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藻
一.引言
福音在新约被称为 (1)神的福音 (可1:14);(2) 神恩惠的福音 (徒20:24);(3) 可称颂之神的福音
(提前1:10);(4)永远的福音 (启14:6);(5)他儿子的福音 (罗1:9);(6)得救的福音 (弗1:13);(7) 天国的福音
(太4:23);(8)基督荣耀的福音 (腓1:27);(9) 平安的福音 (弗6:15)等,因为 福音的源头是真神 , 福音的本身是耶稣 (注1) 。
初期教父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
c.95A.D.)曾致信给哥林多教会,首先引用前三福音书。其后使徒约翰之门徒帕皮亚(Papias,120A.D.)引证福音书之流传。
首称新约头四本书为 福音书
的,算是教父游斯丁(Justin,c.150A.D.)。穆拉多利残典(c.160),亚历山大之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c.190),非洲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c.200)皆引证福音书之真实。后教父爱任纽(Irenaeus,c.180)更强调
四福音 象四活物那样的完全(注2)。
四福音 主要内容是主耶稣的生平传记,但单以 传记
的体裁看福音书,未免误会了作者写书之宗旨(注3),因这传记的材料是选择性的,为的是指出 福音书 内之 福音 。
二.四福音之形成
为什么初期的教会不写成一部 官式 的福音书,以它为当日及日后有关主一生之权威文件,原因是是当时之使徒皆在 福音
的大本营耶路撒冷为主作见证,若有任何关乎主之教训,而需要 官式 的答案,使徒均可供给(笔者认为 马太福音 正是耶路撒冷教会有关主耶稣之
官式 记录),但这个情形只限于 巴勒斯坦
局部方面的需要。当福音广传四处后,旧日之方法不能应付此需要,因此福音产生便是应付此情形。这点从福音书之对象,日期及著作地点可见。
三.四福音之信息
福音书虽是作者不同,对象不同,然而其信息内容有共同之处。无论是那本福音,三点主要的内容是它们共有的,因此这三方面便是初期教会所认为有
福音的权柄 或 福音的样式 (gospel
pattern):(1)主之先锋施洗约翰的工作;(2)主耶稣之工作;(3)福音书之高潮,主之十架与复活(注4)。这是初期教会认为福音书籍所必须包括之要点,因这正是初期使徒亲历之见证。虽然福音书首末本之著成相隔约四十年,离开主耶稣的时间更远,但它们的可靠性是无可否认的,因为它们有
福音的权柄 或 福音的样式 及使徒的印证。
四.四福音之次序
初期教会对福音书写成次序的观点均不一致。初期东方教会编排之次序如下:(1)马太,(2)马可,(3)路加,(4)约翰;而西方教会则是:(1)马太,(2)约翰,(3)路加,(4)马可。据学者之研究,后者之编排可能基于他们对作者之尊敬而定(注5)。
有关福音书之安排着实是四福音背景研究极头痛的问题。学者意见之纷纭颇出人意料,这问题牵涉另一非常复杂之新约研究范围--符类福音(Synoptic
Gospels)之问题。
A.符类福音问题
符类福音 指前三本福音书,因它们之内容相当重覆,在编法、材料、结构、甚至字语上也大体一致,如三人在同时观看一件事迹,故称为
符类福音 (Synopsis即 共看 之意,故亦称 对观福音 )。这问题与 谁借用谁 的研究有极密切的关系,也是福音书次序之问题。
新约学者大部分接受马可福音是最先著成的,然后其他福音书以此为参考之张本或根据,再配合其他的文件,如安提阿之 Q(德文
Quelle意 来源 ),或耶路撒冷之 M本(马太之希伯来文本),及该撒利亚之 L本(Logia,意:圣言录)而组成(注6),
图析如下:
根据近代学者更严格的分析及研究,上述所列的文件皆是假设之理论而已。福音书之先后及 稿源
必要从内容本身着手,而马太福音为首本著成的福音可以设立(注7)。有关证明或反证之辩非本概论范,读者可参考附注书目。
B.四福音之比较
四福音在作者、日期、地点、对象、目的、主题等,均有其各自之特征,兹列表如下,备参考用:
|
马太 |
马可 |
路加 |
约翰 |
作者 |
马太 |
马可 |
路加 |
约翰 |
日期 |
50A.D. |
65A.D. |
58A.D. |
85A.D. |
地点 |
耶路撒冷 |
罗马 |
该撒利亚 |
以弗所 |
对象 |
犹太人 |
罗马人 |
外邦人 |
教会 |
目的 |
证明耶稣是
弥赛亚王 |
指出耶稣是
神的仆人 |
描述耶稣是
神的完人 |
引证耶稣是
神的儿子 |
主题 |
以色列之王 |
以色列
之使命 |
以色列
之模样 |
以色列之神 |
性质 |
符 类 福 音 |
补充福音 |
工作地点 |
加 利 利 |
犹太和耶路
撒冷 |
工作 |
公 开 的 生 活 |
私下的生活 |
工作对象 |
注 重 群 众 |
注重个人 |
钥节 |
21:43 |
10:45 |
19:10 |
20:31 |
旧约预言 |
耶23:5;
亚9:9 |
亚3:8;
赛42:1 |
亚6:12 |
赛4:2;
40:9 |
五.四福音之神学
福音书在圣经神学范围内占一重要地位,因为他们都以主耶稣为对象 ,故 基督论 或与 基督论
有关之神学是福音书的重点。
A.基督论(注8)
在福音书内,主耶稣以四重身分出现。在符类福音内,他主要的身分是先知、君王,与祭司;在约翰福音内,他则是神的儿子。
1.先知--耶稣的工作与旧约的先知一致,他是神的代言人(参来1:1-2),是旧约应许之先知(申18:18-19)。先知之工作是宣告真理(
天国的福音
,太4:23),责备罪恶(参太5:20;23;13-36),劝人归正(参太4:17),当人不肯听从时,他便如旧约先知一般,预言将来要发生的事(参太23:37-24:31)。
2.君王--耶稣另一面是君王的身分,这身分源自神应许给大卫之约(撒下7:16)。加百列给马利亚之宣布也证明此点(路1:32-33)。在主的言(如
登山宝训 )和行(如治愈聋哑之神迹,参赛35:5-6)等,都指出耶稣为王之身分。
3.祭司--耶稣第三身分是为祭司。先知乃神之代言人,祭司乃是人之代言人,把人之需要带到神的面前。祭司需要代人向神求赦罪(参来5:1-2;8:1-3),耶稣在十字架满足神一切公义的要求。
4.神的儿子--在约翰福音内这主题最明显,约翰所拣选之八大神迹都是引证此点(20:30-31),全书之钥节(3:16)也说明这主题。
B.救恩论(注9)
福音书对 救恩论 不及书信内那样系统化,因福音书是种子,是行动;书信是辩论,是证述。
1.救恩的需要--人本性是有罪的(太12:34),服在神审判底下(太3:10),需要救赎(太18:3)。
2.救主的代死--基督的死是赎罪的途径,那是自愿代赎的死(voluntary and
vicarious)(太20:28),那是代罪的死(太26:28)。
3.救恩的获得--救恩是需要信心接受的(路6:9等;约翰福音的钥字是 信
),是关乎万民的(路2:10),是白白的。
C.天使论
福音书论天使比其他书卷更多,因主在世上的时候,撒但出动整个军队与他作战。
1.撒但--耶稣承认撒但真实的存在(太4:10),不是新神学派认为那是犹太遗传之 余毒
。撒但是有位格的(太4:6;13:39;25:41;路22:31),是现今世界之首领(太4:8-10;12:26,这点在约翰福音及书信有详论),他的目的主清楚了然(太13),他将来的审判是确定的(路10:18;约12:31)。
2.天使--天使是无数的灵体(太22:30;28:3-4),是服役人之灵(路1:11,26;2:9;22:43;太4:11;28:2等),也是在主再来时审判万民之助手(太13:39;24;31;路9:26)。
3.鬼魔--鬼魔乃堕落之天使,名污秽之灵(太10:1;可1:27),有组织(太12:22-30),认得耶稣之权柄(路8:28)与自己之终局(路8:31)。他们的工作是推翻神的计划(太10:1;12:43)。
D.末世论
末世论是福音书内另一炽强之主题,在马太福音内这主题特别明亮。主耶稣第一次来临本要建立旧约应许之弥赛亚国度(太1-10),但因遭拒弃(太11-12),只得延期执行(太21:43),其间透露神的新计划是属灵之国度(太13),待第二次再临时,才建立其初衷要建立之国度(太24-25)。
E.教会论
福音书内之教会论是雏形的,简单的,因为年代上那还是旧约时期。其实福音书内犹太人或 弥赛亚国
的色彩相当浓厚。主耶稣在世时一直没有宣布教会之存在,直到当他被拒后, 天国 要延期实现,他才宣布那隐藏在神里之奥秘,那是 教会
(太16:18)。至五旬节日,圣灵之洗临到信徒身上,才把他们圈在教会内(参弗1:23;林前12:12-13)。教会之真理要待在书信内才清楚明晰。
六、四福音内之耶稣生平(注10)
四福音乃是在某一角度下看主耶稣之图画,若把它们归纳起来,便能构成一幅较为完整之传记,兹表述以备参考:
|
|
|
|
|
|
太 |
可 |
路 |
约 |
预备 |
30年 |
童 年 生 活
|
1-
2 |
| |
1-
2 |
1:1-
1:18 |
时期 |
|
|
犹太
宣道 |
11
月 |
约
一
年 |
早
期 |
开 始 传 道 |
3-
4:11 |
1:1-
1:13 |
3-
4:13 |
1:19-
4:42 |
|
|
|
加
利 |
5
月 |
约 |
早
期 |
宣 布 天 国 |
4:12-
12:14 |
1:14-
3:6 |
4:14-
6:11 |
4:43-
5:47 |
传 |
广 |
约 |
利
宣 |
12
月 |
二 |
中
期 |
遭 受 弃 绝 |
12:15
15:20 |
3:7-
7:23 |
6:12-
9:17 |
6 |
道 |
大 |
3 |
道 |
6
月 |
年 |
后
期 |
完 全 弃 绝
(往耶路撒冷 |
15:21
18:35 |
7:24-
9:50 |
9:18-
9:50 |
7:1-
7:9 |
时 |
宣 |
年 |
犹大
宣道 |
3
月 |
约 |
后
期 |
途中)
专 门 训 练 |
19:1-
19:2 |
| |
10:1-
13:21 |
7:10-
10:39 |
期 |
道 |
半 |
庇西里宣道 |
3
1/2
月 |
半
年 |
末
期 |
专 门 训 练 |
19:3-
20:34 |
10 |
13:22
19:28 |
10:40
12:11 |
|
受
难
周 |
7
日 |
从 进 京 到 十 架 |
21-
27 |
11-
15 |
19:29
-
23:56 |
12:12
-
19:42 |
荣
耀 |
40 |
复 活 后 事 迹
|
28 |
16:1-
16:14 |
24:1-
24:49 |
20-
21 |
时
期 |
日 |
升 天 时 情 景
|
| |
16:15
16:20 |
24:50
24:52 |
| |
七、四福音按卷释义
1.马太福音
作者:马太。从(1)书之犹太背景;(2)数字段落组合的编排;(3)词汇透露钱财的运用;(4)事件发生必是目击者身历其境的经验
等,皆可证出本书是马太的手笔。最早的外证来自教父帕皮亚的文墨,他称马太将主的言行 搜集 (或作 撰著
)而成其福音书(注11)。步其后尘承认马太为作者的人数大不乏人,如爱任纽,伊革拉丢,巴拿巴书信,奥利根,耶柔米,游斯丁,十二使徒遗训等多至无庸赘述。
日期:45-50A.D.。马太福音为首本福音书,乃符类福音研究之大问题,然而路加福音在58A.D.写成已是事实(参提前5:18)。
路加非十二门徒之一,其资料必倚靠马太福音及其他,特别是初期教会有关主耶稣生平之官式记录
。故马太福音写成后,又流传到各教会手中,约需数年之久。据爱任纽记,当彼得与保罗在罗马传道时,马太福音早已完成多年(注12)。
地点:耶路撒冷。
对象:犹太人(本书之对象相当明显是犹太人,特别从(1)引用旧约超过65次以上;(2)耶稣之家谱;(3)犹太节期与名词之出现;(4)耶路撒冷与圣殿;(5)天国
的主题等,均佐证对象为犹太人)。
目的:证明耶稣基督为旧约预言之弥赛亚,并追溯以色列国如何拒弃耶稣为弥赛亚之过程及后果。
主题:以色列之弥赛亚王。
本书特征:
(1)犹太色彩最浓厚。
(2)引用应验旧约预言多(1:3;2:6,15,18,23;3:
3;4:15-16;8:17;12:18-21;13:35;21:5;26:56)。
(3)引用旧约经文最多,共约129次(注13)。
(4)唯一福音书记有 教会 (16:18;18:17)。
(5)弥赛亚王之主题突出。
(6)论 天国 事最为详细。
(7)最富系统性的证述主题。
(8)记有 论谈 最多(称为 论谈福音书 )。
a.登山宝训(5-7章)。
b.差传宝训(10章)。
c.天国的比喻(13章)。
d.天国里的大小(18章)。
e.斥责法利赛人(23章)。
f.橄榄山之论谈(24-25章)。
历史背景:
马太(意:神的礼物)又名利未(意:联合),可能是迦百农人,是亚勒腓的儿子(因此有说他与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是为兄弟)(注14),原是犹太人最恨恶之税吏,归主后成为有力的见证人,常向其他的税吏作见证(参太11:19;路17:34;15:1)。
当耶路撒冷教会建立后,使徒便成为信仰权威,有关主生平的问题,使徒可以供给 官式
答案。但教会开始受逼迫时(徒5:17-18),使徒便开始注意一些事情:(1)若教会被逼关门,或使徒皆被囚在监中,如何才可以有 官式
教训代替他们的权威?(2)若使徒分散各处,或遭遇死亡,有何办法可以代替他们之 囗
?特别是(1)司提反之殉道(徒7:60),(2)耶路撒冷教会之大遭逼迫,除使徒留下,各人都四散了(徒8:1),(3)希律安提伯一世于44A.D.残害教会之手段(徒12:1),连彼得也隐居去了(徒12:18)等,这一切更催迫他们要有一些永久性关于主一生之
官方记录
。马太福音(除它外,其他的三福音均不配合此历史背景)因此便成为圣经的首本书卷(加拉太书于48-49年完成),也是教会之首本官方记录。他的对象是犹太人,在耶路撒冷教会大受逼迫后书成是最理想之时地(注15)。
大纲:
A.简纲(为背诵用)
一、王的背景(1-4上)
二、王的宣道(4下-16)
三、王的训练(17-20)
四、王的受苦(21-27)
五、王的复活(28) |
B.详纲(为参考用)
一、王的背景(1-2)
二、王的预备(3-4)
A.王的先锋=3
B.王的宣道=4
三、王的宣言(5-7)
( 登山宝训 )
四、王的权柄(8-10)
(十大方面)
A.王的神迹=8-9
B.王的差传=10
五、王的被弃(11-16)
A.被弃的初期=11-13
B.被弃的后期=14-16
六、王的训练(17-20)
(十大方面)
七、王的受苦(21-27)
(受难周)
八、王的复活(28) |
摘要:
马太福音书亦称为 天国福音书 ,因全书专论主耶稣来世之目的,是要建立神在旧约应许给大卫家之国度(撒下7:14-16),也是称为
天国 。 天国 即以 天上的权柄来管理之国度 ,故可以是属地的国度,亦可以是属灵的国度,只有靠全书之目的,正确的释经法及与上下文的关系才能清楚分辨。
本书可分八大段,作者渐进式的指出主耶稣是旧约应许之弥赛亚,及他来之目的是要献给以色列弥赛亚之国度,但遭弃绝与弃绝之后果(注16)。
一.王的背景(1-2章)
作者在记述主耶稣的背景事迹时,在三大点内特别指出耶稣为 王 之特性。
A.王的家谱(1:1-17)
从耶稣的家谱中,作者把他引到旧约之两大约去,即 亚伯拉罕之约 与 大卫之约
(1:1)。此点证明耶稣之来临特为应验此两约之条款,即是要建立应许给以色列之国度,故整个家谱都是 王之族谱 ,这更显出耶稣之王性。
B.王的诞生(1:18-25)
从王诞生的记录中,可见耶稣从童贞女怀孕而生,乃是特别跨越(bypas)旧约禁止耶哥尼雅之后裔(即耶稣,太1:11-12)登上大卫宝座之咒诅(参耶22:28-30),哥尼雅即耶哥尼雅),因此耶稣是合法大卫宝座之继承人(注17)。
C.王的早年(2:1-23)
在王早年生活的百千个大小轶事中,作者特选了三个,旨在指出耶稣之王性。
1.王被崇拜(2:1-12)
从东方博士之寻找(2:2, 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那里 ),旧约之预言(2:6, 君王
)与献上之礼物等记载中(2:11,全是王室用之贵重物件),均指出耶稣的 王性 。
2.王被图害(2:13-18)
希律也接受耶稣乃是犹太刚诞生之王,他要设计除灭耶稣,因 国无二王 之理,由此也可见耶稣之王性。
3.王被迫迁(2:19-23)
耶稣一家搬到拿撒勒居住,因而验 众先知 (2:23, 先知
字是众数字)一致的预言,弥赛亚是一个被弃的王(拿撒勒是犹太人被藐视弃绝之城市)。
二.王的预备(3-4上)
作者跳越耶稣之童年,少年,青年,而到他事奉的中年,因作者不是记耶稣之生平,而是记他给以色列的 献国大计
。在三方面,作者记述耶稣事奉的预备时期。
A.王的先锋(3:1-12)
约翰是王的先锋,耶稣有先锋为他开路,此点也指出他的王性,因这是古时君王出巡前之预备。先锋的信息有二:(1) 天国近了
(3:2,原文 天国到了 ),这正是耶稣降世之目的;(2) 你们当悔改 ,指出进入弥赛亚的国度需要认罪归向神。
B.王的受洗(3:13-17)
耶稣洗礼之目的有三:(1)他是义人(3:15),可做义人之工作;(2)他与世人联合,他来原是拯救世人;(3)他与约翰所传的信息联合,他来是要作天国的王,这点有圣灵的降临与天父的声音佐证。
C.王的试探(4:1-11)
耶稣受试探之目的是要显出他的完全可靠性,他不会被试探而犯罪,故此他可配作犹太人之弥赛亚,建立旧约应许之国度。
三.王的宣道(4:12-25)
王的先锋被囚在监里(4:12上),是耶稣展开广大宣道之记号(4:12下,称为 加利利宣道
),他的总部设在迦百农(4:12-17),开始广收门徒(4:18-22)。他传道的总纲(4:23-25)给作者归纳如下:(1)向会堂的人教训(4:23上)天国之律法,(2)向大众宣讲(4:23中)天国的福音,(3)医病(4:23下)。这三项工作均指出耶稣是弥赛亚之外证。
旧约预言在弥赛亚的国度中必有各样神迹奇事(赛11:6-9),特别是治病之神迹(赛35:5-6;53:4-5;61:1)。当人看到
天国律法 之宣告与 天国神迹 出现时,他们就应知道弥赛亚与他的国度来临了。
四.王的宣言(5-7章)
凡国王立国时必有其立国的宪章,耶稣既来要建立其国度,也必有其宪法。作为该国之国民,宪法便成为他 生活与信仰
的法则,这些宪规必须服从遵守,国度才能建立。
太4:23-25记耶稣走遍加利利一带,以神迹奇事支持他所传的 天国福音 ,当时 万人空巷
地跟随他。在时机成熟的刹那,耶稣拣选一大山上的平原,向有心追求国度的群众(门徒的广义)阐明进入天国的标准(条件),及作为天国国民应有的生活,此乃著名之 登山宝训
。
天国
虽是属地的国度,然而亦有属灵之律及道德律(此点很多人忽略,以为耶稣首次来临非要建立地上的国度,而是全属灵的国度)(注18)。
注释此伟大的天国宪章非本概论之范围,兹把要纲表列于下:
登山宝训(5-7章) |
分段 |
要义 |
一.天国子民的性格一 |
5:1-12 |
|
(八福)
A.虚心的有福
B.哀恸的有福
C.温柔的有福
D.饥渴慕义的有福
E.怜恤人的有福
F.清心的有福
G.使人和睦的有福
H.受逼迫的有福 |
5:1-3
5:4
5:5
5:6
5:7
5:8
5:9
5:10-12 |
谦卑接受王之教导。
为罪哀悔(参诗34:8)。
温柔 原文即 受管治 意,指受神支配。
追求天国的义。
怜恤原意宽容,彼此宽恕因蒙天父之恕。
清心 原意 专一 ,专心追求。
使人和睦即使人得享平安,这样才象神(神的儿子)。
为天国之故甘愿受苦。 |
二.天国子民的责任 |
5:13-16 |
|
A.为盐
B.为光 |
5:13
5:14-16 |
隐藏之工作。
明显之工作。 |
三.天国子民的标准 |
5:17-48 |
|
A.天国的义
B.天国的义行
1.论仇恨
2.论奸淫
3.论休妻
4.论起誓
5.论待人
6.论爱人 |
5:17-20
5:21-48
5:21-26
5:27-30
5:31-32
5:33-37
5:38-42
5:43-48 |
进入天国的义(标准)必须胜过法利赛
式和文士式的。
作天国国民必有之义行(你们听
见......只是我告诉你们)。
对付恨人之动心。
对付不洁之动心。
对付松弛之婚约。
对付不真之誓言。
对付以报复待人之事。
对付不爱仇敌之事。 |
四.天国子民之态度 |
6:1-7:23 |
|
A.消极方面
(六个比方)
1.论施舍
2.论祷告
3.论禁食
4.论真富
5.论衣食
6.论论断
B.积极方面
(四个命令)
1.论祈求
2.论待人
3.论永生
4.论行为 |
6:1-7:6
6:1-4
6:5-15
6:16-18
6:19-24
6:25-34
7:1-6
7:7-23
7:7-11
7:12
7:13-14
7:15-23 |
(注意 不可 、 不要 之出现)
不可假冒为善。
不可假冒为善。
不可假冒为善。
不要为己积财。
不要为生命忧虑。
不要假冒为善妄论别人。
(注意 要 字之出现)。
要求表示倚靠。
要求人之好处(己所欲先施于人)。
要愿进窄门之心志。
要真诚追求天国。 |
五.作天国子民之邀请 |
7:24-29 |
|
A.听而行的
B.听而不行的 |
7:24-25
7:26-29 |
如盖房子在磐石上。
如盖房子在沙土上。 |
五.王的权柄(8-10章)
在 天国宪章
的宣言中,耶稣再度(太4:17,23-25为首次)宣告他要在地上建立的国度,他的宣告有属天的权柄(太7:28-29)。藉着言语(Words),耶稣彰显他的王权;作者跟着指出藉着神迹(Works),耶稣继续彰显他的权能,这些神迹全是耶稣要作王最有力的凭据。
因此在三章的篇幅中,作者把耶稣在不同时期与场合所行的神迹综合报导,目的乃是指出耶稣是犹太人的王,他要建立那 大卫的国度
,这些便是他的证件(Credentials)。作者选择十大神迹,逐一彰显耶稣之王权,也指出耶稣在人生所遭遇的各方面均有权
能得胜。此段可分二部分,表述如下:
王 的 权
柄(8-10章) |
要 义 |
一.王的神迹
A.在医病方面
(在迦百农治病)
1.治长大麻疯的
2.治百夫长之仆
3.治彼得之岳母
B.在呼召方面
C.在自然界方面
D.在灵界方面
(在加大拉赶鬼
E.在赦罪方面
(在迦百农治病)
F.在遗传方面
G.在起死回生方面
(治睚鲁之女)
H.在复明方面
I.在开囗方面
J.在差传方面
二.王的使者
A.王的使者
B.王的使命 |
8-9章
8:1-17
8:1-4
8:5-13
8:14-17
8:18-22
8:23-27
8:28-34
9:1-8
9:9-17
9:18-26
9:27-31
9:32-34
9:35-38
10:1-42
10:1-4
10:5-42 |
天国临到的外证。
8:2=认出主的权柄。
8:8=认出主的权柄。
8:17=应验弥赛亚之预言。
向那些愿作天国子民的,表现他的权柄。
8:27=希奇主的权柄。
8:29=认出主的权柄。
9:8=认出主的权柄。
斥责那些以为在国度里的法利赛人。
彰显天国之权能。
天国之神迹(参赛35:5)。
9:27=呼叫弥赛亚之名,认出主的权柄。
天国之神迹(参赛35:6)。
差派之权柄在乎差派的人,他有天国的信息(v.35b)与证据(v.35b)。
天国传遍的吩咐。
v.1=赐给天国的权柄。
传讲天国的福音(v.7)。 |
六.王的被弃(11-16章)
从11章起,作者追述以色列逐步拒绝耶稣为他们的王。他首记耶稣差派十二门徒到处传天国的福音,他自己也亲往各地传道(11:1),这双管齐下的布道使当时犹太国各角落都听到
天国近了 的福音(参太4:23-25;9:26,31,35;10:6;11:1),可是他们的努力非但收不到如期的效果,反而到处受人拒绝。
马太福音中最主要之目的,是要追溯犹太人拒绝耶稣要建立其国度之过程与因由,在11-16章内作者很辟细的追引证述。这大段可分为:
A.被弃的初期(11-13章)
1.王先锋的被弃(11:1-19)
王先锋之被弃是王自己被弃的前奏。在此王将那世代比作一些在街上孩童之游戏(11:16-19),即指对天国之事毫不感兴趣。
2.王自己的被弃(11:20-30)
王自己象其先锋般到处遭弃绝,故王重重的宣布他们将来的审判(11:20-24)。此后耶稣不能公开的宣道,把 天国
以整体性的献给他们,只能把救恩赐给凡愿作主门徒的人(11:25-30)。
3.王被弃的高潮(12章)
太12章乃全书最重要的一章,关乎神对时代性安排的转捩点,指出耶稣与以色列间之关系破裂,神的国度要从他们夺去,交给那能结果子的世代(太21:43)。此章记耶稣与犹太国领袖(文士和法利赛人)作四次之冲突,表明以色列坚拒耶稣为他们的王:(1)门徒在田间掐麦穗事件(12:1-8)--这事指出他们否认耶稣之王权;(2)在安息日医治手枯者事件(12:9-21)--此事指出他们否认耶稣之怜爱;(3)医治瞎哑与鬼附的(三样都是弥赛亚的工作)事件(12:22-37)--该事指出他们否认耶稣之权能,在全书中这事正是否认主之最高潮。他们把主藉圣灵赶鬼的能力归给别西卜,耶稣宣称此为
亵渎圣灵 、 不能赦免之罪
(v、31);(4)求再显神迹事件(12:38-45)--这事指出他们否认耶稣之证件。此后他们拒绝耶稣为王已铁定,因此耶稣也要弃绝他们。
作者在记述耶稣被弃绝的过程中,他附记耶稣的家人也弃绝他(11:46-50;参13:53-58),使读者看到一幅耶稣完全被弃绝的图画。
4.王被弃后之宣告(13章)
这章的重要性可与 登山宝训 遥遥相对;前者是 天国的宣言 ,后者也是 天国
的宣言;不过前者是耶稣以王的身分宣告,后者耶稣则以被弃王的身分宣告;前者的 天国 是属地的国度,现今的 天国
披戴新的面孔,以新姿态出现,是为属灵的国度。因有太12章记拒绝耶稣在地上要建立其国度之因由。才有太13章 天国奥秘
之宣告。太13章是一个明显的转变,耶稣所要建立的国度只得 押后延期 执行。在这过渡期间,主把天国的新面孔揭露(在神全盘的计画里是没有新的),俗称为 属灵国度时期
或 教会时期 。这新国度是特使门徒知道的,向犹太领袖却隐藏起来(13:11)。 奥秘
是指前所未曾启示的计画,如今却显明了(参太13:35;罗16:25-26;弗1:9-10;3:9-11;5:32;西1:25-27;帖前2:7)。兹把这七个
天国的比喻 (属灵国度的相貌)表述如下:
天 国 的 比
喻(13章) |
要 义 |
1.撒种的比喻 |
13:1-23 |
指出人对天国的态度拒受参杂。 |
2.稗子的比喻 |
13:24-30,
36-40 |
指出天国内真伪信徒参杂。 |
3.芥种的比喻 |
13:31-32 |
指出天国的范围与进展的速度。 |
4.面酵之比喻 |
13:33-35 |
指天国的发展力(非俗指天国内之
毒素(注19)。 |
5.藏宝的比喻 |
13:44 |
指在属灵国度时期,以色列之地位
如隐藏之宝。 |
6.寻珠的比喻 |
13:45-46 |
指在属灵国度时期,教会之地位如显露之宝。 |
7.撒网的比喻 |
13:47-50 |
指天国内之好坏参杂,到末日受 天
国之王 回来施行审判。 |
耶稣释明天国奥秘之信息后,还附加一个接受天国之比喻(13:51-52)。但作者却附记在耶稣生平一件事,指连耶稣的家人也弃绝耶稣作王(13:53-58),旨在支持天国之面貌由属地的变作属灵的
。
B.被弃的后期(14-16章)
此段记耶稣被弃后之工作,一方面继续指出以色列弃绝他为王,另一方面指出耶稣虽然被弃,却仍施行 公义王权 彰显之爱怜工作。
1.王先锋被杀害之事迹(14:1-12)
施洗约翰被杀害刻划耶稣全被弃绝的先兆,这是一幅国家元首公开反对主为王之图画。
2.被弃王施怜爱之事迹(14;13-36)
在三点(马太喜爱的结构)中作者引证耶稣虽是被弃之王,却仍向人施怜恤,因他是喜爱怜恤之王(参太12:18-21;来4:15):(1)喂饱五千人(14:13-21)--因王有能力满足国民生活上之需要;(2)在水面行走(14:22-33)--坚定门徒信靠他是王;(3)医治一切病痛(14:34-36)--再施展弥赛亚之神迹。
3.王被拒与受之事迹(15:1-28)
在两段故事中,作者绘出一幅强烈对比的图画;一是恨与拒,一是爱与受:(1)被国家领袖拒绝(15:1-20)--再证以色列国对耶稣之态度;(2)被迦南妇人接受(15:21-28)--主被本国人拒绝,却被外邦人接受,也预指救恩转到外邦人去。
4.王再显王权之事迹(15:29-39)
这段记王在各处传道与施行怜爱之神迹,人通常误会了弥赛亚的工作是公义性,审判性,而非怜恤性的。其实这些怜爱的神迹也正是弥赛亚身分之表现(参赛42:3;54:10等处)。马太再选二件事迹证实此点:(1)医治各样病(15;29-31);(2)喂饱四千人(15:32-39)。
5.王教训门徒之事迹(16章)
耶稣知道他自己被弃之结果就是十字架,故他必须教训门徒数点重要的功课:(1)提防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之酵(16:1-12);((2)认清耶稣之身分(16:13-20);(3)预言将来之被害(16:21-28)。
七.王的训练(17-20章)
当主第一次宣告他要上十字架后(16:21),他已开始计划集中精力训练门徒,装备他们继续传 天国
的福音。他深知自己必要离开他们,离开他们后,门徒怎样可以自立呢?故此他特别带门徒到处传道, 边行边教
,充实他们。马太由第17章至20章止,共选了十大训练的题目,记述主如何造就他的门徒。兹因内容过长,表述如下:
王 的 训
练(17-20章) |
要 义 |
一.在山上变化面貌 |
17:1-23 |
启示将来在弥赛亚国度内之情形
(并附一件随后之神迹)。 |
二.从鱼囗中取付丁
税的银 |
17:24-27 |
申证耶稣是王。
|
三.论天国里的大小 |
18:1-14 |
以小孩喻天国子民的样式。 |
四.论饶恕人的程度 |
18:15-35 |
天国子民的胸怀。 |
五.论休妻 |
19:1-15 |
喻天国子民如小孩纯洁。 |
六.论入天国的拦阻 |
19:16-26 |
警示入天国的拦阻。 |
七.论天国之报酬
A.天国之启示
B.天国之比喻 |
19:27-20:16
19:27-30
20:1-6 |
天国
乃地上之国,要待主第二次来临才建立。
天国的报酬乃按信心,及天国再临的时间。 |
八.论服事的真义 |
20:17-19 |
牺性、无我,象天国之王。 |
九.论天国里谁为大 |
20:20-28 |
真伟大不是在天国内之位置,而是服役于人,象王自己一样。 |
十.申证王之权柄 |
20:29-34 |
以 弥赛亚的神迹
证实在赴十字架途中的主仍有属王的权柄。 |
八.王的受苦(21-27章)
当王训练门徒完毕后,他便进入耶路撒冷,最后一次宣告他是弥赛亚王。从那日起至他被钉十架、埋葬止,共为期一周,这是主因被拒而受苦的一周,称为
受难周 。在言一周中,每天均充满爆炸牲的危险。当反对主的情势酝酿到顶点时,他们就高呼 把他钉十字架 (太27:23),于是耶稣就象一头驯良的羔羊,
被牵到宰杀之地 去了(太27:33;赛53:7)。
研究受难周,可循着三个不同的途径:(1)按章分析;(2)按日分析;(3)按题分析。笔者认为 按题分析
而附入每日行踪比较清楚易明,更能看到马太福音主题的思路。兹因内容过广(共十二主题),简表如下:
|
王 的 受 苦(21-27章) |
要 义 |
星期日
|
一 .耶稣骑驴进京 |
21:1-11 |
耶稣最后一次公开的向国家宣告他是旧约所应许要来之弥赛亚,他来是要建立其国度(参撒下7:10-16;但2:44)。
耶稣进京的时机皆显出其重要之目的,经过精密的计算,周详之安排(太21:7-9),旨在一点一画的应验旧约有关弥赛亚进京的预言(参亚9:9;赛62:1,11)。 |
星 |
二、二件表征性动作
A.再次洁净圣殿
B.咒诅无花果树 |
21:12-22
21:12-17
21:18-22 |
显露耶稣为王之权能。
教导门徒主弃绝那弃绝他的国家。 |
期
一
|
三、三个天国的比喻
A.两个儿子的比喻
B.凶恶园户的比喻
C.娶亲筵席的比喻 |
21:23-22:14
21:28-32
21:33-46
22:1-14 |
暗示悔改才能进入耶稣的国度。
指国度要延期(给那在主第二次来临时的以色列世代)(注20)。
指耶稣第一次来临的情形和后果。 |
星 |
四、与国家领袖辩论
A.与希律党人辩论
B.与撒都该人辩论
C.与法利赛人辩论 |
22:15-46
22:15-22
22:23-33
22:34-46 |
暗示当相信与归回父神。
论复活后在神国度内之身分。
论基督为弥赛亚王。 |
|
五、宣告国家领袖的灾祸 |
23:1-36
|
以 八祸 弃绝以色列国 咒诅无花
果树 之实义)(指出反对主之对象)。 |
期
二
|
六、为耶路撒冷哀哭
七、橄榄山论谈
A.主再来前的先兆
B.因主再来的劝勉
1.无花果树的比喻
2.挪亚日子的比喻
3.仆人的比喻
4.童女的比喻
5.才干的比喻
C.主再来后的情形 |
23:37-39
24-25章
24:1-31
24:32-25:30
24:32-33
24:34-44
24;45-57
25:1-13
25:14-30
25:31-46 |
说明以色列的过去(拒绝),现在(拒绝),和将来(审判)(指出弃绝主之后果)。
在主再来前(建国前)要经过的情形。
}以五比方喻人儆醒等候主再来。
国度之建立。 |
星
期 |
八、最后晚餐 |
26:1-35
|
为盼望国度来临而设(太26:29;林前11:26)。 |
三 |
九、在客西马尼园 |
26:36-56 |
挣扎与顺服。 |
至 |
十、耶稣被审 |
26:57-27:26 |
公义之王(耶23:5)受无公义之判决。 |
四 |
十一、耶稣被钉十架 |
27:27-56 |
犹太人之王 魂归 天国
。 |
|
十二、耶稣被埋葬 |
27:57-66 |
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 |
拜
四 |
在坟里 |
28:1上
|
安息父怀。
|
拜五 |
在坟里 |
28:1上
|
安息父怀。
|
拜六 |
在坟里 |
28:1上
|
安息父怀。
|
日 |
复活 |
28:1下
|
死啊,你的毒勾在那里 。
|
兹从 按日角度 ,把三大学派对 受难周 之看法列表如下:
论点 |
拜日 |
拜 一 |
拜 二 |
拜 三 |
拜 四 |
拜 五 |
拜六 |
拜日 |
1、传统性
|
骑驴进京
|
① ② ③
洁 咒 天
净 诅 国
圣 无 的
殿 果 比
花 喻
树 |
① ② ③ ④
与 宣灾 为 橄
国 告祸 耶 榄
家 国 路 山
领 家 撒 论
袖 领 冷 谈
辫 袖 哀
论 之 哭 |
休
息
日 |
① ② ③
最 客 被
后 西 审
晚 马
餐 尼
园
祷
告 |
① ② ③ ④
被 被 被 在
审 钉 埋 坟
十 葬 里
字
架 |
在
坟
里 |
复
活 |
2、传统性
|
修订 |
同
上 |
同
上 |
① ② ③
与 宣 灾 为
国 告 祸 耶
家 国 路
领 家 撒
袖 领 冷
辫 袖 哀
论 之 哭 |
橄
榄
山
论
谈 |
同
上 |
同
上 |
同
上 |
同
上 |
3
、
传
统性新修
订 |
同
上 |
同
上 |
同 山
上 论
, 谈
加
④
橄
榄 |
① ② ③
最 客 被
后 西 审
晚 马
餐 尼
园
祷
告 |
① ② ③
被 被 在
审 钉 坟
里
|
在
坟
里 |
在
坟
里 |
同
上 |
九.王的复活(28章)
马太在结束其巨著前,简述耶稣复活后的工作,(不象路加或翰福音),因为他的主题--天国的福音,已告一段落了。此章可分三段:
A.王的复活(28:1-10)
主的复活更证明他是大卫宝座上的王,大卫也预言这 王之复活
(诗16:8-11),彼得也以耶稣的复活证明他是王(徒2:24-36)。
B.反复活之谎言(28:11-15)
历史上人类思想最紊乱的表示。
C.王的使命(28:16-20)
在第八次(俗误称最后一次)的显现中,主将 传福音的大使命 托付给门徒。此大使命在复活后不同的时间与场合中,在 五福音
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太28:19-20;可16:14-18;路24:44-49;约20:21-23;徒1:8)。可见传福音的使命不是一人之 专长 ,
而是每一属神之人的责任。兹将主复活后之十次出现附录如下:
显 现 |
太 |
可 |
路 |
约 |
林前 |
(1)向抹大拉马利亚 |
- |
16:9-11 |
- |
20:11-18 |
- |
(2)向其余妇女 |
28:9-10 |
- |
- |
- |
- |
(3)向以马忤斯路上
两个门徒 |
- |
16:12-13 |
24:13-35 |
- |
- |
(4)向西门彼得 |
- |
- |
24:34 |
- |
15:5 |
(5)向十个门徒 |
- |
- |
24:36-43 |
20:19-25 |
- |
(6)向十一个门徒 |
- |
- |
- |
20:26-31 |
- |
(7)向七个门徒 |
- |
- |
- |
21:1-23 |
- |
(8)向五百个门徒 |
28:16-20 |
- |
- |
- |
15:6 |
(9)向弟兄雅各 |
- |
- |
- |
- |
15:7 |
(10)向十一个使徒 |
- |
16:14-20 |
24:44-49 |
- |
- |
* * * * * *
马太福音是 王的传记
。他是犹太人之王,也是万世之王,更应是基督徒之王(罗5:17上),若他不能在信徒中作王,是什么作王呢?是死吗(罗5:17上)?是罪吗(罗5:21)?愿一切真正归王(主)的信徒,
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倒要象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 (罗6:12-13)。愿万世之信徒的一生也是 王的传记
!
2.马可福音
作者:马可(马可为作者之内外证均极充足,参本书历史背景)。
日期:65A.D.(或64-67A.D.,参历史背景及彼得书信)。
地点:罗马(从(1)15:21;(2)罗16:13;(3)书之 彼得囗吻 ;(4)书内之拉丁词语;(5)
历史背景均指出罗马为著书地点)。
对象:罗马人(从(1)释明犹太名词;(2)拉丁语文,即 罗马语
之出现;(3)翻译的亚兰词语;(4)书之历史背景等可监定)。
目的:指出耶稣基督是旧约预言之 神的仆人 --神的弥赛亚(参
10:45)。这本是以色列之使命,然而他们失败了,在耶稣身上才能成就。
主题:神的仆人。
特征:
(1)以行为主,主耶稣的行比言多,共记有十八件神迹,
只有一篇论谈,三个比喻。
(2)以细为主,每事均详细报导,犹如目睹。
(3)以画为主,每事均刻划入微,使读者如身处其间,享受个中乐趣。
(4)以仆为主,指出主为神的仆人,故无家谱或早年身世,只有殷劝作工的记录(参亚3:8;赛53:1;腓2:8,注意钥字是就 、
随即 、 立刻 、 即时 、 连忙 、 便等)。
(5)以 人 为主,记载很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特殊之关系。
(6)以 死 为主,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专记 受难周 的故事。
历史背景:
马可(罗马名,意:铁锤)原名 约翰 (犹太名,意:神的恩惠,徒12:12),家居耶路撒冷,其母为主之门徒,家中之 楼房 (俗称
马可楼 )供耶稣与门徒享最后晚餐用。传说他乃是在客西马尼园(俗称 马可园
)逃命之少年人(可14:51-52)。他可能在彼得带领下归主(彼前5:13)(注21),曾参与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工作,后在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时与保罗分手,而与表兄巴拿巴(西4:10)同工。当保罗在罗马监狱时(60A.D.),他与保罗同在(西4:10;门24)。保罗在罗马第二次被禁时(64A.D.),他可能与提摩太在一起(西4:10;提后4:11)。据推理,他到达罗马后与彼得同工(彼前5:13)(注22),作其
手 把 彼得福音 缮录下来,成为 马可福音
。早期教父帕皮亚(Papias,c.120A.D.)曾说马可准确地记下彼得缅怀有关主的言行。又教父游斯丁(Justin,c.150A.D.)称马可福音为
彼得的回忆录 。后教父爱任纽(Irenaeus,c.200A.D.)与奥利根(Origen,c.185-254A.D.)均引证马可把彼得所讲的记录下来。
从彼得与马可的关系看( 我儿
,彼前5:13),彼得有意把余后的工作交给马可,(而保罗则有意把他的工作交给提摩太)(注23)。据教会传说(耶柔米语),马可后来成为亚历山大城的首任主教。
据上文引述,马可在罗马城与彼得再度重逢,彼得深知殉道的日子不远(传说67A.D.),故有需要把他一生之见证记录下来,给罗马教会一本有关主生平的
官式文件 。他藉着囗授,马可笔录,把第二本福音书著述下来,故马可福音也称为 彼得福音 ,马可也被称为 彼得的影子 。
大纲: (仿马太福音)
一、神仆的背景(1上)
A.神仆之先锋=1:1-8
B.神仆之预备=1:9-13
二、神仆的工作(1下-2上)
(神仆的神迹)
A.第一循游=1:14-45
B.第二循游=2:1-22
三、神仆的被弃(2下-8)
A.被弃的初期=2:23-4:34
B.被弃的后期=4:35-8:38
四、神仆的训练(9-10)
五、神仆的受苦(11-15)
(受难周)
六、神仆的复活(16) |
摘要:
马可福音是从另一角度看耶稣为旧约之弥赛亚。在旧约预言中,弥赛亚身兼数样身分,其中之一为 神的仆人
(参赛42:1;45:4;49:5-6;52:13;53:11),这是弥赛亚的一个名号。这正是以色列的本来身分(参赛41:8;42:19;43:10;44:1,21),只因他们自被召后,于此全告失败,故神再兴起另外一名仆人,他的弥赛亚,代替
前仆 的工作。马可的主旨便是证明耶稣是神的仆人,他的弥赛亚。
本书可把神仆的事迹分为六段,作者的思路独立,但也可仿效马太福音的结构叙述摘要(笔者认为若用相同结构之大纲,则较易记诵四福音的内容)。
一.神仆的预备(1:1-13)
马可下笔时便开宗明义记述神仆耶稣之工作,对他的家谱身世,诞生事迹等却只字不提,因在书之对象及神学意义上看这都不是重要的事。他只花13节的篇幅,便把神仆工作前的三点准备时期简略越过(马太与路加分别用77节及183节):(1)神仆的先锋(1:1-8)--指出神仆之伟大;(2)神仆的受洗(1:9-11)--指出神仆之蒙悦(及真正身分);(3)神仆的受试(1:12-13)--指出神仆之顺服
主人 的旨意。
二.神仆的工作(1:14-2:22)
作者轻描淡写神仆之准备时期后,便马上开始记述他的工作。他跳越神仆早期在犹大宣道之事迹,而记载他在加利利宣道时期的工作。在记述神仆的工作时,作者以神仆的
福音大本营 迦百农为起点,分二大循环叙述。
A.神仆第一循游布道(1:14-45)
这段专记耶稣以迦百农为基地,到各处宣讲 神的福音
(1:14-15)。作者与马太一般(太4:12),以先锋的被囚为耶稣开始广大布道的记号。在此他选记三方面的事迹,藉此表彰神仆弥赛亚之权柄:
1.呼召门徒(1:16-20)
神仆初期的门徒均是加利利(迦百农)的二对兄弟:西门与安得烈,雅各与约翰;他们四人是神仆的初期仆人,他们的被召是神仆权柄的流露。
2.治病赶鬼(1:21-28)
马可特意选择一日内发生的数件要事,藉此显出神仆之权能。
a.早晨:在会堂里赶鬼(1:21-28)--污鬼也能认出神仆之权柄(vv.24,27),称他为 神的圣者
。这名词是神的专有名词(参赛40:25;43:14-15等不赘)(这些鬼的 神学 比很多神学家更正确)。此事迹使神仆之名传遍了整个加利利(v.28)。
b.中午:在彼得岳母家内治病(1:29-31)--指出神仆殷劝的工作。
c.晚上:在彼得岳母家内治病(1:32-34)--指出神仆之 弥赛亚权柄 --治病赶鬼。
3.在加利利全地传道(1:35-45)
a.神仆到世之目的(1:35-39)--马可续写神仆殷勤工作的表现,在翌日天未亮时,已藉着祷吉(神仆的习惯)预备当天之事奉。作者现今记神仆到世间来之目的,乃是传主人之道(v.38)。在简短一节内,作者概论神仆的循游布道工作(v.39)。
b.医治长大麻疯的(1:40-45)--作者把上文概论神仆之工作中(v.39),选出一段作为示范,其意指出神仆的权能与得人心(
从各处都就了他来 v.45)。
B.神仆第二循游布道(2:1-22)
作者记完神仆从迦百农走遍加利利后,再记神仆在迦百农之布道工作。神仆在迦百农外大受欢迎,在迦百农内则受人拒弃(参太11:23)。作者选记三件事指出神仆被以色列弃绝正在酝酿中:
1.医治瘫子(2:1-12)
因这事而使神仆受国家领袖之议论(vv.6-7),这是马可首记神仆受以色列之拒弃。
2.在利未家受款待(2:13-17)
神仆在利未家受款待时,与国家领袖产生冲突,而被论断与罪人为友。
3.答法利赛人之问题(2:18-22)
作者虽象没有清楚写出神仆与法利赛人之冲突,然而身为法利赛人,他们当明白神仆回答的含义,他们拒弃神仆只待 导火线
而已。
三.神仆的被弃(2:23-8:38)
上文引述以色列国家领袖拒绝耶稣为弥赛亚之初步事件,此段进入拒绝耶稣为弥赛亚之时期。在马太福音内,在安息日与法利赛人冲突的事件为进入
被弃的高潮时期 (太12:1-8),故本段以此事件为起始。
A.被弃的初期(2:23-4:34)
作者在此段以著名的 安息日事件 为始,以著名的 天国比喻为结束,写出构成国家决定性(非最后性,最后性为 进京事件
)拒弃神仆为弥赛亚之因果,可分二段:(1)神仆的被弃(2:23-3:35);(2)神仆的比喻(4:1-34)。但因此段事迹过长,简表略述如下:
事件 |
经文 |
要义 |
1.安息日事件 |
2:23-28 |
与国家领袖冲突。 |
2.治枯手者事件 |
3:1-6 |
与国家领袖冲突,决定性拒绝在谋略中(v.6)。 |
3.插段:神仆之权柄
a.治病赶鬼
b.差派使徒 |
3:7-19
3:7-12
3:13-19 |
弥赛亚时代之神迹。
神仆之权能。
给他们同样之信息(v.14)及权能(v.15)。 |
4. 靠鬼王赶鬼 事
件 |
3:20-30 |
此为弃绝神仆为弥赛亚之最高潮事件,他宣布此罪为 不得赦免亵渎圣灵
之罪(v.29)。 |
5.受家人反对事件 |
3:31-35 |
这事件指出连神仆的家人(除母亲外)也弃绝他(v.35暗指他们的反对)。 |
6. 天国比喻 事件
a.撒种的比喻
b.灯与量之比喻
c.收割之比喻
d.芥菜种之比喻 |
4:1-34
4:1-20
4:21-25
4:26-29
4:30-34 |
天国比喻
在耶稣生平中为一转捩点(参马太福音),在此他预告因弥赛亚之国遭拒,新的国度要出现,此乃 属灵之国度
。不过作者的重点不是指出这新面孔的性质,而是解释人对 神国 的态度而已。
神的道不入人心之原因。
以日常生活常见之原则教导反对神仆的必受罚。
神国的生长是自然的,会有应验的时日。
神国的范围由小而大。 |
B.被弃的后期(4:35-8:38)
在此作者指出神仆决定性的被弃绝后,便跟着写记被弃仆之工作,分二段:(1) 手
的工作(被拒与被受)(4:35-8:10);(2) 囗 的工作(神仆之门徒)(8:11-38)。
事件 |
经文 |
要义 |
1.被拒与受之事件
a.施展大能
(1)平静风浪
(2)赶逐附鬼
(3)医治疾病
(a)在迦百农
(b)在拿撒勒
b.差派门徒
c.施展大能
(1)喂饱五千人
(a)前因
(b)后果
(2)在水上行
(3)大医治病
d.爱与恨
(1) 与国家首领冲突
(2)与外邦人接触
e.施展大能
(1)解耳聋舌结者
(2)喂饱四千人 |
4:35-8:10
4:35-6:6
4:35-41
5:1-20
5:21-6:6
5:21-43
6:1-6
6:7-13
6:14-56
6:14-44
6:14-21
6:30-44
6:45-52
6:53-56
7:1-30
7:1-23
7:24-30
7:31-8:10
7:31-37
8:1-10 |
自然界方面。
灵界方面:被拒(v.17)
}物界方面:{在异乡施爱。 在本乡被拒。
赐弥赛亚神迹之权柄。
约翰之死使耶稣避歇。
怜悯之事迹。
神仆是神(v.52)。
弥赛亚神迹。
在本国被拒
在外邦被受。
弥赛亚之神迹 :聋哑得治。
满足人生之需要。 |
2.教训门徒
a.防国家领袖之酵
b.弃绝拒弃之地
c.勇敢承认基督
|
8:11-38
8:11-21
8:22-26
8:27-38 |
为下大段(9-10章)铺路。
勿忘弥赛亚神迹。
故事的中心在 领他到村外
(v.22)与 不要进去 (v.26)
(参太11:21)。
整个故事以v.38为主,勇敢承认基督,承认基督必先认识基督(v.29)。 |
四.神仆的训练(9-10章)
神仆深知被拒的结果是十字架(8:31),也知道自己要等第二次来临,才能建立国度(8:38)。在此两临期间,他必先给门徒充足的训练,以便他们能独立传道,直等他回来。故
从此 (8:31)他便专一地训练门徒,好叫他们继承传福音宏志。作者在选择十大点报导神仆如何训练他的仆人。
神仆的训练 |
经文 |
要义 |
A.变化形象 |
9:1-13 |
神国的荣美解释(v.1)。 |
B.医治鬼附 |
9:14-29 |
弥赛亚的神迹与祷告的功效。 |
C.预言受害 |
9:30-32 |
在路上:第二次预言。 |
D.争论大小 |
9:33-37 |
在迦百农以小孩教大小。 |
E.奉主名赶鬼事件 |
9:38-50 |
真正属弥赛亚(基督)的人 V.41 |
F.辩论休妻 |
10:1-12 |
神国内的制度。 |
G.论入一国
1.祝福小孩
2.教 年轻长官 |
10:13-31
10:13-16
10:17-31 |
如何进神的国,积极性方面。
接上文主题,消极性方面。 |
H.预言受害 |
10:32-34 |
在上耶路撒冷去路上之预言,是书中的第三次。 |
I.天国的大小 |
10:35-45 |
接上文所引起之讨论--神国内伟大的定义:服事(仆人的态度)(v.45)。 |
J.医治瞎子 |
10:46-52 |
申证弥赛亚之权能。 |
五.神仆的受苦(11-15章)
神仆训练门徒就绪后,便进入耶路撒冷,以弥赛亚的身分献大卫的国度给以色列国。这是最后一次 官式的
献国给他们,然而再次遭受弃绝,至终他为 主人 尽忠。自入京后,每天都充满爆炸性的事件,最后以十字架为结束,此为著名之 受难周 :
神仆的受苦
(参马太福音) |
经文 |
要义 |
星期日:
神仆骑驴进京 |
11:1-11 |
最后 献国 事迹。 |
星期一:
1.咒诅无花果树
2.洁净圣殿 |
11:12-14
11:15-19 |
暗喻以色列国有叶无果。
彰显弥赛亚权能(参玛3:1)。 |
星期二:
1.论信心祷告之力量
2.与国家首领辩论
a.与祭司文士争论
(1)论权柄
(2)再用比喻回答
b.与法利赛人、希律
党人争辩
c.与撒都该人争辩
d.与文士争论
3.教训门徒
a.要防备文士
b.称赞穷寡妇
4.宣告 橄榄山预言
a.主再来前之预兆
b.主再来时之情形
c.因主再来劝勉
5.国家领袖计害神仆
6.伯大尼家接待神仆
7.门徒犹大计卖神仆 |
11:20-26
11:27-34
11:27-12:12
11:27-33
12:1-12
12:13-17
12:18-27
12:28-34
12:35-44
12:35-40
12:41-44
13:1-37
13:1-23
13:24-27
13:28-37
14:1-2
14:3-9
14:10-11 |
祷告可移山倒海。
论他们否认弥赛亚的权柄。
喻他们弃绝神的仆人。
论复活问题。
论律法问题。
防备文士之假冒为善
(与上文有关)。
与上文成为一个对比。
万世之轨道。
灾难后再临。
儆醒等候
弃绝之毒计。
接待之温暖。
被卖之可耻。 |
星期三:
1.最后晚餐
2.山园祈祷
3.被人出卖
4、全晚受审 |
14:12-26
14:27-42
14:43-52
14:53-72 |
设立 主餐
顺服 主 旨(主人)。
包括作者(v.51)也离弃他。
无罪可控(参15:44)。 |
星期四:
1.最后定罪
2.被钉十架
3.放在坟里 |
15:1-15
15:16-41
15:42-47上 |
宁要罪人,不要义人。
主人离弃(v.34)。
安息 主 怀。 |
星期五:
在坟中 |
15:47下 |
安息 主 怀。 |
星期六:
在坟中 |
15:47下 |
安息 主 怀。 |
星期日:
复活日 |
16:9 |
叫信徒称义(罗4:25)。 |
六.神仆的复活(16章)
神仆(腓1:5)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8),完成主人之心意。主人定要把他鞭伤,使他成为人之赎罪祭(赛53:10),使人得医治(赛53:5),使人因认识神之义仆得称为义(赛53:11)。他无愧是神的仆人,因他的顺服,神
将他升为至高(复活),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囗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
(腓2:9-11)。事实上,本章正是腓2:6-11背后的史实。
A.神仆的复活(16:1-14)
1.复活的消息(16:1-8)
先得到复活消息的,是三位爱他的妇女,然而他们因过度惧怕,竟没有把复活消息传开。
2.复活的显现(16:9-14)
a.向抹大拉的马利亚(16:9-11)--三位妇女首聆复活的消息,而抹大拉的马利亚却得先睹复活主的风采。
b.向回乡的门徒(16:12-14)--整段故事可参路24:13-43。
B.神仆的托付(16:15-20)
复活的仆人给他的仆人最后的托付,此为 教会的大使命
(这段也可参路24:44-53)。
* * * * *
马可福音是 仆人的传记 ,仆人的特色乃是服事与舍命。
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1-9章),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16章)
(可10:45)。他是一位永不疲倦的忠仆,深夜方息,天未亮就起,工作到连饭也顾不得吃,连自己的亲属也因他的忙说他癫狂了。当人弃绝他时,他没有灰心丧志,为了忠心至死,毅然背起十架,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主人的欢心(约5:30)。我们称为
神的仆人 ,我们象他吗?
我为你舍我命,忍受艰难苦楚,心受焦劳痛楚,使你免受沈沦,我舍我命为你,你舍何事为我?我受多苦为你,你受何苦为我? (自编
)。
3.路加福音
作者:路加。从书中医学的词汇与对治病事件的兴趣(如4:32,38;5:12,26;8:43);外邦名词的解释,独有的神迹及比喻的选择可知这位作者必是一个极富文才及头脑精密的医学家。此外爱任纽,奥利根,耶柔米,穆拉多利残典等不赘皆引证本福音作者为路加。
日期:58A.D.(58-60A.D.)(提前5:18下)。
地点:该撒利亚(参徒24:27)。
对象:提阿非罗(代表外邦人)。提阿非罗是谁,有三个简单的推论:
(1)非历史性人物,代表所有 爱神的人(提阿非罗的字意);
(2)该撒利亚的一名慕道律师,曾助保罗上诉罗马;
(3)路加之主人;路加本为他的仆人,治愈他重病后蒙释放,得自由)(注24)。但提阿非罗必是一名历史人物,因(1)
大人(1:1)乃罗马官长之荣衔(参徒24:3之腓力斯;25:1之非斯都等均是 大人
;(2)书之献序(1:1-4)等便可论证。从上述三个推论中,第二个较合本书之历史背景,而提阿非罗为该撒利亚之官员或狱官更为合理。
目的:指出耶稣为旧约预言之 人子 ,神的弥赛亚,是完全人,是世人之模范。
主题: 神的完人 。
特征:
(1)专描述耶稣的人性,此点较其他福音书所形绘的更活现。
(2)有最优美的文学体裁。
(3)医学名词最多出现。
(4)唯一书卷详记耶稣之诞生与童年。
(5)多提 救恩 及 赦罪 方面的故事,故也称为 恩惠的福音
或 赦罪的福音 。
历史背景:
路加(意:高贵)是新约作者中唯一的外邦人。他的职业为医生(西4:14)。据教会遗传称他是安提阿人。在当世有三间颇负盛名之医学院,分处在大数、亚历山大及雅典。据最合理的推测,路加曾到大数读医科,在那里认识保罗,蒙他带领归主后成为保罗布道的同工。
当教会展开布道事工时,福音便慢慢传遍当时整个希腊语言世界,归主的希腊人越发增多((徒11:20-21)。在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时,在以哥念很多希腊人信主(徒14:1)。在第二次与第三次布道时,他们所走的路线也是希腊本土之各大城市,归主的很多是希腊人(徒17:4;18:4;19:10,17;20:21),故有关主耶稣的生平而合希腊人看的
官式纪录
正是燃眉之需。保罗布道完毕后返回耶路撒冷而被捉拿,押囚在该撒利亚凡二年之久,是时路加一直陪伴着。一切的因素(时间、场合、资料等)均指出他在那时地书成此书。据遗传,提阿非罗是该撒利亚一位同情保罗及慕道的法律家,在那里认识保罗与路加。虽此说不能足证,然其可能性亦不会过低。
大纲:(仿马太福音)
一、人子的背景(1-4上)
A.他的诞生=1-2
B.他的先锋=3:1-22
C.他的身世=3:23-38
D.他的预备=4:1-13
二、人子的工作(4中-5)
A.在拿撒勒=4:14-30
B.在迦百农=4:31-5:39
三、人子的被弃(6-9上)
A.被弃的初期=6-8
B.被弃的后期=9:1-27
四、人子的训练(9下-19上)
A.定意到耶路撒冷去=9:28-13:21
B.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13:22-19:28
五、人子的受苦(19下-23)
(受难周)
六、人子的复活(24) |
图析:
人 |
|
他的诞生 |
先锋的诞生 1 |
1- |
|
子 |
1 |
|
人子的诞生 2 |
2 |
预 |
的 |
- |
他的先锋 |
人子受介绍 3上 |
|
|
背 |
4上 |
|
人子受洗礼 3中 |
3 |
备 |
景 |
|
他的身世 |
人子的家谱 3下 |
|
|
|
|
他的预备 |
人子受试探 |
4上 |
|
人工
子作 |
4中
- |
在拿撒勒
|
在家乡地宣道
|
4中 |
开
|
的 |
5 |
在迦百农
|
在加利利宣道
|
4下
-5 |
始 |
人被 |
6 |
|
被弃的初期 |
6-8 |
被 |
子弃
的 |
-
9上 |
在加利利各地
|
被弃的后期
|
9上 |
弃
|
人训
子练 |
9下
- |
|
定意到耶路撒冷去 |
9下
13上 |
门 |
的 |
19上 |
给门徒的训练 |
在赴耶路撒冷途中
|
13下
19上 |
徒 |
人受
子苦
的 |
19下-
23 |
受难周 |
19下
-
23 |
十
架 |
人复
子活
的 |
24 |
复活与托付 |
24 |
得
胜
|
摘要:
路加的主题是引证主耶稣乃全世界最完美的模范(合希腊人士之追求)。他名为 人子
,这是旧约预言弥赛亚之称号(但7:13-14)。这名字指出弥赛亚之谦卑与人性,带来双重之意义: 全地之王 与 全地之救主
(参路1:32-33;19:10,11)。也是说,作者要指出弥赛亚的国度是建在一个完全顺服神旨意的人,及他顺服的死这件事上。这就是 人子 ,这就是 弥赛亚
,这就是世人中最完美的人(注25)。
本书大纲可分六段,笔者仿马太福音格式摘录全书精义如下:
一.人子的背景(1:1-4:13)
此段引记人子从诞生起始至宣道之预备妥善为止,作者分四点记述:
A.人子的诞生(1-2章)
1.先锋的诞生(1章)
本章专论人子先锋之诞生(而第二章专论人子之诞生),但因其母与人子之母有亲属关系,而人子诞生之期与其先锋之期同时蒙天使报喜,故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在这段报双喜讯之记载中,有数点不可忽略:(1)先锋与人子之诞生同是神迹,而人子的更是神迹中之神迹。(2)先锋之使命(1:16-17)是预备性的,人子的使命乃拯救性(1:31;参2:11)。(3)先锋之诞生与人子之诞生均是应验旧约之预言;前者应以利亚身分(1:17),后者应大卫之约(1:32-33;注意此时天使所用之经文全是
大卫之约
之字句,参撒下7:12-12)。(4)二者皆在母胎时蒙圣灵充满(1:15,35)。(5)先锋之父与人子之母各称颂神之大德大能(1:46-55;67-79)。
2.人子之早年(2章)
a.人子之诞生(2:1-20)--人子诞生的记载成为家传户晓的故事,世上再无一人之诞生受全地之厌贺,纪念尊崇。
b.人子之婴年(2:21-39)--从这段记载中看出当时在以色列国真有专心盼望弥赛亚来临之人,作者选记二名:西面与亚拿。他们歌颂人子时的话充满预言性的字句,遥指人子将来之工作(参2:30-35,38)(注26)。
c.人子之童年(2:40-52)--人子在童年时早有以天父之事为念的心志(v.49),他的早年全合神之喜悦(v、52)。
B.他的先锋(3:1-22)
作者交替式的写先锋与人子的事迹,现今他回到先锋的身上,作者记他的工作有二:(1)预备人子的路(3:1-20);(2)为人子施洗(3:21-22)。
C.他的身世(3:23-38)
作者预传正式介入他的主题:模范全人 人子
的一生,故此这段也可算是他写耶稣生平正式的开始。他先述人子的身世,记他的家谱,把他引到人类始祖亚当那里,指出人子是人,是全地人类的救主(不是某一国之救主);而马太福音之家谱则把他联到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及君王大卫那里。由此可见两书之主旨有别。
D.他的试探(4:1-13)
人子的试探在本书内占一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暗示一个特别的对比:第一亚当在极优美的环境下竟然受诱违背神旨,使全人类均陷在他的罪果里;第二亚当在极恶劣的环境下竟能得胜,使全人类晓得靠着他可以胜过一切,他是极优美之
人范 。
二.人子的工作(4:14-5:39)
作者介绍人子的预备工作就绪后,便介绍他广大布道工作。在此段记载中,作者所记人子工作的地点只限于二地区:(1)拿撒勒,(2)迦百农。
A.在拿撒勒之宣道(4:14-30)
作者跨越人子的 初期犹太宣道 (v.14 回到 二字便跨越了整个初期犹太宣道时期)。
本段在福音书内记有唯一的事迹,在明白耶稣为弥赛亚时,此点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即是耶稣在拿撒勒的会堂读经时,他故意挑选以赛亚书内之弥赛亚预言,并应用在自己身上(v.21)。在读的时候故意停在该节的上半节那里(vv.18-19;参赛61:1-25),因那是说到弥赛亚首部的工作。
B.在迦百农的宣道(4:31-5:39)
在拿撒勒被弃后,人子迁迦百农在那里作宣道的大本营,四出传道(4:44)。作者列选出多项事迹以示人子的权能与世人对他的态度,兹表述如下:
重要事迹 |
经文 |
要义或目的 |
1、在安息日赶鬼 |
4:31-37 |
指出弥赛亚的权柄,连鬼也认出来(v.34),及人子的名传
遍四周(v.37)(暗示听福音的机会传遍当地)。 |
2、在西门家治病
赶鬼 |
4:38-41 |
彰显弥赛亚的神迹,连鬼也认为他是弥赛亚(基督)(v.41)。 |
3、广传神国福音 |
4:42-44 |
神国福音传遍加利利。 |
4、呼召门徒 |
5:1-11 |
呼召门徒,广传神国的福音,藉着神迹坚固他们的信心。 |
5、医治大麻疯者 |
5:12-16 |
指出人子爱人之行动。 |
6、医治瘫子 |
5:17-26 |
受国家领袖(v.17)拒绝(v.21)。 |
7、呼召利未 |
5:27-39 |
作者把马太呼召放在此处原意承
接上文,指出国家领袖拒弃人子。 |
三.人子的被弃(6-9:27)
安息日事件 (6:1-11)是符类福音书内一个主要的事件,此事为以色列人达到拒绝人子的高潮(6:11),这件事可称作人子
官式被弃 的记号。
A.被弃的初期(6-8章)
在三章的篇幅内,作者选出一些实例,指出人子逐步被弃绝,因事件过多,简述如下表:
被弃初期事件 |
经文 |
要义 |
1、 安息日事件
a.第一安息日
b.第二安息日 |
6:1-11
6:1-5
6:6-11 |
门徒掐麦穗事件,指出人子超越安息日(v.5),这是人子自有之权柄。
治枯手事件,引起反对者之杀念(v.11)。 |
2、选召门徒
|
6:12-17 |
人子深知被拒的结果,故经过整夜的祷告(v.12),决定藉着门徒广
传神国的福音。 |
3、教训门徒 |
6:17-49 |
此段为路加福音的 登山宝训
,内容没有马太福音那样详尽。事实上两者是否相同事迹,亦是学者们辩论的中心。无论如何,作者在此指出人子对世人的期望(希腊读者对此一定无限向往)。 |
4、医治绝症
a.治百夫长之仆
b.治寡妇之子 |
7:1-17
7:1-10
7:11-17 |
指出外邦人认得人子的权柄(v.7)及存有伟大的信心(v.9a),而以色列则毫无信心(v.9b),此段与上文构成一强烈的对比。
此段指出人子的权能(起死回生v.15),怜恤之心,(v.13),
及弥赛亚出现了(v.16)。 |
5、约翰的疑惑
|
7:18-35
|
从这段故事中可见到:
1. 人子之弥赛亚身分(vv.18-
28)。v.18 那将要来的 是弥赛亚的名号(Messianic title);v.22是弥赛亚的
神迹(Messianic miracles)。(2)一个不肯接受弥赛亚的世代(vv.29-34)。(3)只有少数人
2. 接受他(v.35)。 |
6、在西门家吃饭 |
7:36-50 |
人子与罪人为友,藉此教导读者何
是人之典范,也指出 真爱 的功课(反示以色列国家仍在罪中,缺乏真爱)。 |
7、四处传道
a.同去的人
b.所传的道
c.活的教训 |
8:1-21
8:1-3
8:4-18
8:19-21 |
十二门徒与爱主门徒。
与马太福音之 天国的比喻 相若(太13)。
信主者皆为神国亲属。 |
8、平静风浪 |
8:22-25 |
彰显权柄,坚固信心。 |
9、赶逐鬼群 |
8:26-39 |
连鬼群也认得人子的权柄,他们的
话与加百列报喜给人子之母一样(v.28;参路1:32)。 |
10、医治绝症 |
8:40-56 |
二件绝症(血漏妇人与睚鲁之女)
在人子手中毫无为难,但指出 求
与 信 的重要vv.41,48)。 |
B.被弃的后期(9:1-27)
从人子差传十二门徒往外宣道起,至彼得呼认人子为基督(弥赛亚)止,称为人子 被弃的后期 。在耶稣的生平中, 差派十二门徒
与 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呼认主为基督 是二件重要的时标(time-marks)。此段事迹集中在 被弃的人子
的工作,兹表述如下:
被弃之后期 |
经文 |
要义 |
1、差派十二门徒 |
9:1-6 |
人子赐给他们行弥赛亚神迹的权柄,使传弥赛亚国度的福音时大有能力。 |
2、喂饱五千人 |
9:7-17 |
人子到伯赛大喂五千人的起因,是因他听到希律存不良的动机要寻找他,故他离开迦百农暂避于伯赛大。在那里大施怜恤的大能。 |
3、彼得的呼认 |
9:18-27 |
人子在上十字架前,最后一次坚定
门徒对他身分的信心。他把门徒带到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地(太16:13),以 问答式
的考验他们对人子的认识(vv.18-21),并预告他被弃绝之后果(v.22),也劝勉他们要存有为主 受苦的心志(vv.
23-27)。 |
四.人子的训练(9:28-19:28)
上段结束记人子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预言他必须在耶路撒冷受苦,他深知这条路是必须走的(太16:21),可8:31注意从此二字,这是他要背负别人弃绝他的结果。但他也知门徒在各方面还需要特别的训练,故他特别带领门徒四处传道,藉着碰到的遭遇锻练及坚固他们,此为耶稣生平之
专门训练门徒时期 。他的面向着十字架,他的脚踏上耶路撒冷之途。
这是一大段零零碎碎的记录,大部分是作者独有的材料,是无时间演进性的故事,旨在给读者各方面的概念。被弃人子的工作(注27),分二部分:
A.定意到耶路撒冷去(9:28-13:21)
从 从此 (9:18-27)(参太16:21;可8:31)至 往 (路13:22);从 必须
(9:22;参太16:21;可8:31)至 往 (13:22)或 上 (太20:17;比较太19:1 离开加利利 ;可10:1来到
)(注意:这些都是读耶稣生平动态之时间钥字(time-key words))是一大段历史,称为定意赴京时期
(参9:51),本时期之琐事繁多,不易综合分析,间表代述:
沿途事迹 |
经文 |
要义 |
1、变化形象 |
9:28-36 |
应验与解释9:27,启示弥赛亚国内之小幕。 |
2、医治鬼附 |
9:37-45 |
责备不信的世代(v.41),与预
言不信之世代必杀害人子(v.44)。 |
3、谁是伟大 |
9:46-50 |
接待人子如同接待小孩才是伟大( 接待 是钥字,v.48)。 |
4、责备门徒 |
9:51-56 |
要用爱救人,不是求天火灭人。 |
5、论真正跟从 |
9:57-62 |
要澈底式不回头的追随主。 |
6、差派七十二人 |
10:1-24 |
宣告神国降临(vv.9-11),听
从门徒即接待,不听即弃绝(v.16),他们的宣告正是神国的降临,这点许多先知和君王在地上也不能看到(v.24)(v.24证明人子所献的国是地上的国,属灵的国在旧约时已有了)。 |
7、与律法师辩论 |
10:25-37 |
在辩论中用 好心撒玛利亚人的比
喻 指出他的 慈心 (v.33),律法的精要(v.27),与暗示以色列人(祭司,利未)的 忍心
(见死不救)。 |
8、在伯大尼家受
接待 |
10:38-42 |
指出何是上好的福分。 |
9、教导祷告 |
11:1-13 |
不灰心,不随便,不间断(vv.8
-9)。 |
10、赶哑吧鬼 |
11:14-36 |
人子之能力被诬为靠别西卜之力。 |
11、责备国家领袖 |
11:37-54 |
与国家首领冲突:(1)法利赛人(vv.37-44,宣告三祸)(2)律法师(vv.45-54,宣告三祸)。 |
12、警告门徒 |
12:1-12 |
接上文之主旨,警告门徒法利赛人
之酵;他们不怕神,门徒要怕。 |
13、警戒贪心 |
12:13-34 |
以 无知财主比喻 戒勿贪心;又用 天父必看顾 坚定门徒之信心。 |
14、论真仆人 |
12:35-48 |
儆醒
是真仆人之要素,因主人必再来(v.37)。 |
15、论主再来 |
12:49-59 |
接上文主人必再来,指出再来是要施审判,不是要太平(vv.49-53),他们应懂得分辨主人必会来施审判的(
交付差役,关在监里 (vv.54-59)。 |
16、论真悔改 |
13:1-9 |
不要白占地土,要真悔改,才能逃
避审判(也有接上文主题之意)。 |
17、在安息日治病 |
13:10-17 |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参6:5)。 |
18、论神的国 |
13:18-21 |
二个路加福音内之天国比喻
,喻神国之伟大与进展。 |
B.在赴耶路撒冷途中(13:22-19:28)
这段事迹,与上段的主题大同小异,也是以教训门徒为主:
沿途事迹 |
经文 |
要义 |
1、努力进神的国 |
13:22-30 |
神的国包括外邦人。 |
2、哀叹耶路撒冷 |
13:31-35 |
耶路撒冷成为荒场,皆因 不愿意 接受人子的 多次愿意 为他们的弥赛亚。 |
3、教训国家首领 |
14:1-35 |
安息日在法利赛人家中用饭时:
(1)教训怜恤(vv.1-6)--藉
着治病施教。
(2)教训谦卑(vv.7-11)。
(3)教训救恩(vv.12-24)。
(4)教训作门徒(vv.25-35)。 |
4、教训国家首领
(另一场合) |
15:1-32 |
此为著名 失丧之比喻 ,内含:
(1) 失丧之羊 的比喻(vv.1- 7)-指悔改的人天上为他兴奋。
(2) 失落银钱的比喻 (vv.8-
10)-与上同样之暗喻 (v.10;参v . 7)。
(3) 浪子回头之比喻 (vv.11-32)-以长子喻他们,次子喻肯悔改的人。 |
5、对门徒之教训 |
16:1-31 |
(1) 作忠心的管家(vv.1-13)
不要贪财不义,象法利赛人
(vv.14-18)。
(2)以 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 ,喻世人及以色列国贪财拒神之救恩
(vv.19-31)。 |
6、论勿使人跌倒 |
17:1-4 |
莫以不恕人而使人绊倒。 |
7、论信心之力量 |
17:5-6 |
信心之力可 拔树填海 。 |
8、论仆人之本分 |
17:7-10 |
仆人应作的工作,不论报酬。 |
9、论感恩 |
17:11-19 |
勿作无感恩之人,象以色列国。 |
10、论神国的来临 |
17:20-37 |
(1)对法利赛人说(vv.20-21) 神国已来到,因人子站在他们面前(v.21,中文圣经误译为 心里
,这是不可能的,因对象是拒绝人子之法利赛人。神的国在此不是俗指 属灵的国度 ,而仍是属地的国度)。
(2)对门徒说(vv.22-37)--人子将来再临前后的情形。 |
11、论祷告 |
18:1-14 |
以比喻教训 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v.1)及不应象法利赛人的祷告(vv.9-14);又以小孩教承受
神国的必要象小孩。 |
12、论入神国 |
18:15-17 |
真诚无邪的接受神国。 |
13、与少年官论永
生 |
18:18-30 |
与上文作一对比,贪财自义的人
很难进入神国。 |
14、预言被杀 |
18;31-34 |
这是第二次宣告他到耶路撒冷之目的。 |
15、医治眼瞎 |
18:35-43 |
在耶利哥城三件事迹之一。 |
16、呼召撒该 |
19:1-10 |
之二:指出人子来的之目的(寻找
失丧的人)。 |
17、设天国比喻 |
19:11-28 |
教训人子要离开,但要回来,在两期间他们要忠心,事实上,此段之钥节为v.27 不要我作他们的王
,整个比喻都是解释此节。 |
五.人子的受苦(19:29-23:56)
上段的故事述人子离开耶利哥临近耶路撒冷(19:28),今段记人子进入耶路撒冷受苦的一周,名 受难周
。此周内每日充满爆炸性的事迹,正待导火线引爆,人子便被拖到十字架上去。
受难周 |
经文 |
要义 |
星期日:
1、人子骑驴进京城
2、为耶路撒冷哀哭 |
19:29-44
19:29-40
19:41-44 |
引证自己为弥赛亚王。
第二次为耶路撒冷哀哭,因他们 不知道眷顾的时候 (v.44) |
星期一:
洁净圣殿 |
19:45-46 |
彰显弥赛亚的权能。 |
星期二:
1、与国家首领辩驳
a.辩论权钫问题
b.设凶恶园户的比喻
c.辩论纳税问题
d.辩论复活问题
e.宣告自己为弥赛亚
2、与门徒劝戒
3、赞穷寡妇之奉献
4、宣告 橄榄山预言
5、国家领袖计杀人子
6、门徒犹大计卖人子 |
19:47-22:6
19:47-20:44
20:1-8
20:9-18
20:19-26
20:27-40
20:41-44
20:45-47
21:1-4
21;5-38
22:1-2
22:3-6 |
解释19:47-48的原因。
否认人子之权柄。
暗示国家领袖是 凶恶的园户
与希律党( 奸细 v.20;参太22:18论纳税问题)。
与撒都该人论复活问题。
用旧约预言引证自己为弥赛亚及与神同等。
勿象文士假冒为善。
与上文成一对比。
这段是路加福音的 橄榄山论谈 (v.37)。
弃绝之毒计。
出卖之可耻。 |
星期三:
|
22:7-71
|
这大段故事是作者之特写镜头,充满人情味,比其他福音书为深。 |
1、最后晚餐 |
22:7-38 |
设立 主餐 。 |
2、山园祈祷 |
22:39-46 |
顺服神旨。 |
3、被人出卖 |
22:47-53 |
羔羊的态度(v.51)。 |
4、全晚受审 |
22:54-71 |
受尽辱骂(v.65)。 |
星期四: |
23:1-56 |
这段也比其他福音书有更浓厚的人情味。 |
1、最后定罪 |
23:1-25 |
无罪可寻,却被定罪(vv.14,22)。 |
2、被钉十架 |
23:26-49 |
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v.34)。 |
3、放在坟里 |
23:50-56 |
在乐园里(v.43)。 |
星期五:
在坟里 |
23:55 |
在乐园里。 |
星期六:
在坟里 |
23:56 |
在乐园里。 |
星期日:
复活日 |
24:6 |
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24:5)。 |
六.人子的复活(24章)
人子 乃是 神子
(但9:13;路1:33),他不能受坟墓监禁,他的复活早在自己的预言中(9:22;18:33),复活的消息连门徒也以为是胡言(24:11),难怪万世的人也以为是胡言,本章之故事也是作者独有之资料,他充满传奇性之历史。
A.人子的复活(24:1-43)
1.复活的消息(24:1-12)--空坟墓与空信心碰头。
2.复活的显现(24:13-43)--一段传奇性的事迹(马可浓缩成三节,可16:12-14)。
B.人子的托付(24:44-52)
人子复活后的托付在每卷福音书内均有载。此段(24:44-49)看来也可放在复活日的晚上,但原文可指一段时间(注28)。人子给人的托付正是
教会的大使命 ,这大使命包括 奉人子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到万邦 (v.47)。
* * * * *
路加福音为一本寻找福音,记人子降世寻找失丧的人(19:10)。路11章的 三个失丧的比喻 ,也是说明一个 寻找 与 等候
悔改的比喻。整本福音书内所记的人子是一充满人情味的完人,他体恤我们的软弱,同情我们的苦楚,主动替人裹伤,在十字架上替人找藉囗求天父赦免,他处处显出爱人的心,这是人子,为耶路撒冷的不愿意痛哭二次(13:34,35;19:41),他为彼得祷告,他是完人,他是世人之模范,我们是信靠他的人,但象他吗?
4.约翰福音
作者:约翰。从(1)书之文学格调;(2)事迹之描述与地区语词;(3)两希之思想背景;(4)十二使徒团体及21;20,24等均可证实使徒约翰为本书之作者。此后从着终至170A.D.时,以使徒约翰为者之外证丰富,其中以波利甲,爱任纽,特土良,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穆拉多利残典,反马吉安经典序言等不赘为著。
日期:85-90A.D.(从历史背景与考古学之发现(罗拔碎文Robert
Fragments,1935年出土;爱格顿蒲卷,Egerton Papyrus,1935年出版)等均可监定为此时之作品)。
地点:以弗所(教父遗传均一致以为此处为著作地点)。
对象:外邦居住之犹太人(注29)(从(1)犹太节期之释明;(2)外邦地方性词句之使用;(3)主题之发挥均指出本书之对象为圣殿焚毁后多年之事迹,又因散居以弗所之犹太人在多方面与外邦人相似,故可决定本书的对象为犹太人。虽本书主要对象为犹太人,唯信息切合历世之信徒)。
目的:证述耶稣基督是旧约预言之弥赛亚,是神的儿子(参20:31),是全地的救主(4:42)。
主题:耶稣是神的儿子。
特征:
(1)文学体裁方面简浅易明。
(2)神学思想深奥,着重耶稣的神性。
(3)以八个神迹(七个在复活前,一个在复活后)为全书骨架(注30)。
(4)纪录最多节期(三次逾越节,一次住棚节,一次烛光节,一次不明节日),这些都是决定耶稣事奉年日长短之要诀。*
(5)着重耶稣在犹大的宣道(其他福音书则着重加利利宣道)。
(6)指出耶稣的个人布道比群众布道(符类福音)为多。
(7)全书缺少耶稣比喻,却充满 论谈 (注31)。
(8)有关圣灵之讨论在本书内比其他的更多。
(9)内容是释明性(interpretative),非象别的福音书多历史性(historical)。
(10)记有著名之七句 我是 (6:35;8:12;9:5;10: 7,11,14;11:25;14:6;15:1)。
(11)全书之钥字为 相信 、 永生 、 生命 、 爱 等。
历史背景:
约翰(意:神的恩典)与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同是西庇太的儿子,家居加利利之伯赛大,早年曾跟随施洗约翰为门徒(1:34-40),后转跟主耶稣到底,为主所特爱之门徒(12:23;19:26;20:2;21:7,20),他为人性情激烈(可3:17),但又柔顺(13:23),主复活后,他在耶路撒冷与彼得同作美好之见证(徒3:10;8:12)(注32)。
在使徒时代,约翰与彼得为主打美好的仗。在44A.D.时,希律安提帕一世把他的哥哥雅各害死,耶路撒冷教会大受逼迫,所有使徒也慢慢迁到各地实施
教会的大使命 。约翰最后一次在使徒行传出现乃是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首次教会大会(徒15:2)。
70A.D.时,耶路撒冷焚毁后,门徒星散各地,多人搬到以弗所居住,以弗所顿成当时的教会中心,教会史有云:
到访以弗所即到访全世界
。当约翰迁居以弗所后,该地长老必定请他把主耶稣的事迹存录下来(参2:22;7:39;21:19等处,指出作者缅怀过去的话)(注33),在那里约翰担负牧养该区众教会。
那里的教会受希腊哲学的影响颇深,特别是诺斯底主义里,否认基督神性的基督论,这是该主义中之一支派称 幻影说
(docetism)。所以约翰特意书写一本 基督论的课本
,不但给当时之教会,他为着后世之信徒,指出耶稣基督不是虚渺之人物,而是旧约所预言之弥赛亚,神的儿子,藉着神迹奇事证实他神性的身分,并论信靠他的便可得着永生(犹太人观念中之天国)(注34)。
大纲:
A.独立大纲:
一、神子的背景(1上)
A.他的永恒=1:1-5
B.他的出现=1:6-18
C.他的先锋=1:19-34
二、神子的工作(1下-11)
A.神子的门徒=1:35-51
B.神子的宣道=2-11
1.在加利利=2:1-12
2.在犹太=2:13-3:36
3.在加利利=4
4.在犹太=5
5.在加利利=6
6.在犹太=7-11
三、神子的受苦(12-19)
A.逾越节前=12
B.逾越节晚=13-19
四、神子的复活(20-21)
A.复活日=20上
B.复活后=20下-21 |
B.仿马太福音
一、神子的背景(1上)
A.他的永恒=1:1-5
B.他的出现=1:6-18
C.他的先锋=1:19-34
二、神子的工作(1下-5)
A.神子的门徒=1:35-51
B.神子的宣道=2-5
1.在加利利=2:1-12
2.在犹太=2:13-3:36
3.在加利利=4
4.在犹太=5
三、神子的被弃(6-11)
A.在加利利=6
B.在犹太=7-11
四、神子的受苦(12-19)
A.逾越节前=12
B.逾越节晚=13-19
五、神子的复活(20-21)
A.复活日=20上
B.复活后=20下-21
|
摘要:
本书为一释明基督为神之论文(故比其他福音书之著成为晚)(注35),而出发点则建立在历史事实上,这不是如诺斯底派根据幻想,否定历史之基督论,却是以无可推诿的史实(神迹)引证耶稣基督之神性。
本书虽有独立的格式,但也可仿照 马太福音的格式 ,追溯主耶稣面世至被弃的过程,而且毫不牵强。前者可作独立研究,后者则符合
符类福音 之格式,故在合观下比较易明及易记,本概论以后者为依归(注36)。
一.神子之背景(1:1-34)
本书之主题是引证耶稣为神的儿子,旧约预言之弥赛亚。
神子乃弥赛亚的第一名号(注37)(参但3:25;及诗2:7,12;赛7:14;9:6;何11:1等),此名号在新约里有极多之印证(太3:17;4:3;14:33;约1:34,49;3:16;罗1:4;来7:3等等不赘)。作者之目的乃是在
神子 的生平中挑选一些事迹(其中载有八个神迹)(注38),引证耶稣为神子为基督。
A.他的永恒(1:1-5)
神的儿子本是 道 (希腊哲学认为 道 是最崇高的理论,但约翰却证明道就是耶稣 ),
他的永恒在简短数节内可见。他是:(1)从太初已有(即在 时间
之前已存在)(v.1a);(2)与神同位(v.1b);(3)与神同格(v.1c);(4)万物之创造者(v.3);(5)永生的源头,永生的化身(v.4a);(6)世人真光(v.4b;参1:9)。
B.他的出现(1:6-18)
神子 虽然从永远已存在,但是他却在历史上出现, 道成肉身 ,住在人中间 , 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
(v.14a),满有神的荣光(v.14c)。他在历史上之出现不是没有人证(v.14b),乃是为表明天父之恩典和真理(vv.17-18)。
C.他的先锋(1:19-34)
神子道成肉身后,他的工作有先锋为他推介,预备人心,接受他为神的儿子。在本书内,先锋为神子的见证与符类福音有别,称他为 神的羔羊
(v.29)。作者加上自己的见证(这习惯在本书内出现多次,例3:16-21),称他是 神的儿子 (v.34)。
二.神子的工作(1:35-5:47)
A.神子的门徒(1:35-51)
神子藉着洗礼表示他与约翰的信息及世人联合在一起后,立即便展开他的宣道工作( 次日
,v.35)。他呼召初期的门徒,作者藉着这些初期门徒之见证辅证主耶稣之身分为:(1)神的羔羊(v.36);(2)拉比(v.38);(3)弥赛亚(v.41);(4)
那一位 (弥赛亚的通名)(v.45);(5)神的儿子(v.49a);(6)以色列的王(v.49b)。
B.神子的宣道(2:1-5:47)
作者在记神子的宣道工作时,他的格式似乎先引述神子在加利利的工作,在犹太的工作,然后交替的指出神子的宣道事迹(此交替式之格式直至书之结束):(1)在加利利=2上;(2)在犹太1=2-3下;(3)在加利利=4;(4)在犹太=5;(5)在加利利==6;(6)在犹太=7-20;(7)在加利利=21。他的资料全是选择性的,特别他以神子的神迹来证明耶稣是神子,所以最适当的开始便是神子第一个神迹而作起点,结语乃是论神子在世上最后一个神迹。
1.在加利利的事迹(2:1-12)
a.在拿撒勒(2:1-11)--在拿撒勒神子彰显他的权能,以水变酒,暗喻神子可使生命丰足(酒在犹太人观念中之代表意义)(非俗指
除旧更新 之意)。
b.在迦百农(2:12)--迦百农为神子之宣道大本营,不过作者的重点乃在神子之犹太宣道,故他故意不多记述。
2.在犹太(2:13-3:36)
作者记神子之工作多半在犹太,故此段比上段较长,其中有数件重要事迹,分二地区说明:
a.在耶路撒冷(2:13-3:31)--(1)洁净圣殿(2:13-22)--显出神子和神的关系( 父子
,v.16)与他的权能,并首次以殿喻己身。(2)广施神迹(2:23-25)--藉着神迹(在犹太之神迹与4:34无冲突)使人信靠他。首次在本书出现 信
钥字。(3)与人谈道(3:1-21)--与尼哥底母论 见神的国
(vv.3-5)之途径乃是重生(v.7),即从圣灵生(v.6),此为相信(vv.12,15)。灵生是自然的,不能靠感官触及的,然而可知道其存在(v.8)。水礼(v.5)为
因相信而得灵生 之表示。作者边记此事时边受感动,故他把自己之感动附加在此段谈话之末(3:16-21),以显出信与不信之后果及不信之因由。
b.在哀嫩(3:22-36)--作者记述此段之目的,显出先锋是预备神子出现的人物(他之下监(v.24)不但在耶稣生平中为一重要的动态,他是在神计划中一钥旨)。他对神子有极正确的态度: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v .29);以新郎之声音为喜乐,以此喜乐为满足(v.30) 。作者一贯的习惯在此把自己的感动(注意 他
字,v.32)附记下来(3:31-36),辅佐论神子之身分与权柄(注意:从天上来 ,万有之主 ,神所差来 ,
神赐圣灵给他无限量 , 父爱子 , 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 ,信与不信之结局等语)。
3.在加利利(4:1-54)
在犹太,反对耶稣为神子已开始成形(v.1),故此神子防患于先,便离开那里到加利利去暂避 风头
(v.3)。作者选记二件事迹表明神子之工作,一是在途中发生,一是在到达后:
a.在撒玛利亚(4:1-42)--从神子与撒玛利亚妇人谈话的故事内,作者指出神子的宇宙性,他不单是以色列的王(1:49),也是全地救主(v.42)。他的恩典不是单给犹太人,也给外邦人(vv.12-13),他所受之敬拜不是限于某一地域,而是与诚实的心灵同在(vv.20-24;参赛57:15)。神子的
全地性 正要切合作者之主旨。
b.在迦拿(4:43-54)--作者选载神子在加利利所行的第二个神迹,指出神迹是神子的证件,而信心是得见神迹的必需品。另一方面,本段故事接续上文,这是第二件神迹,证明神子宇宙性,即救恩临到外邦人身上。
4.在犹太(5:1-47)
在外邦人身上神子得到信靠,在本国人身上神子却遭计害。本段记述神子回到国都过节时遭受逼迫(v.16)的情形。作者只记一件事件,原意是要指出神子遭受弃绝。
a.医治病人(5:1-18)--这是本书内第三件神迹,指出神子是安息日的主(符类福音之名词,例太12:8)。在符类福音内,主耶稣在安息日掐麦及治病(称为
安息日事件 ),是人子被弃绝之记号,因而引起 不得赦免之罪 的宣告(参太12:32)。在约
翰福音内,虽未有同类的安息日事件,但却有其独立的 安息日事件
(vv.10,16),故仿配符类福音之结构,神子广大的宣道工作到此为一合理之段落。
此段记神子在安日医治三十八年之病者,整段故事没有信的表现,故明显地作者有别的目的,正是要显出神子有超越安息日的权柄。
b.辩护自己(5:19-47)--从上段里,犹太人要杀害神子的原因有二:(1)在安息日治病(5:18a);(2)自称与神平等(5:18b)。神子于是引证他超越寻常的身分,分三点证明:(1)神子的工作(5:19-23)--这段指出子所作的全是父所赐的权柄。如属世的家庭一般,子听从父命,子从父领受权柄,耶稣以神子身分,从父领受托付(v.20)及权能才能作成这些神迹(v.19b);(2)神子的恩惠(5:24-29)--神子有父的托付与权柄作他要作的工,唯接受他为神子的(行善的,v.29a),便接受无穷恩惠,
就有永生,不至定罪,出死入生
(v.24);但拒绝他的(行恶的,v.29b),便要接受定罪的审判,因神也把审判的权柄交给神子了(v.27);(3)神子的证明(5:30-47)--在此段中神子引述五大证明佐证他确是神子:(a)自己的见证,vv.30-31);(b)天父的见证(v.32,
另有一位
指神)(注39);(c)施洗约翰的见证(vv.33-35);(d)工作的见证(v.36);(e)圣经的见证(vv.37-47),其实这正是父在圣经内无言为子的见证(v.37)。
三.神子的被弃(6-11章)
安息日事件 是神子遭拒的先兆,故他急速离开,回到加利利(参7:11),在加利利他遭百姓弃绝,门徒弃绝;在犹太也遭弃绝。
A.在加利利(6:1-71)
1.在加利利某山地(6:1-14)
此段记本书之第四个神迹,神子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这神迹之目的是指出神子能解决人的生活问题,难怪他们要强迫他作王(v.15)。
2.在加利利海上(5:16-21)
在水面上行走的故事为第五个神迹,显出神子的权能超越自然界方面。
3.在伯赛大海边(6:22-40)
教训神的粮(v.33)是天上的真粮(v.32),是生命的粮(v.35),即是神子耶稣基督。
4.在迦百农会堂里(6:41-59)
犹太人议论神子僭妄自称为神之粮, 吃 他的必得永生的话(v.51)。神子解释 吃 即把他 吃 去,完全的接受, 住
在他里面,与他有交通,有关系(v.56)。
5.在迦百农会堂外(6:60-71)
因上文的话门徒多有离开神子而去的,连十二门徒之一也被预言要离他而去。
B.在犹太(7-11章)
在加利利,反对神子的动态还不算明显或强劲,这也是神子多留在加利利之因(7:1)。作者很少记述神子在加利利之事迹,因他的重心是神子在犹太宣道的情形。在犹太,当时住棚节到了,遵守神律法的神子便上耶路撒冷
应节 去,在那里便引起犹太人决定性(7:9)及最后性的弃绝他(12:10,19)。
1.在耶路撒冷(7:1-10:39)
a.第一次在殿中与犹太人辩论(7:1-52)--整段的辩论可分二部分,其背景为住棚节期(7:1-13):(1)节期之始(7:14-36)--在这段辩论中,神子再跟犹太人辩论安息日之目的(vv.22-23),而他们却认为他是被鬼附的(v.20,参8:48;10:20)。在四福音内,诬告耶稣被鬼附是耶稣生平中极要紧的一件事迹。在符类福音内,主耶稣认定这诬告为
决定性 之弃绝他,故称之为 亵渎圣灵之罪 或 不得赦免之罪
(参太12:24-32)。在约翰福音内,虽未有如符类福音那样诬告主耶稣被鬼附,而遭宣告亵渎圣灵之罪行,然而约翰福音亦有其独特的 被鬼附
之诬告(v.20),故弃绝神子的动态渐进入高潮了。这点从 百姓的弃绝(v.30)到首领之捉拿(v.32)
的动态中清楚易见。(2)节期之末(7;37-52)--在节期最后的一天,神子高声引旧约预言(参耶2:13;17:13)用在自己身上(v.38),这是有计画与目的的行动,因他有权能如此行,但后果却引起人的不满与更深的拒绝(vv.44-52)。
b.第二次在殿中与犹太人辩论(8:1-11)--犹太人以一个行淫被拿的妇人试探神子对神律法的态度(v.5),这是为着有正式的证据控神子于罪(v.6a),但神子以极巧妙的方法显出他的怜悯、赦罪与智慧。
c.第三次在殿中与犹太人辩论(8;12-59)--按严格之释经学,此段应是续前段(7:37-52)之事迹(故8:1-11为一 段),是住棚节最后一天的情形(注40)。当众人在殿中高举烛光厌祝时,神子站起来高叫: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时(v.12),那气魄是何等的激昂,何等的雄壮!难怪国家首领反对他(v.13)。在这冗长之论谈中,神子宣告有关自己(Self-disclosure)的数项要点:(1)从上头来(v.23a);(2)不属这世界(v.23b);(3)得神直接的启示(v.26);(4)神的儿子(v.36);(5)本于神(v.42);(6)无罪行(v.46);(7)自有永在(v.58)。这些宣称大大的激怒他们,他们弃绝神子便不在话下了,还想要立即用石头把他打死(v.59)。
d.第四次与犹太人辩论(9:1-41)--这次辩论之背景乃是神子在安息日医治一个生来眼瞎的人(9:1-12),这次是本书中第六个神迹,也是约翰福音
安息日神迹
的另一件。以色列首领却不承认此神迹,把他赶逐,(v.34)(9:13-34),也计划赶逐任何承认神子为基督的人(v.22)。除却弥赛亚外,从创世以来未有人能行开眼的神迹(vv、32-33)。作者续记后来在与犹太人之辩论中(9:35-41),他们再次显出拒弃神子的态度(v.40)。
另一方面作者也藉着这故事指出神子的各项身分:(1)世上的光(v.5);(2)历史的人物(v.11);(3)先知(v.17);(4)从神来的(v.33);(5)神的儿子(v.35);(6)审判之主(v.39)。
e.第五次与犹太人辩论(10:1-21)--不知在什么场合或时间里,神子又与国家首领冲突起来(这不过是作者 题材性
的把神子与犹太人之冲突放在一起而已)。这次冲突的起因是神子用好牧人之 比喻 (原文是 箴言 或 格言 )喻他们是 贼 、 强盗 (vv.1,8)、 雇工
(v.12);他们的工作是 从别处爬进去(神的国) 的(v.1),是 偷窃 , 毁坏 (v.10), 撇下羊逃走 (v.12), 不顾念羊
的(v.13);也喻自己是 羊的牧人 (v.2), 羊的门 (v.7), 好人 (vv.11,14);工作是 按名叫自己的羊 (v.3), 在羊前头
(v.4), 带至草地 (v.9), 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v.10), 为羊舍命 (vv.11,15)(读者可作图表比较)。
神子如此之勇敢,用比喻把他们的情况赤露敞开来,必定招惹他们的憎厌,认为他是被鬼附的,所以才说这些狂傲的话(v.20),但却有人接待他(v.21,可能仍是半信半疑)。
f.第六次与犹太人辩论(10:22-39)--在第六次与犹太人之辩论中(这是著名 与父合一之讲道
),作者指出神子是:(1)基督(vv.24-25);(2)赐永生者(v.28);(3)与神合一(vv.30,8);(4)神的儿子(v.36)。这些话犹太人认为是僭妄(v.33),故要拿起石头打他(v.31),又要捉拿他(v.39),这一切都显明他们不要神子为弥赛亚。
2.在伯大尼(10:40-11:53)
a.受国家百姓信服(10:40-42)--10:40应是11章之起头,地点是伯大尼(11:1),亦称为 约但河外
(10:40)。神子在一片喧囔杀害他的声音中却得多人信服(v.42)。作者指出神子受人信服之因乃是因为他的神迹(v.41),因神迹在约翰福音内有其特别之意义:
神子的记号 。
b.受国家首领计害(11:1-53)--另一方面,神子在伯大尼却遭国家首领商议杀害(v.53),其因是神子使拉撒路复活之神迹(第七个)使多人归主(v.45),当时大祭司该亚法献议把神子处死,免得通国灭亡(v.50),况且神子的死是合旧约的预言(数处综合齐看,例结37:15-28;赛53:5等不赘);由此可见当时的国家领袖用圣经支持把神子处死是为
合法 的, 合理 的, 合预言 的!
3.在以法莲(11:54-57)
神子到耶路撒冷西北之以法莲城稍避犹太人之毒计(v.57),另一面在赴十架前多与门徒接近,坚固他们(v.54)。犹太人弃绝他已成铁实,他们只等候神子再次出现而下手杀害。
四.神子的受苦(12-19章)
神子骑驴进京是耶稣生平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迹,此次为神子最后一次献给以色列,为他们的王(12:12-19)。这件事迹引进神子受难的星期,称为
受难周
。在符类福音内,主耶稣进京后每天之事迹均有记录,约翰福音则只记受难前一晚的情形,但作者却多记一件符类福音无提及之事迹,即是逾越节前六天神子在伯大尼受马利亚用香膏膏他,旨在描写一幅对比之图画:在受难前得享片刻温暖之接受。
A.逾越节前(12:1-50)
1.在伯大尼;受人膏抹(12:1-11)
在伯大尼三姊弟之家内,神子享受马利亚用极贵之香膏膏抹,这牺牲给在场的人产生二个心情:(1)神子:这牺牲预指一个更大的牺牲(v.7);(2)犹大:这牺牲是一种浪费。
耶稣在伯大尼之出现也吸引二种不同的人:(1)要杀神子(及拉撒路)的犹太人(v.10);(2)要见 活死人
拉撒路(因而受感信主的有好些人)(v.11)。
2.在耶路撒冷:献己为王(12:12-19)
神子骑驴进京一事在四福音内均有记载,但在约翰福音内则最为简单,因进京的故事是显明神子为以色列的王(v.13),而本书的主题则是耶稣为神。虽然此段是神子最后献上自己为以色列王,但国家领袖也不接待他(v.19)。
3.在耶路撒冷:受人寻找(12:20-50)
此段之中心乃是神子 吸引万人之讲道
,故事背景为一些希利尼人到耶路撒冷来寻找他(12:20-22),他以此为他要得荣耀(死与复活)的记号(v.23)(因希利尼人(希腊)代表的外邦人来寻找他(注41),而本国人竟然弃绝他),于是他立刻宣告其著名
吸引万人之论谈 (12:23-36),这 吸引万人
之动力从他的死而来(v.24),但结果也没有人信从他(13:37-44),故神便使他们的心刚硬起来,因他们已落在必受责打的光景中(v.40;参太13:15)。他本来不是要施审判,而是要拯救(v.47),但审判是弃绝的结果(v.48)。
B.逾越节(13-19章)
作者从星期日(骑驴进京)跳到逾越节晚之事迹,该晚异常 热闹 :
1.为门徒洗脚:彼此服事(13:1-20)
为门徒设立彼此服事的榜样(v.14),如同神子服事他们一般(v.16)。
2.赐新命令:彼此相爱(13:21-38)
在最后晚餐时,神子待犹大离席后便开始其伟大的 楼房论谈 (Upper Room
Discourse)(13:31-14:31或13:31-17:6)。首先他吩咐他们彼此相爱,因犹大没法与他们彼此相爱。这是一条新的命令,乃是以神的爱爱人(是这方面
新 ,因他们在律法内已有要相爱的命令)。
3.安慰门徒(14:1-31)
神子似乎模到他的门徒因他要离开而有的忧愁与伤感,于是便在四方面安慰他们:(1)他必要再回(vv.1-4);(2)与父合一(vv.5-14);(3)应许圣灵(vv.15-26);(4)留下平安(vv.27-31)。
4.说明关系(15:1-27)
从14:31表示他们已离开了楼房,故15-17章之事迹是往客西马尼园途中所说之话(注42)。本章为著名之 关系论
,神子在三方面指出三种不同的关系:(1)信徒与主之关系如同葡萄树与枝子(vv.1-11);(2)信徒彼此的关系乃是彼此相爱如主所爱(vv.12-17);(3)信徒与世界的关系乃是属世而超世(vv.18-27)。
5.启示将来(16:1-33)
本章为全书著名之 启示录
,内容包括四方面的启示:(1)为主受苦(vv.1-6);(2)圣灵工作(vv.7-15)(在14章内预言圣灵的来临,今章启示圣灵的工作);(3)必要复活(vv.16-24);(4)明告使命(v.28)(vv.25-33)。
6.为信徒祈求(17:1-26)
16:32暗示神子在此章独自在一隅向天父祈求。此章为著名 大祭司之祷告
,回应以前曾向彼得所说之预言(路22:31-32)(注43),神子在三方面为三件事祷告:(1)为成全使命的自己,求天父使己同享荣耀(vv.1-5);(2)为目前的门徒,保守他们合而为一。如圣父子一样(v.6-19);(3)为将来的信徒,使他们合而为一,v.21a),信靠圣父子(v.21b),得享神爱(v.23)(vv.20-26)。
7.在山园被捉拿(18:1-11)
作者以 大祭司的祈祷 代替了符类福音的 山园祷告 (非相同祈祷),在山园里,神子被弃的后果初步实现。
8.通宵受审(18:12-9:16)
神子被拿后经过多次的审问:(1)在大祭司亚那面前(18:22-23);(2)在大祭司该亚法面前(18:24-27);(3)在彼拉多面前(18:28-19:16)。在三次的审问时,他们总找不到神子的罪(参18:23,38;19:4,6,12),然而无罪就被判为有罪,因他要担当众人的罪(参林后5:21;彼前2:22),他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29)。
9.被钉十字架(19:17-29)
神的羔羊 被牵到宰杀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 ; 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 ;
耶和华却定意把他压伤,使他受痛苦,以他为赎罪祭 (赛53:7,8,10)。在十架上,神子向父神说 成了 后,便 将灵魂交付神了 (v.30)。 成了
乃是回应17:4之宣告,神子在地上的工作完成了。
10.被放墓中(19:31-42)
在四福音中,只有约翰福音细述神子被放的坟墓是一财主的坟墓,作者写神子为神的羔羊,他一定详读以赛亚53章有关神羔羊的预言,当他看到圣经预言一点一画的应验,丝毫不差时,那惊奇、赞美的感觉骤然从他的心窝里扑出来!
五.神子的复活(20:1-21:25)
A.复活日(20:1-25)
1.早上(20:1-18)
神子复活就是 他是神的儿子
之明证,从这段史实中看出他的复活有下面数点确据:(1)坟石挪开(v.1)(不是给神子出来,而是给门徒进去看);(2)衣着齐放(vv.3-5);(3)作者(先进到坟墓)的见证(v.8);(4)神子自己(vv.11-18)。
2.晚上(20:19-25)
复活日晚上,门徒因惧怕自己会象神子般受捉拿杀害,那时又不见了他的身体,在惧怕的困境中,神子向他们显现,目的有四:(1)证明他的复活(v.20);(2)差遣他们传复活的信息(v.21);(3)给他们预尝将来沛降之圣灵(v.22);(4)给他们
宣判 的权柄(v.23)。
B.复活日后(20:26-21:25)
1.八日后(20:26-31)
复活日多马多疑,故没有亲睹复活主之风采,现今他蒙神子眷顾,再给机会,信心坚定,日后与各门徒为主打美好的仗,可见主体恤人的多疑软弱,没有把人丢弃不顾,而致徒受主恩。
2.某日(21:1-25)
这段事迹(第八个神迹)是全书的附跋,旨在指出门徒从复活的主那里领受 大使命 。这虽不是符类福音那样的 教会大使命
(例太28:18-20),然而在约翰福音的独立结构中,这也是一种 大使命 ,是 喂养羊群 的使命。这使命是 牧养教会 的使命,而符类福音所说的使命是 扩展教会
的使命,是 教会增长 的使命。前者是教会
对内的使命,而两者则构成教会真实的 大使命 。
* * * * *
约翰福音被称为 属灵的福音 (Spiritual Gospel),又喻为 基督的心
。如马太福音是圣殿的以色列人院,马可福音为祭司院,路加福音为外邦人院,约翰福音是圣殿之至圣所无疑(注44)。因本书把主的心揭开,叫世人晓得他是神的儿子(20:31a),也叫人因相信神而得永生(20:31b)。圣经说:
神子来是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10:10)。你有永远的生命吗?你有丰盛的生命吗?
书目注明:
(注1) 牛述光著「新约全书释义」,晨星书屋1969年第三版第10页.
(注2) W.G.Scroggie,A Guide to the Gospels, Pickering &
Inglis,1965 pp.142-143.
(注3) E.F. Harriso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
Eerdmans,1968(3rd),p.131;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 Oxford,1967p.987.
(注4) F.F. Harrison,pp.135-136.
(注5) 读者有意详研此问题可参James Marti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ospels,
Hodder & Stoughton, 1959, pp23-71,85-96; F.F.Bruce, The New Testament
Documents, Are They Reliable? Eerdmans, 1960(5th),pp.10-61.
(注6) 如H.A.Gu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Gospels,
Macmillan,1960,pp.28-29(或全书); William Barclay,The First Three Gospels, SCM,
1966, pp.116-141(或全书); Donald Guthrie,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Tyndale, 1966,
pp.114-117; W.G. Scroggie,pp.83-93; B.F. Westcot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Gospels,Macmillen,1881,pp.163-212;Harrison, pp.136-145等不赘.
(注7) W.R. Farmer,The Synoptic Problem, Macmillan, 1964,
pp.199-232 (或全书); B. Crischton, The Priority of Matthew, unpublished
Th.M.Thesis,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45; J.F. Walvoord, Matthew: The
Kingdom Come, Moody, 1974, p.11; R.C.H. Lenski,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Matthew's Gospel, Augusbury, 1946,p.19(笔者支持马太福音为首本福音论).
(注8) New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pp.987-988.
(注9) C.C.Ryrie,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Moody,
1966(3rd),pp.59-60.
(注10) 参W.G. Scroggie, The Unfolding Drama of Redemption, II,
Pickering & Inglis, 1957, pp. 89-102,122;又同作者著 A Guide to the Gospels,
Pickering & Inglis,1965, 488-504; I.L. Jensen, The Life of Christ, Moody,
1969,pp.24,51,58-59, 72,80,82,86-87;马有藻著「基督生平概要」.
(注11) E.F.Harrison,p.157.
(注12) G.A.Hadjiantoniou, 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Moody,1957,p.57.
(注13) 参W.G.Scroggie, Aguide to the Gospels, pp.268-270逐节列述.
(注14) W.S.McBirmie, The Search For The Twelve Apostles,
Tyndale, 1973,p.174.
(注15) 参上文「四福音之形成」及拙著「马太福音注释」.
(注16) 此主题之发挥可参拙著[马太福音注释].
(注17) S.L.Johnson, “The Genesis of Christ”, Bibliotheca
Sacra,112:319,Oct.,1965.
(注18) 如 G.C.Morga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Revell,1931,p.41; W.Barclay, The Gospel of Matthew , I.Westminster, 1958, p.87;
W.Hendriksen, N.T. Commentary: Matthew , Baker, 1973 ,pp. 249, 261; J.O.Sanders,
Real Discipleship: A Devotional Exposition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Zondervan, 1972,p.17
(注19) 如J.F.Walvoord, Matthew:Thy Kingdom Come, Moody,1974,
pp.103-104; M.R. DeHaan, The Parables of Jesus, RBC,1961,p.23.
(注20) 「百姓」非如俗解「教会」(如M.F.Unger, Unger's Bible Handbook, Moody,
1960, p.484; H.A. Kent, "Matthew", Th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Moody, 1963,
p.967; Jameison, Fausset, Brown, A Critical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V,
n.d., p.104; W. H. G. Thomas, Outline Studies in Matthew, Eerdmans, 1961,
p.312); 而是指在主再来时的以色列国(参太24:34,罗11:26)(如 J. D. Pentecost, Life of Christ, lecture
notes,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7, pp.78-79; A.J. McClain, The Greatness
of the Kingdom, Moody, 1968, pp.309-310).
(注21) Ralph Earle, "John Mark", Zondervan's 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 Zondervan, 1963,p.510.
(注22) 有关彼得从未到过罗马之说,参E.S.English "Was St.Peter Ever in Rome?"
Biblicotheca Sacra, Oct., 1967, pp.314-320.
(注23) E.F. Harrison上引书第175页.
(注24) William Barclay,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Westminster,
1955,pp.xiv-xv.
(注25) Ryrie上引书第51页.
(注26) 详研此点可参拙著上引论文第219-235页.
(注27) M.C.Tenney, "Luk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p.1045.
(注28) A.Plummer, "St. Luk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T.T.Clark, 1969, p.561;但F.Godet, Commentary on St.Luke's Gospel,
II,T.T.Clark, 1957,p.358却指是复活40日后升天前之言.
(注29) E.F.Harrison,上引书第215页.
(注30) 欲精研此题目可参M.C.Tenney, "The Symphonic Structure of
John",Bibleotheca Sacra, April,1063, pp.117ff.
(注31) 有意详研此点的可参 E.F.Harrison, "The Discourses of the Fourth
Gospel", Bibliotheca Sacra, Jan., 1960, pp.23-31.
(注32) 有关约翰身世的传说,读者可参 McBirnie上引书第108-121页或任何较详的圣经字典.
(注33) C.C. Ryrie着上引书第308-310页.
(注34) 马有藻著「约翰福音诠释」,宣道出版社1985年版第34页.
(注35) E.F. Harrison, Introduction ..., p.205.
(注36) 这纲要与 W.G.Scroggie, Guide to the Gospel s ,
pp.461-466有同感.
(注37) J.F. Walvoord, Jesus Christ Our Lord, Moody,1971,
pp.38-42.
(注38) B.F. Westcot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Gospels,Macmillan, 1881,p.313极强调[七]个神迹指主的一,[八]个神迹指主的复活,如[七]是[完全之意],
[八]是[新生命]之意.
(注39) E.F.Harrison, "John",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p.1084.
(注40) 参William Barclay, The Gospel of John, II Westmiinster,
1960,p.11; D.O.Fuller, ed.; Counterfeit or Genuine, Mark 16?John 8?, Grand
Rapids International, 1975, p.138; 但 Leon Morris, "John",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Eerdmans ,971, p.435却不以为然.
(注41) The Companion Bible , Bagster, 1969 reprint,
p.1550同感.
(注42) E.F.Harrison, "John",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p. 1106
却认为[起来,我们走吧]不是马上[起来,走吧].
(注43) M.C.Tenney, John, The Gospel of Belief, Eerdmans,
1968(8th) ,p.243.
(注44) J.Vernon McGee, Briefing the Bible, Through the Bible
Publishers, n.d.,p.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