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河恋── 淡入心灵和记忆中的父子情

刘镇欧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那么一次,向著所爱的人问同一句话:「主啊 !我们愿意帮忙。」但是,帮什么忙呢?的确,我们无法帮助亲人。我们不知要献出自己的那一部分;然而,往往我们奉献出的 部分,并不是对方所需的。因此,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亲人中,我们该知道谁会逃避我们;但是,我们仍会爱他们,完完全全地 爱他们,却不需要完全地了解他们。
  ── 麦克林牧师临终前主日讲道辞
  
  十二年在人的一生岁月中,也许不算太长;但是,对于一个勇于探索人生,寻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人而言,足够作为蕴酿人生信念与突破的时期;劳勃.瑞福(Robert Redford)便是一位这样自我挑战的导演。他在1980年初次所执导《凡夫俗子》影片中,探讨一个都市中产家庭里所隐藏的母子亲情沟通危机(注一),一新世人耳目之后;又在1992年所拍摄的《大河恋》影片中,深刻描绘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的父子亲情教育与限制(注二),展现了迈向电影大师的成熟风格。这几部作品具体表达了劳勃瑞福对亲情的关切,并进一步探求人生的终极关怀;在众多娱乐挂帅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中,彷佛一股清流,洗涤观众的心灵。
  
  劳勃瑞福在拍摄《大河恋》时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便是保留原著中第一人称的观点,由作者诺曼麦克林(Norman Maclean)亲自娓娓道来他家族的故事;使观众觉得不只是看到一些人事变故,并了解到这是作者成长经历与其中学习到的生命原则。若是忽略这些原则,这不过是部描述沐浴在瑰丽山河景色中,人们成长与钓鱼的故事,正如此片在台湾上演的宣传广告词── 一部令人清新耳目的河川环保影片。
  
  这部影片若有什么缺失的话,便是它是部容易失去微妙意义关连的细致作品;因为片中前后三分之一的影像风格,展现了美国西部蒙大拿州大自然风景的奥秘与魅力,让观众充份感受到一种属于精神上的喜悦和心灵上的平静,反而忽略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其实,这部诗意的影片是谈论一位父亲教导儿子们有关他的人生信念和生活原则,以及亲情间的沟通与限制。在影片中,麦克林牧师除了在主日崇拜育儿子们圣经的道理之外,且以半科学与半宗教的方法传授他们蝇钓的技术(注三),来体验上帝所造大自然的生命规律。蝇钓除了是一项在十点钟到二点钟方向范围内,以四拍子节奏表现的技艺之外,更是麦克林父子情感交流,传递经验价值的家庭活动。
  
  就清教徒伦理而言,这活动在上帝国度里是个完的隐喻──等于艺术、直觉、以及技艺知识,它可说是最佳的个人与群体活动。钓手总是尽力超越一般垂钓原则,找到符合他们自己的抛绳节奏,力求达到完美的力与美组合。对于麦克林牧师而言,惟有掌握上帝的节拍,我们才能重获力与美;一切的善──永恒的救赎也好,钓大鳟鱼也好──都是由神恩而来,神恩又由艺术而来,而艺术得之不易(注四)。
  
  在父亲同样信念地谆谆教导之下,哥哥诺曼和弟弟保罗自小在处理面对所有的事情上,却是以做得对与做得美的界线间有所区隔地逐渐长大成人。诺曼从小就听话受教,在父亲严格的指导之下,写出一手精简清晰的好文章与得自父亲真传的蝇钓技术;长大之后,成为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为父亲增添不少光采。保罗自小却是叛逆成性,心中有股自我成就的强大驱力;从早上拒吃数千年来上帝赐给人作食物的燕麦,到长大后放弃父传的十点钟到二点钟抛绳方式,自创影子钓法(注五),成为一流的蝇钓大师。
  
  在麦克林父子最后一次一同钓鱼的时候,保罗曾一展影钓的完美身手,博得父亲赠予天才的名号。不过,自我成就的驱力在失去人生方向的时候,便容易成为自我毁灭的动力;在好赌与酗酒的缠索之下,保罗在极为年轻的岁月便走完他的一生,留给一家人无限的悲痛与遗憾。
  
  保罗死后,麦克林牧师有次询问诺曼有关保罗的事;从彼此的谈话中,才知双方都假定对方知道保罗的事,可是除了知道他是位天才钓手外,对其他却是一无所知,都深深遗憾未能帮助保罗脱离困境。牧师对诺曼说道:「你太年轻,无法帮上任何人的忙,而我却太老了。所谓帮助,并不是某种殷勤的好意,像是供应野樱桃果酱或是给钱;而是将你自己的一部分给予某人,让他能够欣然地接受,且迫切地需要。」也许,是基于对人性需要与限制的了解,麦克林牧师临终前的主日讲道辞,道出了他心中潜藏已久的感受;并且以下述诗作的心情而终(注六):
  
  记忆不是完全地浑沌,也不是赤裸裸的;
  为追求荣耀的云烟,才来到世上。
  我们自上帝的家园离开,虽然繁花春草不再,我们不再悲哀;
  在残花衰草中,努力栽种。
  原始的同情心不可丧失,受难时的平心静气不可失,以爱的信心
  看透死亡。
  感谢我们所写出的心灵!感谢心中的温柔、欢愉和畏惧!
  在我认为:最卑贱的花开放时,也能使长年以泪洗面者省思。
  
  导演劳勃.瑞福和摄影师菲立浦.卢瑟拉德(Philippe Rousselet) 以令人惊喜的视觉形式主义(Visual  Formalism)方式,捕捉到麦克林一家人生命中重要时刻的转变:大黑脚河畔的垂钓、牧师的主日讲道、诺曼接到芝加哥大学的聘书、保罗的死讯、以及影片前后诺曼的回溯记忆,深刻地描绘隐藏其间的感情流动。其中最令我动容的一幕,便是诺曼在一家人难得团聚的晚餐上,宣布收到芝加哥大学寄来的聘书;顿时一阵沈默,一股骄傲欣喜之情充满整个餐厅。
  
  牧师夫妇很快地交换了一个会心微笑的眼神,同声说道:「亲爱的!看啊!我们的儿子。」夫妇双方的欣喜之心取代了原先询问保罗新鲜事的好奇之心,一个反应镜头捕捉到保罗听到消息,略为一怔,随后转为高兴的面容;此刻,保罗知道:他绝不会离开蒙大拿。
  
  大黑脚河是条家族之河,诉说著麦克林家族悲欢的故事。麦克林牧师用心教导儿子们体验上帝所造大自然的规律;小儿子保罗却摆脱所有自然的规律,像是一件艺术作品,昂立在大河之上;大儿子诺曼谨承父训,明确地知道:人生不是艺术,那一刻不会长久。诺曼麦克林在年老时,回首在大黑脚河畔成长的岁月,写下他自己家族的故事──那些与他共同生活,他所爱,并且是应有所了解却不了解之人的故事,一条河贯穿所有的记忆,所有的人、事、物、景都淡入了心灵深处。
  
  注:
  一、《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的剧情简介如下:在痛失长子的悲剧之后,贝丝.加尔文与幼子康瑞得一家人貌合神离地生活在一起。康瑞得为兄长之死内疚不已,自杀未遂后,便定期接受心理治疗。母亲亦深陷丧子之痛中,常在康瑞得面前,有意无意地表现对长子的偏爱,却无力给予幼子足够的关爱与支持。可怜的父亲加尔文夹在沟通不良的母子之间,试图重新修补这破裂的家庭,拾回往日的天伦之乐。
  二、《大河恋》(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的剧情简介如下:诺曼和保罗两兄弟与他们的父母相依为命,在尚未开发的蒙大拿州大黑脚河畔成长。他们的父亲是位个性坚毅、教养严谨的长老教会牧师;除了教育两弟兄圣经的真理以外,尚且传授他们蝇钓的技术,体验上帝所造大自然的生命规律。这两兄弟虽然亲密相爱,但是个性殊异。哥哥诺曼一心以父亲为榜样,且醉心于文学研究,后来成为大学教授;弟弟保罗生性活泼,豪放不羁且热爱钓鱼与赌博,长大以新闻记者为业,后来因赌债纠纷而死于非命。四十年后,诺曼麦克林提笔写下这段家族故事,才了解当时人事变故的原由,注入了往日欢乐与伤感的人生记忆。
  三、蝇钓是一种在钓钩上系羽毛和彩线,伪装成蝇虫,以诱鱼上钓的钓鱼法。
  四、Norman Maclean著,王祥芸、林淑琴译,《大河恋》,麦田.台北,1993,页19-21。
  五、以钓者自己为轴心,在头顶上画个大椭圆,让钓线逆转,再将钓线低而有力地导往顺流的方向,使蝇钓再度掠过水面的钓鱼法。
  六、这诺曼接到芝加哥大学聘书,欢喜地进入父亲书房,与父亲心灵契合交互朗读的一首诗作。
  
  转自信望爱网站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