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圣经历史片」浮沉后的省思

刘镇欧

  
  1895年12月,当电影工业开创祖师卢米叶弟兄(Lumiere Brothers)放映《火车进站》 (The Arrival of a Train)影片时,观众吓得落荒而逃,深怕银幕上火车会直驶而过; 这使得我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捕捉到事件流动的自然影像,宛如「真实事件的重现」,使我们身历其境,使人著迷不已。
  因此,利用电影「模拟真实」的技术特性或观影的心理认同,电影很 早就成为一种教化工具,作为传达和形塑特定意识型态价值的重要大众媒体;其中,史达林(Stalin),便是深得其中三味并善加利用,创设了第一所电影学院。因此,苏维埃电影大多属于「大时代电影」,把布尔什维克(Bolshevik)对历史与社会的解释具体呈现出来。
  所以,电影亦可以视为一种论述;尤其是所谓的「历史电影」,所想要构建的不外是「历史真实的再现」。
  今日,在影像传媒主导、甚至形塑一切消费、娱乐、文化、教育、以及价值构建的时 代,电影逐渐成为书写历史的一种方式,以及了解历史的媒体管道;历史和电影两者之间关系将日形紧密,大略可以粗分为下述五种关连形式:
  (一)电影重现历史: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就是所谓的「历史片」;历史事件的发展成为故事的重心。
  (二)电影发展的历史成为电影的主题:例如,好莱坞的《雨中欢唱》便是向观众展现电影由默片进入有声影片过程的「影史影片」。
  (三)电影作为历史的教材:由于电影强大的「模拟真实」魅力,以致于观众常将影片叙事视为历史的重现。
  (四)电影做为探索历史的管道;强调利用电影作为再现历史事件的工具,让观众重新思考过去的历史经验。
  (五)电影做为记忆与反记忆的累积:利用电影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使之成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叙事工具;让被压抑的声音得以进入历史,为观众提供新的视野。大部分第三世界的电影,在面对官方历 史与好莱坞逸乐电影的压制,纷纷采用依据人民记忆拍摄而成的记录片,对抗蓄意造假的官方宣传片和虚幻不实的剧情片(注一)。
  在过去电影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圣经历史片」制导的方式大都是采行第一种关系(注二):撷取新旧约圣经(甚至是旁经,例如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Griffith)在1913年摄制的《Judith of Bethulia》是采用旁经〈犹滴传〉的故事)中的历史事件作为影 片的叙事重心,被采用的历史事件计有天地创造、亚当和夏娃、该隐和亚伯、诺亚方舟、所多玛和蛾摩拉 、约瑟流放埃及、摩西生平、出埃及和十诫、参孙和大利拉、大卫和歌利亚、大卫和拔示巴、大卫和扫罗、所罗门王的生平、示巴女王、以斯帖、希律王以及希罗底的女 儿莎乐美等事件;其中,经常一再改拍有参孙和大利拉、大卫和拔示巴、所罗门王的生平、以及莎乐美等历史故事(注三)。
  多数的「圣经历史片」都是中规中矩地以圣经历史叙事为主干,旁枝则是戏中人物爱 恨情仇的铺陈,藉以吸引早已熟悉圣经历史的观众目光;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一再改拍的影片并非是其主题内容传达较重要或是较多的圣经真理,而是其人物之间的爱欲挣扎可以成为影片的卖点。
  当然,这是因为主流电影公司的保守作风所导致的制片方 针,那就是决不触犯社会主流的基督教文化价值观,以避免引起争议,而影响到影片的收益。所以,这些影片大都以娱乐为导向,内容乏善可陈,少有艺术上的价值;即使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十诫》影片,主要是以特殊摄影技术的创举,赢得世人的注目,而非其内容引发观众对上帝救赎大爱的赞叹。
  早期这些「圣经历史片」最吸引人之处,不在于叙事内容,因为观众早已耳熟能详, 即使是「加料」的爱欲情节,亦难以与通俗爱情影片相匹敌。因此,整个影片摄制的重点在于用庞大人力、物力、以及金钱所堆叠出来的「历史影像奇观」和充满异国情调的风土人情;前后不同时期所拍摄的影片所强调的差异只不过是实地拍摄、实景重 现、角色卡司、以及拍制成本。
  例如1959年King Vidor所执导的《所罗门王》影片中的所罗门王圣殿,便借重于考古学家的帮助而重现于观众的眼前,活像一部“图画圣经影片”。但是,这些影像视觉奇观和异国风情不断地重现,亦逐渐令人乏味;再加上七0年代以降,西方社会经过剧烈的社会和文化变动,基督教文化价值观沦为多元社会文化之一,失去主导的地位,这类型缺乏令人 省思宗教意涵的影片在失去市场利基之后,便迅速地消声匿迹。
  「圣经历史片」的消逝应可以令我们思考下述二件事情:
  (一)强调宗教奇观的影片只具有短暂的艺术生命,因为「眼目的情欲」是难以持续地满足,会随时代文化价值的改变而改变。
  (二)好的宗教历史影片不在于「忠于史实」,而是对于史实内在意义的探索,从而激发观众的宗教情感和信仰反思。
  
  注释:
  1.陈儒修,〈历史与记忆:从《好男好女》到《超级大国民》,中外文学25卷5期,1996, 页51-52。
  2.本文所讨论的「圣经历史片」将略去耶稣生平相关影片的讨论,因为这类耶稣影片主 题内容变化较多,将另以专文做深入的探讨。
  3. Ivan Butler,〈Religion in the Cinema〉,A.S. Barnes & Co., New York, 1969, pp9-27.
  
  转自信望爱网站(www.fhl.net)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