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十九、坚持的信念

李慕华


国华:
  打开亚洲地图,吸引我视线的,除了中国版图,即属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印度了。她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民百分之六十目不识丁,至少两亿人在饥饿线上挣扎,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数百年来,印度都在外国统治之下求生。二十世纪的西方人,为了逃避物质文明的困扰,寻找精神庇护,远赴印度,却看到一个小女孩手里抱着弟弟的尸体沿街乞讨,对他们有如当头轰击。她有光辉的秦陵姬、金庙,也有光天化日下赤裸裸的贫穷。研究牛车和研究太空船一样重要,各自拥有雄厚的基金。有高龄画家,端坐在火伞高张的厅堂中,不搭扇、不拭汗,让皮肤晒得发紫。也有袒露单臂只披一层薄纱的修士,稳坐在冰天雪地的喜马拉雅峰峦深谷中,向酷寒挑战。此外,你看到阶级的森严,也看到贫富的悬殊。
  廿世纪印度出现了两颗明星:一个是一九一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泰戈尔,一个是以带领非暴力抵抗运动、为印度人在南非争取权益、为印度本土争取自治独立的甘地。甘地在南非当律师期间,印度人屡遭白人种族歧视,但他弃斗争哲学和“为目的不择手段”的政治原则而不用。“天国就在你心里”、“不与恶人作对”、“以德报怨”的思想冲击着他。他学效耶稣,怜悯歧视者的无知,侮辱、打击、压迫愈重,他的道德感愈重。
  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为了对统治的英国人和同胞施加道义上的压力,曾多次绝食,一生九次坐牢。他穿的是自己亲手织布制成的传统农民服装“陀提”,生活朴素克己,有如苦行僧。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不抵抗战略,名称叫“沙特耶格拉哈”(satyagraha),意即“坚持真理”,对当局和群众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反抗种族歧视,争取印度独立,他宁愿被囚,曾在狱中绝食十三天,直至对话展开,各方同意妥协。
  绝食,是一个人意志最坚强的表现。耶稣出来传道之前,是四十昼夜的禁食,结果击溃撒但的试探,胜过肉体、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甘地以生命作赌注,以呼唤民族魂和强权者的良知。中国历史上的伯夷叔齐,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绝食者。一个暴政为另一个暴政所取代时,他们齐登首阳山绝食,坚决不肯吃周朝的米饭,并唱出心中的悲歌。他们悲叹昔日神农虞夏揖让的日子一去不返,天下之大,竟无他们可以伸展的地方,他们就此终止自己的性命。
  一九四七年,英国的印度总督与甘地及其他印度领袖谈判后,终于答允印度以不列颠联邦自治领土名义而宣告独立。八月十五日,印度挣脱大英帝国枷锁,由尼赫鲁出任第一任总理。举国欢欣若狂的大日子里,这位被称为默哈特玛(Mahatma),即“圣雄”的甘地,却默守加尔各答,以绝食、纺纱纪念独立节,人们几乎把他遗忘。不居功、冷静、谦冲,知道自己的目标和限度,视荣耀权力如无物。印度独立后,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冲突日趋尖锐,他终于在一九四八年一月卅日,死于暴徒枪弹中。葬礼中,数十万民众哭声震天。尼赫鲁说:“他就是印度。”泰戈尔说:“还有何人能象他深切感受到印度是他自己的血和肉?当爱来到印度门扉前,经甘地呼唤,印度如花卉盛放,去迎接那绚烂辉煌的新时代……”。
  圣经里神所拣选、所喜悦的禁食,都以上帝、以属灵的目的为中心,并非达至个人利益、欲望的手段。禁食帮助我们把人生各种欲望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点,不使它们泛滥。保罗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大卫说:“我禁食刻苦己心。”禁食祈祷使我们灵魂的视野明净,心灵的听觉触觉有如花朵绽放。英国著名传道人司布真的经验是:“天门从未开得那么大;我们的心也从未那么接近接荣耀的焦点。”保罗与基督相遇后,实行三天绝对的禁食。多数情况下,禁食是个人与上帝间的事,不必在公众前显扬、夸耀。摩西律法要求犹太人每年一次于赎罪日举行群体禁食,大家要忧伤痛悔,作为罪恶的补赎。此外,在民族非常时期,也号召人禁食。敌人入侵时,约沙法王号召全国禁食。一七五六年,英国面临法国入侵的威胁,英皇号召全国人民作一天严肃的祷告和禁食,结果威胁解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王亦呼吁全国禁食祷告一天,结果英国免于敌军入侵的危机。
  圣经一卷史诗《以斯帖记》,就是记载禁食祷告如何带来犹太民族的历史转机。若一个人绝食,带来民族的觉醒和生机,那么整个民族的禁食祈祷,更带来无可估量的精神力量,甚至扭转乾坤,转动历史的手。当波斯宫廷充满宴乐之际,犹太人仍在历史的寒夜里瑟缩求存。犹太美女以斯帖蒙王垂青被立为后。当时宰相哈曼并不知道以斯帖背景底细,宣称要灭绝通国所有犹太人。以斯帖亲戚末底改请求王后去见王,为本族人恳求。以斯帖说:“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末底改说:“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以斯帖要求末底改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犹太人,为她禁食三昼夜,她和自己的宫女也这样禁食。第三天,她穿朝服进王宫内院,王终于向她伸出金杖。其后结局是,哈曼恶谋不得逞,犹太人免于劫难,末底改升为宰相,为本族人求好处。一个民族的危机,也可以是一个民族的转机。此后犹太人每在普洱日咏诵《以斯帖记》,追溯历史,纪念民族的苦难与拯救。他们每于早春的节日,仿佛听到春雷自远而近,时雨由小而大,笑容也如漩涡不断扩展开去……。
  禁食伴随的往往是彻底的反省与悔改,心灵与生活的更新。先知约拿前往尼尼微城,宣告再等四十日,城必倾覆。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尼尼微王也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又遍告通城的人和畜绝食禁水,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恶行,丢弃手中强暴,结果神察看他们的行为,就不降祸与他们。
  尼希米因听见故土遭大难、受凌辱,圣城被毁,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承认自己民族犯的罪,也承认自己和父家的罪。若以色列人回转归向神,求神守约施慈爱。结果他得以带领民族建城,城终于竣工。后来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头蒙灰尘,留心听神的律法,站着承认自己和列祖的罪孽,带来民族灵性的振兴。
  圣经里,每当人们在紧张局势中集体禁食祈祷时,都能经历神的拯救。神说:“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
  耶稣救赎行动、复活,带来新约时代。然而这世代不尽是喜乐的,罪恶与痛苦仍然在我们四周汹涌。“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过许多艰难。”我们所爱的主仍未得着他的国度,他的心意未能满足,我们的喜乐岂能完全?我们禁食,为预备迎接“新郎”再来,届时,我们参加羔羊婚筵,必不再禁食。
  若日子平安稳妥、灵魂沉睡,那么,这是我们攻克己身治服己心的儆醒时刻。若这世代倒行逆施的事触目惊心,岂非披麻蒙灰的时候?若人心刚硬、大地不仁,岂非哀恸自省禁食祈祷的时辰?
慕华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