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侃侃《宾虚传》

京子

今天有点时间,也不写什么影评了,随便侃侃。


  这出戏三分之二都是在铺垫,主题是《苦难人生的救赎之路》,有两个转折点。


  戏里有两种文化--罗马文化和基督文化(恨的文化与爱的文化)--罗马元帅告诉宾虚:“你眼里充满了仇恨,仇恨可以使你活下去。”未婚妻以斯帖听了耶稣的教导,告诉宾虚:“要爱你的仇敌。。。。你的眼里充满了仇恨,就像Massela”。


  戏里有两个竞技(race)/角逐--力量的角逐和生死的角逐--罗马文化所崇尚的力量(Power--Massela语)以赛马场上的精彩较量达到高潮,以宾虚的胜利为结束。然而力量的角逐并未决出最终的胜者,Massela临终前的话成为全戏的第一个转折点:“你的妈妈与妹妹还活着,她们在麻风谷。


  我们的竞赛还没有结束,去找她们吧。The race is not ended。”可见的力量之争转为生与死的对决--铺垫结束,正戏上演。在生死面前,人间所有的力量、权势都一愁莫展。宾虚由外在的奋斗、抗争,转为内心的焦虑、挣扎。在麻风谷中,认出了母亲,却不敢相见;远远的望着耶稣,冷冷地讥笑,却不想接近;退回曾经给予他力量(特权Power)得以最终在较力场上取胜的家族戒指(还记得他春风得意地、狠狠地把戒指上的族徽打在Massela的木板上么?)。在生死面前,宾虚这个罗马文化中力量的象征者,被彻底击败。他最终一鼓脑儿地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罗马文化上--“罗马害了我。”宾虚退还戒指时讲。


  宾虚放弃了罗马,拒绝了耶稣,又不敢接近、救护患病的母亲与妹妹,走进绝路,生不如死。


  成为耶稣门徒后的以斯帖,又一次在麻风谷中见到了婆婆。交谈中,得知小姑子已经生命垂危。以斯帖毅然把手伸向患病的婆婆:“我们去见耶稣,他可以医治我们的病患。”--他可以战胜死亡。以斯帖伸出的修长、细白的手,将全剧推向最后的高潮,成为第二个转折点。如果多少了解一些犹太人的文化,你就会知道,由宗教文化的傲慢与偏见所筑起的,那座高高厚厚的心灵之墙,在纤纤女子的手下,轰然倒塌了。许多人认为宾虚在十字架下的戏是全剧的高潮,我却认为,以斯帖那轻轻伸出的手,是全剧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个镜头。爱胜过了恨,生的希望胜过了死亡的恐惧。


  耶稣的教导,基督教的精神,活生生地刻在以斯帖伸出的手上。(记得看到这里时,我曾经跪在地上,感动得失声而泣。)及时赶来的宾虚也被这一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以斯帖的一触重新燃起了他生的盼望。在生与死的角逐中,宾虚找到了希望--耶稣。于是他奋不顾身地抱起妹妹,拉着母亲,去找耶稣。


  耶稣的十字架下,当年曾经在耶稣降生时拜访过小耶稣,后来又一直寻找、追随耶稣的老博士背诵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宾虚默默地望了一眼老人,转过头,仰着脸望着十字架上的耶稣。雨在下,血在流。宾虚那张被仇恨与痛苦扭曲了的脸,在风雨之中,在耶稣的十字架下恢复了详和,两眼放射出光芒。。。。。。再也抑制不住,我与宾虚一同跪在耶稣的十字架下。虽然已经信主多年,双眼还是噙满了泪水--因为我知道,在钉耶稣十架的人中,也有我一个--是我的罪把上帝钉上了十字架。


  我还知道,小说的作者是一位将军。写小说的时候并不信基督教,只是为了创作与消遣。写作过程当中,为了历史的真实,与一位牧师联系很多,探讨剧情与史料。到了小说成书之时,这位将军已经成为一名基督徒。


原载于网易宗教版,转自基督徒网络文帖存档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