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十三节 《圣经》的教授与研究

信使(感谢著者惠寄)


“侧耳听智慧,搜求它如搜求隐藏的珍宝。”

  耶稣在幼年,少年及成年时都研究《圣经》。他在作小孩子的时候,天天坐在他母亲的膝前,从先知的书卷中受教。当他少年时候,常在晨曦与暮霭中,独留于山畔林间,静默地祷告,并研究上帝的圣言。在他服务的时期中,他对于《圣经》的全然熟悉,足证他是殷勤研究《圣经》的。他获得知识的方式,也是我们所能采用的,故此他在心智与灵性方面的奇妙能力,适足证明以《圣经》作为教育工具的价值。

我们的天父在将他的圣言交托给人的时候,并没有忽略儿童。在世人所写的一切作品中,有什么能比《圣经》的故事更感动人心,更适于引起儿童的兴趣呢?

   从这些简单的故事中,可以将上帝律法的大原理解释清楚。这样,父母和教师便可借着最适合儿童理解力的例证,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上帝论到他律法的训诲: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7)

  利用实物,黑板,地图,和图画等,可以帮助解释这些教训,并使之深印在记忆中。父母和教师应当时常追求教学方法的改良。我们须用最清新的思想,最良好的方法,以及最热诚的努力来教授《圣经》。

  欲求激起并增强人爱好研究《圣经》,端赖乎运用家庭礼拜的时间。早晚礼拜的时间,应当为一日之中最佳美而且最有助益的时间。须知在这些时间内,不宜被烦恼与不和善的思想所搅扰;父母与儿女是在这时一同聚集谒见耶稣,并邀请圣天使进入他们的家庭中。聚会的时间须简短而有生气,宜适应时地,并多有变化。应使全家的人一齐参加读经,学习并时常背诵上帝的律法。有时也可让儿童们自选经题,借以增加他们的兴趣。可根据所录的经文向他们发问,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可以提到凡能解释这经题意义的事物。设若聚会的时间不致因此过长,则可令儿童们参加祷告,并让他们一同唱诗,即或他们只会唱一节也无大碍。

  要使这样的聚会合乎理想,就必须在准备的时候加以思想。父母也当每日用些时间与子女一同研究《圣经》。无疑地,这是需要费力计划,并需要一些牺牲来完成的;但这种努力终必得到充分的报偿。

  上帝吩咐父母们当把他的诫命藏在心里,作为教授的准备。他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申6:6-7) 我们必须自己对于《圣经》感到兴趣,才能使儿女们对之也感到兴趣。我们必须爱《圣经》,才能激起儿女们有爱读《圣经》的心。我们所给他们的教训,惟有借着我们自己的榜样与精神,才能发生效力。

  上帝召亚伯拉罕作他圣言的教师,他之所以拣选他作大国之父,乃是因他看出亚伯拉罕必以上帝律法的原则来教导他自己的子女和家中的人。亚伯拉罕的教训之所以有能力的,乃是有赖乎他自己生活的影响。他的那个大家庭包括一千多人,其中有许多是已经身为一家之长的,也有不少是初从异教中悔改加入的。像这样的一个家庭,是需要坚定的手法来管理的。怯弱而犹豫的手腕不足以应付。上帝论到亚伯拉罕说:“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创18:19)然而他凭着智慧与仁爱执行自己的权力,竟使人心翕服。那神圣的守望者作见证说,他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创18:19) 亚伯拉罕的影响更扩展到他自己的一家之外。他无论在哪里支搭帐棚,就在旁边筑一座坛,在坛上献祭崇拜。每逢帐棚迁移了,祭坛却仍留在原处;有许多飘泊流浪的迦南人,从上帝仆人亚伯拉罕的生活而得以认识上帝,便都在那坛边停步献祭与耶和华。

  现今凡教授上帝圣言的教师,若能在自己的生活上有忠实的反映,那么他们所获致的成效亦必不减于昔日。

  单知道别人对于《圣经》所有的意见或知识,仍嫌不足。到审判的时候,各人必须自己在上帝的面前交账,所以现今各人应当自己明白究竟什么是真理。但为求研究有效起见,务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那应付性情,训练,及思想习惯各方面迥然互异之儿童及青年人上,更不可忽视这事。我们在将《圣经》教导儿童的时候,最好能注意到他们思想的倾向,和他们所感到兴趣的事,然后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之注意《圣经》对于这些事有何解说。那位创造我们并赋予我们各项才能的主,已在他的圣言中给予各人以可资研究的教训。当学生看出《圣经》的教训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时,就当教他们以《圣经》作为顾问。

   当帮助学生欣赏《圣经》的美妙。许多并无真实价值而含有刺激性的不良书籍之所以经人推荐或允许采用,乃是因为它们具有所谓文学上的价值。我们的儿童既可自由到达上帝圣言的纯洁之泉源那里;那么,我们又何必指导他们去喝那些污浊不洁的溪水呢?《圣经》所具有的丰富,深厚与深奥的意义,乃是无穷尽的,故此当勉励儿童与青年就《圣经》中的思想及文词方面,去探寻其中的珍宝。

  当他们的心思贯注于这些宝贵的事物时,就有一种柔化的能力要感动他们的心。他们就必亲近那位曾经这样将自己显示给他们的主。这样,就很少有人不愿意多研究他的作为和道路了。

  当教导研究《圣经》的人要抱着学者的精神去研究。我们查考《圣经》,并非欲求得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见解,而是要借此知道上帝所说的是什么。

  只有借着那传授《圣经》之圣灵的帮助,才能得到《圣经》的真知识。为求获得此种知识,我们必须依此而生活。凡上帝圣言所吩咐的,我们都应顺从。其中的一切应许,我们都可应分要求。《圣经》所命定的生活,就是我们靠着它的能力所当度的生活。惟有这样重视《圣经》,才能有效地研究它。

  我们必须凭着百折不回的精神与殷勤不倦的努力去研究《圣经》。开矿的人是如何坚毅热切地发掘地下的财宝,我们也当如此去寻求上帝圣言中的珍宝。

  在每日的研究中,逐节研究的方法往往是最有助益的。读者先读一节经文,再细心思索上帝所要他从这节经文得到的意义,然后就专心致意在这意义上,直至融会贯通为止。这样彻底地研究一节经文直至明了其意义为止,较比熟读许多章数而毫无一定的目的并得不到确切的教训,更有价值了。

  人类心智退化,道德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肯专注于有价值的目的。我们自夸书刊销路的广大;但浩瀚无垠的书海--甚至连那些本身并无害处的书籍,也许都是于人有害的。现今汗牛充栋的印刷物继续不断地出版,所以人们无论老少,都养成了一种略读与急读的习惯,以致脑筋失去了联想及用功思想的能力。况且现今的许多刊物和书籍,犹如埃及的青蛙一般遍满全地,其内容不仅平淡无奇,毫无价值,且多污秽不堪,低级下流的。它们的影响不但麻醉损害人的心,而且也败坏毁灭人的灵性。那耽于逸乐而毫无定见的头脑与心灵,很轻易地就投入罪恶的罗网。菌类是在患有疾病而无生命的有机物上生根。空闲的头脑乃是撒但的工场。但愿人的心智被引到高尚圣洁的理想上,但愿人生具有高尚的目的,专一的宗旨,这样,罪恶就罕有其立足之地了。

  因此,当教导青年切心研究上帝的圣言。上帝的圣言若存记在人的心中,就必成为抵挡试探的坚固保障。作诗者说:“我将祢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祢。”“我借着祢嘴唇的言语自己谨守,不行强暴人的道路。”(诗119:11;17:4)

  《圣经》乃是它本身的解释者。应将经文与经文互相比较。读者当学习将《圣经》作整体的研究,并查考各部分彼此间的关系。他应当获知《圣经》的中心主旨;上帝对世界的本意;善恶大斗争的起源;以及救赎的工作等。他应当明了那互相争夺最高权位的两大主义的本质,并当学习从历史及预言的记载上考察这两件主义的工作直至大功告成为止。他也当看出这一斗争是如何地渗入于人生经验的各方面;并且在他自己的每一生活行为上,如何地显明他是倾向于这两种敌对动机之一种;更当看出,不论愿意与否,现今他自己正在决定他在这斗争中要站在哪一方面。

  《圣经》的每一部分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而且是于人有益的。旧约与新约应同样地受人注重。当我们研究旧约时,我们就必看出这被一般粗心的读者所认为像荒漠一样的旧约,其中却有生命之泉涌流。

  启示录与但以理两书之相互的关系,尤应加以研究。但愿每一敬畏上帝的教师考虑到如何可充分明白地了解并传讲救主亲自来传授给他仆人约翰的福音--“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启1: 1) 凡研读启示录的人,不应因为其中所用许多似乎很奥秘的表号而灰心。“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予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雅1:5)

  “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启1:3)

  学者若对《圣经》有了真正的爱好,并且觉得《圣经》的范围是如何地广大,其中的宝藏是如何地可贵,他就必愿意利用每一机会使自己熟识上帝的圣言,而不是限于特定的时间去研究了。这样连续不断地研究,乃是一种养成爱好《圣经》 的最好方法。但愿学者随身备带《圣经》,遇有机会,就读一节经文,并思索它的意义。不论行在街上,或在车站候车,或等候与人约会,都当利用机会从真理的宝库中取得一些宝贵的思想。

  人心的大动力乃是:信,望,爱;这些就是依着正法研究《圣经》所需求的。《圣经》表面上的美,也就是修词与想象的美,不过是一种布局,用以彰显它的真宝藏--神圣的美。我们从那些与上帝同行之人的记录上,可以窥见上帝的荣耀。在那位“全然可爱”的主身上,我们就可以看见上帝。天地间一切的美,只是他荣耀微薄的反照而已。他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 当那研究《圣经》的学者看见救赎主的时候,他的心灵中就必产生出一种神秘的信仰,崇拜,与敬爱的能力。他既注视着基督,自己就渐渐地变成与他所敬仰者相似。他也能引用使徒保罗的话说,“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腓3:8-10)

  《圣经》的话使人心中开启了天上平安喜乐的泉源,这泉源要成为感化的大河,使一切接近的人获得福气,但愿现代的青年,就是那手执《圣经》而渐渐长大的青年,能成为《圣经》所具赐生命之能的领受者与传递者,这样,将有何等的幸福之泉涌流给世人啊!那位具有医治与安慰之能者的感化力,乃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正如那活水的江河,也如同泉源“直涌到永生。”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