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就够了吗?
陈凤翔
网路世界,瞬息变化万千。全世界大规模铺设网路,不过才二十年。从BBS、到WWW,之后更是窜出一堆新兴网路工具,虚拟社群、留言板、部落格,RSS、手机上网,MSN、skype,到如今最新的微网誌(微博)facebook、plurk、twitter,琳瑯满目,令人拼命追赶、喘不过气。
但,不管网路工具怎样变,其中的核心不变,就是人们有「依附与亲密关係」的需要。这些网路工具都是因应这些需要所產生。推特(twitter) 与噗浪(plurk)则是这种依附与亲密关係的极致表现。它们的留言不超过140个字,顶多只能写写「帮狗洗澡中」、「在煮饭」、「要出门买菜」、「正在喝咖啡」……。但,连这麼生活琐碎简单的事物,有人都会对此感到极大兴趣,并且认为透过这些瞭解,可以帮助彼此关係更紧密,生活更贴近。
人被造为群体性的动物,圣经创世记记载,上帝认为亚当一人独居不好,之后再造了夏娃。我们一辈子都无法脱离人际关係而独存。在肚子裡就跟母亲、甚至父亲互动;呱呱坠地后,孩子与父母亲的互动,则是决定其身心是否能健康的关键因素。大约三、四岁之后,就上幼稚园,与同儕发展互动关係;到了青春期,便开始有追寻两性亲密关係的渴望,适婚年龄觅得共走一生的伴侣,孕育出下一代,亲子、手足、夫妻、同儕等,如此生生不息。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关係,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大因素。台湾则有项大学生调查,「最感困扰的问题?」不是课业排名第一,而是人际关係。上班族有项调查也显示,促使人离职的最关键原因,不是薪水高低,而是职场人际关係。在在说明人们有「依附与亲密关係」的需要。
然而,网路工具再怎样发达,即使已经夸张到如twitter
与plurk这种依附与亲密关係的极致工具,也无法解决人的根本问题。以情侣为例,不管怎样好的情人,总有离开去办事的时候,必然引发难过;两人相聚时,也不保证一定每次都能快乐地彼此相待,罪人如我们,不时会彼此伤害对方。亲子、手足、同儕等其他人际关係,也都有同样的处境,罪人们一再落入重复的模式,让彼此在感情中不断受伤。每个人裡头根深蒂固的「罪」,是人与人依附与亲密关係的隐形杀手。再强大的网路工具,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我们人类的群性,不是单单只有人与人互动而得以满足。人类受造,灵魂深处有处空缺,那是需要与创造者──上帝互动,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灵的健全满足。可惜,很多人不知道真相,一直希冀透过从某个人身上,也许是父母、也许是子女、也许是配偶或情人,获得这种情感满足。但没有人能当上帝,能填满这种如无底洞的情感渴求。约翰福音第四章记载,那个换了五个丈夫的妇人,耶穌告诉她,情感需求的解决方法唯有:「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裡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以马内利的上帝,才能真正满足我们这种依附与亲密关係的需要。
因此,当遇到亲密关係的困扰,当有依附关係的需要,与其倚靠twitter,还不如安静下来,探索更深层的生命问题,觉察人生真相,才会知道唯有来到造物上帝面前,透过耶穌,开始与祂亲密互动,如此才能获得谁也无法夺走的真正满足。
原载《传扬》
http://magazine.efccc.org/ArticleDetail.aspx?DocID=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