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五、跟从的代价
李慕华
国华: 信仰,岂是在晴和的日子,穿着锦衣绣服,在清风送爽的庭园中,唱一首古典抒情的歌?一方面,它让我们享受生命的丰实;另一方面,它要求我们倾尽所有,到荒郊去,走一条荆棘的窄路,身负选择的十字架。 一张张焕发朝阳的脸庞,对着日出默立。他们都如配备齐全的勇士,屏息整装待发。他们都有张横渠的豪情壮志,要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日正当中,勇士丢失了配备,他们疲惫不支,饥渴难当。队伍逐渐散失,有人走回头路,有人倒下,有人疲乏仍然追赶前路。 曾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耶稣从不以美丽浮夸的言词号召人盲目跟从。他老老实实宣告:“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他要人计算跟从他的代价。 曾有一个少年财主跑来,跪在耶稣面前:“良善的夫子,我当作甚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以为作点甚么善事就可以换取永生,据为己有,却未真正认识永生的价值。永生,既不是厨房调味的一颗蒜或一条葱,也不是衣服上点缀的花边或坠子。永生,若是深海的珍珠或地里的宝藏,就值得我们变卖所有的,为要得着它。少年人从小孝敬父母,从未亏负人。他未杀过人,偷盗、奸淫、作假见证之类的事,也未犯过。以世俗标准,他已经“作”得足够了?耶稣望看那一张清纯渴慕的睑,不禁怜惜他、爱他,“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少年人的脸立时变色,如遭致命的一击。他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说:“当基督呼召一个人,他是召他来为他死。”你或许问,基督呼召一个人,不也是召他来得平安、喜乐和永生么?但那往往是自忧患中沁出的,且不受环境牵制。那往往是舍去所有后获得的丰盛,是经死荫幽谷后享有的生命。那每每是自悔罪的泪光中掩映出个中内涵,并于至死的顺服中体悟到的滋味。我们之所以重生,是因上帝付出他儿子生命的重价,把我们自罪中买赎过来,这恩典就不是廉价的。耶稣一面说:“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并要受逼迫……,”另一方面说:“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来世得永生的。”但一般人先要福祉,不要代价。他们的价值观也以世俗眼光和标准去度量。 以色列人欢迎行神迹的耶稣,而拒绝如羔羊受苦的耶稣。大家欢迎一个革命领袖,拒绝接受十字架上受死的救主。他们要以武力夺权,但耶稣以他倾尽的热血化解这世界的仇恨。他来,不是要牺牲众人的生命,而是把自己的命舍弃了。他救世的途径,成为他讯息有力的一种表达。而这个世界的悲剧,往往是只问目的,不择手段。耶稣复活升天后,门徒被圣灵充满,他们一面放胆讲道,一面行许多奇事神迹。彼得曾对要求周济的瘸子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甚么时候,我们的眼光越过俗世福祉,看到人生更高的价值指向,我们能以耶稣为至宝。耶稣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 耶稣说,“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并要受逼迫……” 耶稣岂是叫人不顾父母?神重视伦常孝悌,十诫里的一诫:“当孝敬父母”,是一条带应许的诫命。耶稣卅岁出来传道前,一直与家人生活,侍亲至孝。甚至他在十字架上痛苦到极点时,仍嘱咐门徒约翰照顾母亲。他从未停止爱母亲,却是以他自己的方式。马利亚,她岂不知为着万民的福祉,救赎的完成,天国的实现,必须把耶稣交予众生,甚至交付死地?她为母的心曾被十字架刺透,但也被十字架的恩典包裹。她的小我之爱至终化入大我之爱中。 耶稣说,“人为我和福音,撇下……,并要受逼迫……。”他把信仰的代价,爱主的考验,拉到极限来说,却是按各人的领受和信心的大小。信心需要经过试炼,信心有它的旅程。耶稣曾预言门徒为他的缘故,都要跌倒,彼得却口口声声说,众人虽然跌倒,他总不能。耶稣说:“就在今天夜里,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极力嚷道,“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事实上,若没有主的扶持,没有一个人可以孤单走上这条窄路。彼得果然三次不认主。耶稣受审时,在人群中望了彼得一眼,彼得就出去痛哭。后来彼得面临逼迫,不畏权势,放胆讲道,据说,最后在罗马被倒钉十字架而殉道。约翰曾与门徒争夺耶稣得国的位分,希望在耶稣的荣耀里,能与他的兄弟坐在他宝座的两侧。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他们不知道耶稣即将亲尝的苦杯。约翰后来被放逐到拔摩海岛,在孤独、试炼中,灵性登峰造极,神把极大的奥秘、异象启示他。 旧约里“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百岁得子,以撒是他年老力衰时的希望和安慰。有一天,神对他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的独生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神岂不知以撒是应许之子,是亚伯拉罕的独生爱子?神是残忍的,还是慈爱的?亚伯拉罕以顺服、行动,回应神的召命。他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以撒,驴背上备好了的燔祭的柴。就这样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约伯曾在试炼中呼喊:“他虽杀我,我仍信靠他。”亚伯拉罕以行动向神呼喊:“你欲杀我儿子,我仍信靠你!”以撒的出生,在亚伯拉罕生命中,有如荒漠中涌出的甘泉和生发的橄榄树,然而神要他摆在祭坛上!希伯来书作者说:“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正当他举刀之际,神的使者呼叫停手,“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神甚至藉此预表他儿子的牺牲。“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就是永生的代价!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独生子为我们白白舍了,我们就不再有为自己作任何保留的藉口。 廿四岁即获柏林哲学博士学位的史怀哲,为实践“卅岁以前为研究科学和艺术而生活,卅岁以后直接献身服务人群”的宏愿,毅然辞去圣多玛斯学院院长之职,并在医学院里重新做个学生。为了要到蛮荒的非洲,人道悲悯激荡着他,使他放弃建立好的一切事业基础,甘冒远比他预想更大的牺牲。朋友知道他要前往蛮荒的非洲为土人服务,认为不但冒险、荒谬,简直糟踏,或以为他想标奇立异,或以为他情场败北,藉此逃避。他的音乐教授责备他:“你是一位将军,却要学小兵,拿着步枪到没有战壕的火线上去卖命!”意志坚如铁石的史怀哲,不辩驳、不改初衷,“世界上没有一件具有真正价值的事物,是无须热情和自我牺牲就可完成的。”他是把信仰身体力行的人,以其身体、行动、舍己的生命,来实践真正的爱。 一九六五年,他在非洲去世。他把六十年光阴献身于非洲这片大地。他是传教士兼哲学家、音乐家、医生、神学家。在音乐上,他是巴哈风琴出色的诠释者。在医学上,他是世界上有数的麻疯病学权威。在神学上,他对耶稣生平的探讨,亦世所瞩目。在哲学上,他是近代西方哲学家中,对东方哲学最有研究的一位;也是最能以冷静而富建设性的态度批评近代西方文明的一位。在思想上,他主张“尊重生命”。史怀哲每在一天劳累的工作之后弹奏巴哈的风琴,总令根本不懂五线谱、也不知巴哈为何许人的当地土人,情不自禁泪水纵横。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理想主义者经常吃败仗,他的一生,却象征理想主义者的胜利,使这世纪的人获得新勇气新灵感。在崇拜物质的世代里,他的奉献情操宛若大漠里的一股清流。史怀哲若不到非洲,以他精湛的医术、杰出的演奏、著作版税的收入,为自己提供舒适享受的生活环境是轻而易举的。他却把一生赚取的金钱,包括诺贝尔和平奖金,完全用在非洲的免费医院。他死后,从非洲土人一片真诚的哭喊声中,知道他遗爱人间。 使徒约翰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使徒保罗说:“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国华,你要盖一座楼,必然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耶稣对你说,“你要为我和福音,撇下…… ,并要受逼迫……”。你思量过如此花费吗?耶稣说:“你来跟从我!”你算计过代价吗?那也许是献出至爱,摆上一生。惟愿信心完成它自己的旅程。 慕华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