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一)种皮包藏的子叶——死亡与复活之间

李慕华


国华:
  有人说,生命毕竟不是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而是有待了解的奥秘。
  记得我曾在前一束《启示与人生》的书信集里向你阐明过生之庄严,死之意义。你对死亡的迷惘,我的印象犹深。祖父的去世,使你对生命作出更深刻的反省。我在火车上初识的那个青年,也常在惦记里,他因亲人死亡而迷惘凄恻的程度并不亚于当时的你。他和小姊姊的感情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他对死亡造成的永别,仍无法释怀。他发现死亡来临是那样蛮横,不问因由,亦不预先征询人的同意。当一个人醒悟到死亡是一个绝对的分隔,他可能尽力把握生命中每一个机会和经验,那或只是一种绝望的挣扎,因为到头来,不过是非成败总成空,生命的绚烂终将褪色,消失于死亡的幽暗里。死亡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每一个亲人或朋友的过世,每一回病痛、苦难的进逼,都提醒我们此生并非无涯,人类都朝向同一个归途——死亡进发。
  诗人的眼却看得更深更远更透。
  郑敏在作品《墓园》里,指出若不透过死亡,无法领悟生命更完整的意义。
    “终结”早已在“起始”里等候
    好象种皮里包藏着子叶
    我们在时间里践踏着圆周
    好让生命的两端密密衔接
    你不会更深的领悟到生的完全
    若不是当它最终化成静寂的死
    这小小洒落着秋叶的墓园
    和记载了历史的整齐碑石
    生命在这里是一首唱毕的歌曲
    凝成了松柏的苍绿;墓的静寂
    它不是穷竭,却用“死”做身体
    指示给你生命的完整的旨意
  英国诗人奥登〔 Aude〕在作品《树叶匆匆落着》里,隐约使人感到,人生仿佛只是从婴儿车到坟墓的旅程。
    树叶匆匆落着
    乳娘的青春留不住
    乳娘一去不返的往墓穴去
    婴儿车却继续滚动…
  死亡向我们提出人生意义的质询。
  德国神学家潘霍华曾参与反纳粹的地下工作,他为了与同胞共忧患,毅然返回德国,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破晓,他以科森堡集中营的死囚身分,被纳粹党手下送上刑场。正如耶稣明知十字架的苦难在耶路撒冷等待他,仍毅然面向耶路撒冷,奔赴十字架的道路。临刑前,潘霍华对狱中囚犯说:“这就是终结。但就我而言,却是生命的开始。”他尘世生命的终结,正是永世生命的开端。他向今世的黑夜道晚安,醒来,却要在永世的黎明道早安。他的信仰正是建基在耶稣基督复活的神迹和事实上面。
  能面对死亡的人,才能参透生命的意义,量度生命真正的价值。不关心死亡的人,不会关心生命,反之亦然。不能面对死亡,也不能面对生命,反之,亦然。
  死亡,不能摧毁上帝对我们生命的旨意。使我们能勇于面对死亡,肯定生命的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者,正在于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上帝籍耶稣的十架表达他的爱与对人类的救赎。上帝透过死亡施行他的旨意。使徒保罗宣称:“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自亚当背逆上帝以来,死亡是人类无可逃躲的命运,但耶稣的顺服,战胜了罪和死的律。耶稣成了创世以来“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因基督的复活,我们的信心便有根有基,我们便不在罪里。基督的复活,是信徒在危机时刻甘愿冒死亦不愿与恶妥协的根由,也是信徒在寻常时刻不愿就此吃吃喝喝苟且而活的因由。因着他的复活,我们就不是枉然而活,徒然而信。死亡既不是终结、休止符,我们今世谱成的乐韵,永不停止它们的歌声,绘成的画幅,永不失去它们的颜色,或消没于旷野的暮色里……;我们为真理和美善付出种种的努力,必在人心的旱地犁成良田,在上帝国里,留下永恒的印记,被上帝所记念,为后来追随者和寻觅者留下佳美的脚踪。所以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喊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这也是保罗说奔跑不象无定向,斗拳不象打空气的意义所在。  很多人在寻常时刻傲然狂然嚷着:“没有上帝!没有天堂!没有地狱!”但在危机时刻的经验里却令他们骇然惘然……
  一九七七年一个晚上,一位医生抢救一个濒死的病人。这个病人的心脏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要靠心脏起搏器调节心率快慢,并克服传导阻滞,医生要不断按摩他的胸部。每当他重获心跳和呼吸时,就尖叫:“我在地狱里!”“不要停止救我!”面部因受惊而抽搐,瞳孔扩大,浑身是汗,毛发直立。
  医学界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呼吸停止,生物死亡是指一切组织退化失去功能,法律上的死亡,是指对一切有效的复苏抢救都不产生反应而言。至于想用科学来证明死后有生命是不可能的。死亡是单行道,死后的人不会回来告诉生者,死亡的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古埃及相信灵魂不死,所以他们把尸体包裹,涂上香料,并把日用品陪葬。金字塔就是一明证。《埃及死亡之书》,人类历史最早记载的死亡之书,指导人如何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
  西藏人的死亡史册,记载许多世纪以前,东方人对死后生命的信念。它描述死亡的礼仪,且叙述肉体死后灵魂的不同阶段。人死后就舍弃他的躯体,代之以发光的身体,他可以看到亲友的哀悼、自己的丧事,及其他灵魂,或者遇见一种给他平安、满足感的“亮光”。最终,他要按照生前所作所为接受审判。
  古巴比伦相信人死后复活并有审判。波斯人认为,灵魂离开身体后要来到收集人的桥呆三日,在那里善灵和恶灵会斗法,抢夺这人的灵。善灵得胜,这个人会坐上一艘被歌声环绕的船;恶灵得胜,那个人就会进到深渊里。
  希腊人相信身体死亡时,灵魂仍继续存在。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人死时灵魂自身体中分离,他可以自由活动,与其他分别已久的亲友灵魂相遇交谈,之后灵魂受审,那一刻,他过去所作的一切都将呈现眼前。柏拉图描写一个叫珥(Er )的士兵如何在临死时灵魂离开躯壳经历上述情况又回到自己身体内。在他未接受审判时,他在火葬的柴堆上醒过来,叙述了这个惊奇的故事。柏拉图告诫读者:“我奉劝各位,谨遵天示,追求公义和美德,要知道我们灵魂是永存的……”
  耶稣之前,一位罗马哲学家卡图(Cato)写了一首诗,作为人类对永生信念的总结。
    必然如此,帕拉图你说得对:
    这种欣喜的盼望,
    醉心的渴想,
    对永恒的追求,
    还能从何处来?
    这种对归于无有的恐惧,
    和深处的焦虑,
    又是从何而来?
    心灵为何退缩,
    为何惊于毁灭而裹足不前?
    这就是存留于我们之内的神明:
    是天命来自指出那身后之事,
    并将永恒安置于人心。
  上帝的启示向人类揭露了救赎的奥秘,黑暗与光明的一场斗争。新约希伯来书说,上帝儿子耶稣亲自成了血肉之体,与我们一样,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尼采曾宣告上帝已死!现代诗人沉思在《复活》里描绘道:
    自从宣告“上帝已经死亡”那人
    不知不觉中了自己的诡计
    他灵里的呼吸停止
    智慧的灯盏也熄灭

    在一片惶恐中挣扎思索
    决定唆使人类的一半拿起鞭子
    听不见躲在暗处
    麦非斯托非里斯的笑谑

    有如放蛊者要人身不由己
信奉他木乃伊的哲学
    要人抚摸着裹尸布高声唱和
    参一丁点儿知识 做成不朽

    上帝保持沉默 在天涯
    用仁慈的目光注视一切
    直到预定的日子揭开奥秘
    吩咐那人 复活
    (隐约可闻 天使的号角声中
     地和海 交出其中的骸骨和元素
     所有的生者来到君王的台前聚集……)
  自创世以来,所有生者死者(包括宣判上帝死亡者)在那日都要站在那曾道成肉身、死而复活的主面前。我们一生的影象、工程、作为,都要在那瞬间显露无遗。国华,对死亡忧惧者,是否潜意识里忧惧面对死后的审判呢?公义的审判,也正是我们今世持守美善的因由。因着爱,我们可以在审判的日子坦然无惧,因为爱里没有惧怕。愿圣灵里的爱,除去你心中一切忧惧的阴影,把握上帝的应许,带着充足的信心和诚心来到他面前。因着耶稣的血,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就当坚守我们承认的指望,不致摇动。国华,我们的天父是宇宙万物的创造主,属他的儿女行走在天地间,应该没有瑟缩被拒的自怜感。耶稣胜过死亡和世界,我们就能分享他的胜利,与他同作世界的主人,不必整天怀着极重的内疚和自罪感,战兢度日。一位基督徒学者说:“离罪成圣不是从内向或自我检讨的戒备而来,而是往外看,看被悬于天地间的耶稣,看白云青天之外的上帝,仍毫无挫败地在此时此地成就着他永恒的救赎计划。”愿你坦然释然地面对种种试炼、挑战,坚定信靠上帝!
  多来信!祝
喜乐
                      慕华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