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给国华的信(一)》五·冻原之下
李慕华
国华: 我一连几封信,与你谈的全是有关普遍启示的问题。 上帝藉自然万象、宇宙规律,让我们认识他的永能和神性,并且令呼唤他的痛苦心灵得到安息。上帝藉日夜的交替循环,雪雹风雨雷电冰霜的奥秘,天上众星的运行,提醒你、提醒我、提醒每一个人:他的存在、智慧、权能,是明明可知,无可推诿的。他是宇宙奥秘、人生问题的终极答案。 很高兴你信上说,想更深一层了解上帝启示的底蕴。你在大学里主修的是化学,也旁听哲学。你说好不容易考进大学,你将竭尽所能的珍惜每一种学习机会,令自己饥渴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你需要的参考书,我会托朋友带给你。至于信仰的探索,并非如你作的化学实验那么机械化。每个人的遭遇个同,领悟的亮光不同,但至终是殊途同归。象你认识的永康,现在已定居香港,他是多年前无意中从捡拾的旧约圣经《传道书》的残页获得启示的亮光,而决心寻求那亮光的源头。传道书并非充满劝人奋发向上的励志之言,相反的,描述的尽是虚空的人生。“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智慧者对人生的透视慑服了他。他先以信心接受那位日光之上的主,然后逐步了解信仰的底蕴。我认识的另一个朋友伟梁就不然,他是喜欢逻辑思考的人。他直接跑到传道人那里,列了二十几条问题,传道人花了半年的时间逐一去解答他的问题,至终才引领他进入信仰之门。 既然谈起传道书,我想举出三章十一节的话和你聊聊。“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在普遍启示 (GeneralRevelation )里,除了自然万象,即属人类本性了。神学家加尔文说:“人心……凭直觉便能略感觉上帝……”“上帝的观念自然铭刻人心”,“印于人心上的上帝观念是不能磨损的。”“上帝不仅在人心中种下宗教的种子,……而且无时无地不在人前彰显自己,使人无法逃避他。”上帝原显明在天地万物和人心中。“永生”一辞原文是“永恒”,即世人心底本有永恒。人本有灵性,与上帝的美善原是通而为一的。存在主义先导齐克果说:“人内心深处有永恒,要向往无限的处所,这是人的真我。但人又实在有限,有种种肉身要求与欲望,由两者的冲突,产生内心忧惧。” 正如使徒保罗说的:“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 上帝所造的万物中,唯独人类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有上帝的灵在里头,是有灵的活人。这是人之为“万物之灵”,异于其他动物的理由。人的“灵”原为与上帝沟通,使人能回应上帝的声音。在人的灵魂深处,有一空处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填满的,直到它成为上帝的居所。这正是圣奥古斯丁衷心的叹息:“上帝啊,我的心得不到安息,直到安息于你。” 传道书里描写的“传道者”人生寻觅的旅程,是捕风的旅程。他曾如哲人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万事,发觉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他是大有学问的人,但他说:“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他告诉自己,好好享福罢,“谁知,这也是虚空。”他是富甲一方的人,曾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修造园囿,挖造水池,仆婢、牛群、金银、财宝无数,身旁围绕着妃嫔、唱歌的男女,他说,“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它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但最后他仍然叹息“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这位智慧的哲人觉悟到“世人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面对死亡,人与兽差别无几。但传道书作者又说:“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人类的肉体和兽类一样,有朝一日都要归于腐朽,但人有宝贵的灵,人性的尊贵、尊严亦在此 传道书末了总结人生说: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当记念造你的主。”他向少年人劝诫不要等到年老力衰时才回转。总意是叫人“敬畏上帝”。 传道者让读者默想,没有上帝的人生是虚空的,日光之下的劳碌.都是捕风。“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人的灵只能回归赐灵的上帝,方能获得真正的安息。他提醒人不要等到年老时,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才回归造化之主。 古今中外有不少诗人,与传道书作者有相同的感慨。陶渊明曾作诗道:“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今年既瘁之草木,明年复可发荣,人不能也。以唯物观点看,人与兽相比,分别无几。人与草木相比,草木尚胜一筹。 正因为万物中,人最灵智,陶渊明方有如许的感叹:“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万物中,唯独人执着于立善遗爱。“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渊明的感叹代表了人类与生俱来对美善事物的向往,对真理的渴慕。渊明感叹承袭自孔子“朝闻道,夕可死矣”之说。此道是人道与天道交相感应的,也是冥冥中无限伟大的生命之“道”。墨子更强调天道为一位有人格的神,因此要人去“顺天之意”。中国人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因不能单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一面,知道企求灵性生活的最高价值,或者说“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者。人有别于禽兽异于草木的特殊自然秉赋,即敬神的特性。最古的中国历史记载,即有“上帝”的名词,“昭事上帝”的信仰。奥国学者史密德博士在他十二卷巨著“上帝观念之起源”中,便强调并证明,世上任何民族,都有敬拜神的信仰和本性。此种本性,本乎神授,故神学家加尔文说,由于人类这种自然的本能,都有若干对神的观念和认识。 神存在的原知,可见于世上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世上各民族,都有他们所实际承认和靠赖的神祗。郭德佛奇(Quatrefage)说,全世界人类,从最著名的伟大民族到最落后的原始部落,都信灵魂永存,上帝存在。若细加考查,追溯源流,就知道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崇拜的对象。时不论古今,地不分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和道理。太穷则呼天,人对神存在的原知,是一桩无可逃避的事实。人一想到自己存在的限制,便自然而然产生关于神是无限的观念。人一想到自己心之所依、所安,就不能不领悟到无限神明的存在,又要对他负责。至于那些否认神存在的人,在辩词中运用逻辑程序时,已假定了神的存在,因他所运用的逻辑程序,必须以神之存在为根据。此原知,是一切逻辑思想的必要基础。我们必先认定我们的头脑,由一位能思想的神所创造,因而寻求与宇宙真理相合,否则我们无法相信我们任何一项思想过程。我们认定万物存在有它们的目的,是因我们先承认一位绝对“思想者”的存在。神又把他的旨意在个人良心和道德世界中启示出来,所以我们有道德责任的信念,并相信公理、仁义。 神存在的原知,可说是人类心智所赖的“理智”,人无助时所靠的“能力”,人德行中实行立法的至善,祷告和崇拜中所可能认识的“位格”。 我们对神有合理的原知,也有直觉的原知。这直觉的原知,使人在危险与犯罪时,有与神面对面的经验。然而,由于人们对人心所共有的直觉原知有不同的误解和曲解,而有假神的观念和对于至高神不完备的观念。人类最初宗教原是一神教,只相信一位上帝,且指示人到他面前得赦罪又蒙悦纳的方法。人却一再企图离弃一神,去信奉多神,金银雕刻的偶像。人类对神爱心的消失,甚至合理的原知也蒙蔽了。所以我们需要自然启示(普遍启示)和圣经启示(特殊启示)把它苏醒过来。圣灵在人心工作,使启示成为爱的知识,我们便进一步认识神自己,知道所得的是谁了。约翰福音十七章三节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圣经并没有证明神存在的企图,却认定和宣布神的存在,是普世人所共知的。因为神已经把这根本真理的证据,放入人的本性中,以致他没有一处没有见证人。圣经记载保罗和巴拿巴在路司得城对迷信邪神的群众说:“我们传福音给你,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上帝。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 保罗在雅典时,看见满城偶像,每天在街上与所碰见的人辩论。保罗站在“战神山”对雅典人大声疾呼道:“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我游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象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他从一本造出万族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我们既是上帝所生的,就不当以为上帝的神性象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 上帝是灵,是全智、全能、全善、全爱的灵,所以我们必须以灵、以诚敬拜他。 很多人对神的直觉原知是沉睡的,如寒冬时,为大雪深深覆盖的种子,直待春临,积雪消融,才慢慢萌发出嫩芽,滋长壮大,欣欣向荣。你对启示已渐渐有所认知,只等真理的圣灵如和煦的春阳使你从冻原里苏醒过来,又如春风使你雀跃欢欣,迎接新生命的黎明。 下回再谈。 慕华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