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给国华的信(二)》——生命的容颜

李慕华


自序——给读者:
自从第一辑书信《启示与人生》出版以来,不知不觉又经过了几个季节的更替,而每个季候都为这个世界显示不同的面貌和特殊的颜色。春耕、夏长、秋收、冬藏,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在在显出他们的个性。万物萌芽有时,滋长有时,收割有时,休息有时。信仰历程试炼有时,恩膏有时,愿你在季节转换的色调里,更温柔,也更刚强。
  在不断递变的气候里,我不断思索,如何把永不改变的真理启示,向这时代不断改变和探索中的中国青年展示?他们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各有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曲折的心路历程,我将如何寻觅他们的足迹,探索他们的足迹?认识国华以来,他不断蜕变、成长,今日面貌不同于昨日面貌,我仍竭力探索他的思想轨迹。对于你,我的读者,我亦愿踏出一步,并静候你的回响。
  国华成为基督徒后,面临两个挑战:首先,他的朋友面临存在与意义的问题,不断提出质询与他讨论,他一时不知如何面对。我忽忆起多年前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读到一篇广泛讨论的文章:“人生的意义究竟是甚么?”作者是年方廿三岁的潘晓。古今多少智士哲人诗人尝试对这个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与角度去探觅、思索并诠释,我也不过在与国华讨论时.试着对这封信从某种角度作了些许回应。我想起了海涅的一首诗《问题》:“在海边,在荒凉的黑夜的海边,站着一个青年人,怀里填满忧郁,脑里充满怀疑,焦灼的唇向着浪涛大问:啊,你们给我解答这生命的谜,这充满苦恼的、古老的谜,许多头脑已经为它绞尽脑袋,古埃及的祭司、回教徒、学生、千千万万其他可怜的流汗的人们的头脑一一你们告诉我,人有甚么意义?他从哪里来?他往哪里去?谁住在天上边金黄的星星里?”
  其次,国华在经历人的痛苦、失望和种种思想冲击中,信心面临种种考验,他自己亦需重整自己的信仰。在帮助友侪面对生存与意义种种问题上,他不得不回头检视自己的信心生活和作基督徒的意义,从反刍中再扎根,从反省中再出发。知识、经验、信心、爱心对他来说,同样重要。他需要解决他信仰路上重重疑云和种种障碍。有时他需要追想自己如何开始寻求上帝,重温过往恩典的轨迹。圣奥古斯丁曾向主祈祷:“不要使我疲于感谢,因你的怜悯,救我从罪中归回。”成为圣徒的奥古斯丁念念不忘他曾是个浪荡子。使徒约翰不住劝我们要回想我们是怎样领受的……。
  在人生道上重重疑虑中,我们需要在圣经的引导和圣灵的光照中,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信仰与人生,认清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在历史、社会中的角色。基督徒在人生战线上同样会遭到挫败,关键在于他确知谁掌管这个世界和历史,他确知他的救赎主也是他生命的主,他无惧于面对明天。他会失脚,但不失落。他不坐待命运,而是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不但与教会肢体携手拓展神的国度,亦体认身为历史一份子,要与整个民族安危与共,共创明天。
  在第二辑书信里,我提醒国华,也提醒自己,不论春去秋来,我们不会因季候变换或环境变迁,而改变肤色或祖先遗传的血液。我们一方面身为中国人,另一方面同为神国度里的子民。这两重身分如溪流之于江河,汇聚而不对垒。我们在这两重身分上,去开拓对上帝、对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对国家、对世界、对万物、对历史深切的认识和责任。
  本书以故乡为始,以天国作结,无非尝试展开这方面初步的探索。人类在漫漫的飘泊生涯中,一心对故乡系念,在孤寂中禁闭不住对失落遗忘的乐园归属的渴望,在虚空中寻求与永恒的契合。人类恒常在缺憾的现实里追逐完美理想的实现,在痛苦挣扎中寻求意义,在生存以外寻求更高的超越,追究存在的根源,并在乌托邦的梦幻、理想国的憧憬之外,追求神国的实践。
  生命不是静止的池塘,而是滚滚前进的江河。人世有看不了的风景,有不断要追寻的更美好的境界,也因此我们勇于迈步、探索、开创,这是人生迷人之处。但愿你与国华,也与我一块去探索开创!正如新一代诗人的心路历程,顾城用黑夜给予的黑色眼睛来寻找光明,北岛在满天星斗的天空上,找到未来人类凝神的眼睛,杨炼找到一扇扇贫苦灵魂的窗口的眼睛。眼睛是信念的象征,也代表深沉的思索、反省、探寻,更满注怜悯与关爱。眼睛在大地探索,也在寻找大海、天空,不但寻找自己的路,也寻找民族的路,历史的路,永恒的生与死的轨迹……。
  潘晓的影子一直在我心头盘桓,她是个热爱文学的青年。这辑书信,因着她与国华,引用了不少大陆、香港、台湾诗人的作品。但愿正探索存在与意义的青年朋友,能透过本书,勇于面对终极意识的冲击和生命提升的机缘,作出生命肯定的抉择。也愿在信仰道上挣扎的朋友,重新思索在新时代里做基督徒的真正意义,从反省中再出发!
  等候你的回响。
                 你的朋友慕华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