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读经方法》四、分析经文
佚名
读经可以发现所有记载大概分为“话的记载”和“事的记载”两种:不过,在一件事中,既包括许多的谈话,在话语里面,也会谈及一些事实。 话的记载:譬如马太福音五至七章是耶稣的登山宝训,诗篇第一篇论善人和恶人的分别,箴言全卷都属于话的记载。话的记载可长可短。譬如创世记廿四57“利百加说‘我去’ ”,只是两个字,罗马书全卷超过两万字,也是话的记载,不过是用书信形式来表达。 事的记载:旧约里充满事的记载,譬如洪水淹没全地,挪亚造方舟,以色列人出埃及。新约也有不少事的记载,例如耶稣降世、受死复活,五旬节圣灵降临等等。 既然全部圣经可以划分为话与事的记载,我们就依照这两方面来讨论如何读经。 (一)话的记载 1.谁说:既是一番话,当然有讲者,明白是谁说的话,对了解经文非常重要。例如神和先知所说的话,与假先知所说的话,就有天壤之别,我们要听从神和先知的话,而拒斥假先知诱人离经背道的甜言蜜语,或无中生有的谈论。知道发言者也会使我们明白他为什么说这番话。 2.谁听:既有发言者,则有听者。究竟是对谁来说?是对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是顺从之众抑或刚愎之辈呢?知道听者能避免误解圣经或读经不得要领。例如:约翰写约翰福音和约翰壹书,二者的对象就截然不同,其内容要点也不同,约翰福音的对象是未信基督的人(约廿30至31),所以着重介绍福音和耶稣的言行;约翰一书是写给基督徒,就偏重于勉励的话,叫他们与异端抗衡,且要言行一致。 3.时间:这些话是在什么时候说的?答案可能是确定在某年某日,也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时候。提摩太后书是保罗在晚年殉道前写的,将一生经历及领受的精华传授给他属灵之子提摩太,所说的尽是肺腑之言;以利亚先知预言有早灾(王上十七1)是在灾前说的。我们要查看说话的时代,是国泰民安或国破家亡?是人心惶恐或是安居乐业?知道说话的时代,对了解那时代的情形很有帮助。例如以赛亚书七14说:“主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如果我们知道这项伟大的应许,是在主前735年,当耶路撒冷正受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攻击,兵临城下之时,先知以赛亚向犹大王亚哈斯所说的预言,这话就像黑夜中的光明,给人带来希望。但我们如果把它当作出自平稳的时代,其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4.地点:我们要问那些话是在什么地方说的。腓立比书有十六次提到喜乐,原来是保罗在狱中写的。以西结书大部分是以西结在巴比伦被掳的同胞中所写的。启示录是约翰在被放逐到拔摩岛上写的。知道它的背景,会帮助我们了解经文。 5.上下文:例如读罗十二1“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单读这话,如不理上下文意,就不知其故。在这话之前,保罗在罗马书第一至十一章已说了许多关于神的救恩道理,神的儿子为罪人舍命,白白称罪人为义,所以在这节开始就用“所以”,要知道为什么要将身体献上,就要晓得罗一至十一章所讨论的是什么。同时这些话的含意也要连着看下文,才知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指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乃要明白神的旨意,和善用神所赐的恩赐,尽力去事奉神,服务众人。第九节所说的爱神爱人,就是将身体献上的具体解释。所以,我们对谈话的记载,切勿忘记看看上下文,以免断章取义,穿凿附会,歪曲文意,甚至与作者背道而驰,还自以为忠于圣经。 6.大意:这可以从大处着手,先去领略话的中心,找出其大纲,再反复思想诵读,设身处地去体会当时听众的感受与反应,留心弦外之意,这样就可以了解话的真正内容。内容的分析,也相当重要,尤其是有些诗篇、箴言,没有列出它们的讲者听者、时代、前因后果,只有就经文本身推敲揣摩。 7.前因:说这些话的起因为何?例如,提摩太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狱中,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日子不多,年青的提摩太胆子小,阅历不深,需要鼓励,所以保罗在离世前写信鼓励他努力为福音打美好的胜仗。以西结书十八章,说这番话的原由是因那群流落异邦的以色列人埋怨神,说他不公平,竟因祖先的过失惩罚他们,以西结所说的一番话是回答他们的怨言。 前因有远因和近因,有易见之因,与难见之因,例如使徒行传二14,记彼得和十一门徒站起来高声说话。我们读到这些话,会问前因是什么?在第二章说及前因是五旬节圣灵降临,不过这是近因。远因则须再往前看,福音书中耶稣受死和复活的记载。再往前推究,可看到神万世之前预定了他的爱子到世上舍身,拯救世人。而彼得站起来所说的话,就是神创世前的计划之一部分。 8.后果:我们问这段话引致什么后果?包括当时的和长远的后果。例如:使徒行传二章,彼得宣讲后易见的反应是在37节:“众人听了这话,觉得扎心,就问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来过节的同胞,听了道深受感动而归信耶稣。并且在43节说他们和使徒住在一起,彼此相爱,凡物公用,又时常赞美神,这都是彼得说话的易见后果。长远的后果,则记在整卷使徒行传,在五旬节使徒宣道后,虽然在大逼迫之中,归信耶稣的人仍然继续增多,并将福音传扬出去,就连我们今日能读经信主也是那次宣道的长远后果之一。 以上八个提示看起来简单,却能培养你仔细阅读圣经,引导你走上正确读经之路,帮助你发掘经文的含义。当然你也会发现一些较难的问题,但运用这些原则,去寻求答案,总会得到帮助。 (二)事的记载 1.事件中的人物:这事情有什么角色?是什么造型?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他们的个性怎样?教育程度如何?出身和国籍怎样?例如约翰福音十八15至22是记彼得三次不认主,在这事上,彼得是主角,而配角是另一位门徒、使女和其他的差役。 2.时间:旧约所记的事发生在数千年前,读时要知道是在洪水时代?在亚伯拉罕或是在王国时代,或是王国分裂时?是被掳之时,抑是被掳归回之时?正如读我国历史必须弄清楚是哪个朝代,才知道那时的习俗和背景。 3.地点:事件发生在何处?是巴勒斯坦?是埃及?在大马色?在山上或在平原?在海边或旷野?因为各地的生活情形不尽相同。 4.事的性质:读事之记载要知道这事是战争?是家庭纠纷?是私人佚事?还是教会流血史?是宫廷的事?还是民间的事?一共发生了几件事?次序如何?神对这事有什么看法?例如大卫杀乌利亚,夺他的妻子这件事,神很不喜悦。 5.前因:事情因何发生,这与话的记载的前因相仿。例如民数记廿章记载在寻的旷野,摩西因百姓的埋怨,而举杖击磐石出水,这事的前因是百姓的埋怨和吵闹。当然我们还可以追溯到以色列人一向横蛮的性格,以及摩西的性情有时候仍难免被激动。譬如他少年时在埃及因逞血气,曾打死一个埃及人(出二12)。新约记保罗蒙召之事,近因是神直接向他呼唤;远因就是他以前熟悉旧约记载,一旦听到神的呼召,就立即醒悟,悔改而归向主,将他的宗教狂热转移方向。 6.后果: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民廿章一事的后果,引致摩西本人不能进入迦南地。民廿七12、14也有这事的进一步后果,再看下去,在18节记载摩西将死,神就另立一个领袖约书亚。摩西既然不能进入迦南,神就让他在摩押旷野的尼波山上远眺迦南美地(申卅二48至52)。而更远的后果,是我们可将这事引为鉴戒,以免蹈他复辙,知道神是不可轻慢的,即使像摩西那样蒙他喜悦的仆人,一旦得罪了神,也要受罚。 讲到保罗的蒙召,近果就是立刻相信主,远果就是他成了忠心的使徒,脚踪踏欧亚两洲,成了最伟大的一位宣教士。他的神学思想,影响极大,新约有三分之一为其著作,这就是保罗蒙召的远果,其影响直达现今的世代。 * * * *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如果常常查考圣经,你会得到无穷的帮助,你越是明白其中的含义,你便会越珍惜它,当你灵命长大成人之时,这本书也会助你成长,无论在你年幼或年老的时候,它都是你适当的良伴。我们读经,不单要读,要懂,还要用,一定要竭力躬行,学以致用,不是空谈理论,而是饱尝主恩的甘甜。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因读经而改变人生,创造轰轰烈烈的事业,虽然时代不同,世界改变,神在圣经里所说的话,永远在呼唤人信靠他,和他发生个人关系,他切切地盼望帮助你。 亲爱的读者:切望这小册能使你的灵修生活更美好,与神的关系更密切。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