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解经原理》第三章 圣经概览

佚名

  上一章我们说过,任何人读圣经都不可能不带着自己的背景,自己文化的传统,正规教育中得来的观念,以及在听道,看书时得到的教训,和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但在圣灵的光照下,在读经中神向我们说话,我们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观念,也加深对神的认识。对神的认识越深,我们读他的话时也就越能正确地了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当然需要时日,而初读经的朋友自然也就免不了要问:难道没有可能缩短这种日子吗?
  
  对于这问题的答案,一方面是不可能,因为对神的认识不是认识一件死的东西,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体验,这种体验没有人可以代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体验脱离不了知识,知识确可传授,而且也可以使人避免歧途,帮助人早日得到正确的体验。因此,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尝试根据神在历代给信徒的光照和笔者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提供三个圣经的概览,作为读经的指引。读者必须自己继续在圣灵的引导下读经,修正这里所提供的架构。
  
  I.旧约的信息:上帝的救恩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说过旧约圣经的要点是要给人有得救的智慧。我们看旧约,可以用这作为主题。这不是说别的主题完全不适用,若有人要根据约五:39以耶稣基督为主题,亦无不可。这两个主题本身并无冲突,因为耶稣基督是成全救恩的中心人物。不过也许我们可说救恩指的是一个范围,耶稣基督是中心点。从救恩入手,较容易包涵旧约的内容。
  
  一、基础:上帝的拣选与救赎……摩西五经
  要了解旧约我们必须了解摩西五经,旧约的历史书,先知书和智慧书的基础就是摩西五经,特别是五经中的律法……祭祀和法律制度,这些律法是神为以色列人立下的生活规则,是旧约的宗教政治与社会结构的基础;不明白神这个结构,就很难了解旧约,因为旧约其他部分经常会涉及这些基本结构,假定读者已对它有所了解,然后直接谈论这些律法的含义与应用。而且,在摩西五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旧约精神之所在,要知道旧约有关救恩的教训,最好便是从五经入手。
  
  1.全能者的拣选
  创世记共有五十章,摩西共用十至十一章记载创世至亚伯拉罕这一段悠长的历史,却用了几乎四十章记录列祖的事迹。创世记的主旨似乎可以从这个重点看出来。创世记主要是在谈论列祖的事迹,而在叙述列祖的事迹时,主要的兴趣又是在指出神为何拣选了以色列人的祖先,为以后出埃及的事铺路。
  
  上帝拣选的恩典,可以从神与列祖的立约看出来。创世记中记载神与人立约,都是神采取主动,是他先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而且每次的显现都是给他们一个应许;在雅各的事上,我们特别看到神拣选的恩典:神主动向一个因行诡诈而逃命的人显现,给他应许(创二十八:10-17)。神给列祖的应许,是包括了一块土地,无数的子孙与一个国度,成为世上万民得福的缘由(创十二:1-3,十五:1-5,十七;1-8)。而这应许的实现,是由于神的同在:亚伯拉罕每到一地,必筑一座坛;以撒因神的同在,能在迦南地生存,而且化敌为友;雅各在伯特利梦见天梯,在舅父家兴宗立业;约瑟也因神的同在而转危为安,使整个家庭得以生存。难怪后来摩西在申命记对以色列人说:“他爱你的列祖,所以拣选他们的后裔。”(四:37)“耶和华你的神将这些国民从你面前撵出以后,你心里不可说:‘耶和华将我领进来得这地,是因我的义。’其实耶和华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并不是因你的义,你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申九4-6)这是旧约本身对五经中事迹的解释。
  
  2.耶和华的救赎
  耶和华的救赎是出埃及事迹明显的主题。神呼召摩西的时候,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出三:12;参四:22-23)神的同在使出埃及的事实可以实现,而出埃及,根据摩西五经,并不仅是使以色列人能脱离奴役,而是带来更要紧的结果:有自由事奉耶和华,因此,在出埃及记十九章开始,便述说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敬拜神,特别是二次重复他们建立会幕敬拜神,而以神的荣耀遮盖会幕为结束(出四十:34-38)……会幕是神同在的地方(出二十五:8),会幕中有约柜是耶和华的宝座(出二十五:20-22)。
  
  在这背景下,我们也可以找到了西乃山律法的意思。西乃山之约是神救赎之后的事,是以色列人对神救赎的回应(出十九:4-6,二十四:3,7)这是圣经中律法的基本精神。西乃山的律法是以十条诫命为纲要,包括了人对神的责任与人对人的责任(出二十:1-17),仔细的含意,则记在出埃及记二十一:1至二十三:33。细读的话,我们可看到一再强调的思想是:神怎样从埃及救你们,所以你们也要以同样的行动对神对人。因此,五经本身便指出可以用“尽心尽性尽意爱耶和华你的上帝”(申六:4-5),及“爱人如己”的社会行为(利十九:18)来做为律法的总纲。
  
  这种爱神爱人的原则,实际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利未记所说的“分别为圣”:“你们要圣洁,因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十九:2)这种圣洁的生活,便将以色列人与埃及人和迦南人的差别表现了出来(利十八:2)。
  
  二、史评:背逆的人与信实的神……历史先知书
  先知书与历史书在旧约中占了很大的篇幅。无论是历史书也好,先知书也好,都是神针对以色列人进迦南地之后所讲的话,为他们分析过去与现在,并指引将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申命记所讲的真理:以色列人是顽梗犯罪的百姓,但神却始终遵守他立约的应许。在这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主题。
  
  1.存亡的关键
  由于神的信实,他一再地呼召以色列悔改,遵守他们与神所立的约。上帝告诉他们:他们的生死存亡完全是在乎他们是否守约,照神所吩咐的去做,什么时候他们照着耶和华的话去做,他们就凡事亨通;什么时候不照神的话做,他们就受惩罚。这一个主题贯穿整个先知和历史书。例如,摩西死亡之后,上帝对约书亚说:“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哪里去,都可以顺利……”(书一:7-9)由于神的同在,以色列人不需一兵一卒,便夺得了坚固的耶利哥城;亚干犯了耶和华的律法,以色列大军就被击败。
  
  士师记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由犯罪而遭惩罚,由悔改而得拯救这么一个循环不息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呢?士师记告诉我们:因为他们离弃了耶和华,违背了他们所立的约(士二:1-10)。
  
  同样,列王纪下十六章告诉我们以色列人亡国……好象是神的应许不应验……的原因。北国的灭亡是因为他们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风俗去行,不专心敬畏耶和华,不全守自己的规矩,典章,也不遵守耶和华吩咐雅各后裔的律法,诫命。(王下十七:34)跟着,在末后的八章圣经中,我们又看到南国灭亡的原因:他们不听从神所吩咐的一切律法(王下二十一:7-9)。但是,在希西家时代,神却拯救信靠他的人,使他亨通(王下十八:3,十九:35等)。
  
  先知们的信息也是一样,以赛亚责备以色列人,要他们:“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赛一:17)耶利米说:“我怎能赦免你呢,你的儿女离弃我,又指着不是神的起誓,我使他们饱足,他们就行奸淫……”(耶五:7-9)。摩西律法是先知们衡量以色列人的标准。
  
  在北国以色列历史中,亚哈王可说是在圣经评价中最坏的一个,圣经提及他的不当的行为,在宗教上是敬拜推罗西顿的神,在社会行为上则是他夺了拿伯的葡萄园。在拿伯这件事上,耶洗别从她外邦背景看事情,便对亚哈说:“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王上二十一:7)在耶洗别看来一个国王要不到一个老百姓的财产简直是笑话;为什么亚哈要不到呢?这是因为摩西律法规定了祖业不可卖(参利二十五:23)。因此,当亚哈依从耶洗别计谋,不但侵夺私人财产而利用神的律法谋杀时,他便受以利亚大大的责备。
  
  反过来,在旧约的历史中士师混乱时代,圣经让我们看到一幅美丽的田园故事……路得记。波阿斯为路得所做的,在禾田中让路得拾麦穗,又为她赎回土地,娶她为妻,都是遵从了神在摩西律法中保护穷人和寡妇的法例(参利十九:9-10,二十五:23-25;申二十五:7-9),波阿斯是路得至近的亲属,也就是她的救赎主。
  
  2.神权政治的典型
  在亚哈与拿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以色列国王的权限;作为一个国王,他也必须昼夜读上帝的话,以上帝的律法为国法,而且自己遵从。在旧约的传统中,一个国王并没有绝对的权威,他的权威是由神而来,也必顺服在神的权威之下。因此,做为一国之君的亚哈听到拿伯不卖祖宗的田产,也就无可奈何,反而耶洗别文化背景中的国王是有绝对权威的独裁者,要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
  
  在旧约圣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二个远离上帝所定下的模式的君王,一个是扫罗,另一个是耶罗波安。根据申命记,一个好的君王不但是昼夜思想神的话,他也不可以为自己多立妃嫔或为自己蓄积金银(申十七:14-20),而且以色列国中任何人都不可以随从迦南地的风俗使儿女经火或行邪术,交鬼(申十八:9-14)。当以色列要求撒母耳为他们立王时,撒母耳也曾以类似的话警告以色列人(撒上八:10-19),而扫罗做了国王以后,果然是做了这些事,而且自己去求问交鬼的(撒上二十二:7,二十八:3-25)。另一个成为以色列人警诫的,是北国以色列第一个国王耶罗波安,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便为以色列人立了金牛犊,从此“耶罗波安的罪”便成为形容以色列一些背叛神的以色列王行动的代名词(参王上十四:16,十六:31;王下十:31,十七:21)。
  
  在另一方面,上帝在以色列中建立他的国度,为他统治百姓的王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大卫。在南国的历史上,一个王的好坏,便是以那位国王是否照他祖大卫的榜样为衡量的标准(王上三:3,十五:11;王下十四:3等)。大卫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大卫与扫罗一样,出自卑微,(参撒上十八:18),但耶和华却借着大卫为以色列大行拯救(撒上十九:5;撒下三:18),以色列人中一切被欺压的和困苦的都跟从他(撒上二十二:2),但是,大卫始终在神面前保存一颗卑微的心(撒下六:22)。当他犯了奸淫与谋杀的罪以后,他仍然能悔改,接受神的惩罚(参撒下十五:25)。圣经作者叙述大卫生平,记载他自己所做的一首诗歌,其中有一段大卫自己的见证说:“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和那些恨我的人;因为他们比我强盛。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他又领我到宽阔之处。他救拔我,因他喜悦我。”(撒下二十二:18-20)。大卫的一生在行为上并非没有罪过,但他却是一个倚靠神,晓得悔改的人,难怪在先知书中,耶利米和以西结也以他为神应许的救主的典型(耶三十:9;结三十四:24)三十六:24)。可惜南国犹大的君王不是每个人都效法他的榜样。
  
  3.盼望的缘由
  倘若人一再失信,还有什么希望呢?旧约先知与历史书中让我们看到,人有盼望的第一个缘由是因为神是历史的主宰,以赛亚预言说“耶和华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自从我设立古时的民,谁能象我宣告,并且指明,又为自己陈说呢?让他将未来的事和必成的事说明……我岂不是从上古就说明指示你们吗?”(赛四十四:6-8)上帝是创造的主。也是历史的主;因此他知道未来,又启示将来必成的事。
  
  尼希米记第一章便清楚地让我们看到以色列的回转是由于神掌管了历史(尼一:4-11)。尼希米凡事倚靠神,每事默祷,神便感动君主的心,使尼希米凡事亨通。以斯拉记更让我们看到上帝可以借着一个不相信真神的君主来完成他要成就的事情(拉一:1)。在以斯帖记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上帝的名字,但是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以斯帖要求同族人一齐禁食祷告(斯六:2)。在整个过程中,以斯帖一点把握都没有,处处充满了危机,上帝似乎不存在,却是在掌管一切。在被掳之后,圣经让我们清楚看到上帝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神,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主宰。
  
  第二个人类盼望的理由是神自己救恩的应许。先知哈巴谷的信息让我们看到神在历史上的作为:当犹太人犯罪时,神借着外邦人的帝国力量惩罚他们,然而这并不是表示他支持外邦人的残酷,他也会跟着责罚那些外邦帝国,并自己成为犹太人的拯救,像他在埃及一样。因此,虽然面临灾难,相信靠神的犹太人仍可以有喜乐与生活的力量(哈三:16-19)。
  
  在犹太人被掳前,上帝已借着那预言耶路撒冷将被毁的耶利米宣告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他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二十九:10-11)。上帝的百姓犯罪,他必定刑罚,但他在刑罚中仍有恩典,因为他刑罚原不是为了降灾祸,而是希望他的百姓回头,得平安。若是神的百姓知道自己无力遵行神的旨意,上帝也借耶利米告诉他们:“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中。”(耶三十一:31-33)。先知以西结也以类似的话告诉以色列人:“我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结三十六:26)。以赛亚则预言上帝的禧年必定来临(赛六十一:1-3)。
  
  当神与他的百姓另立新约后,先知们一般上都以神原来给亚伯拉罕与大卫的应许描述那时的境况。例如,犹太人的国境要像原来所应许的国境(摩九:11-15),统治他们的将是大卫王(耶三十:9;结三十四:23等),他们要恢复圣殿与祭祀(结四十,至四十八),以及正确的守安息日(赛五十六:6-7)。不过,将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完美的世界,它是新天新地(赛六十五:17-25),那时的圣殿也会流出生命的江河使不毛之地也有活物(结四十七:6-12)。“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哈二:14)“国度就归耶和华了”(俄:21;参但七:13-14,28)。先知何西阿告诉以色列说,这一切之所以会实现,是因为耶和华的爱(何十一:8-9);而以赛亚又进一步指出,在神的爱中他差遣了一位仆人为众人受苦,担当他们的罪(赛五十二:13,五十三:12)。
  
  三、生活:上帝的子民与苦难的世界……智慧书。
  在旧约中也有一般所称为诗歌智慧书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的敬拜生活和日常生活,特别是一些在苦难中的人信仰的挣扎。严格上,生活这一方面的描述不是智慧书中才有,但以这一类著作中最多。
  
  1. 生活的指引
  在诗歌智慧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的律法是属神的人在世生活的基础。例如,在箴言二十八:1-9短短的几节圣经中我们便可看到几句直接论及律法与生活的关系:“违弃律法的,夸奖恶人;遵守律法的,却与恶人相争。”(四节)“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七节)“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九节)而“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八节)一句,则是以律法禁止向自已人收利息为背景(参出二十二:25;利二十五:36-37)。
  
  诗篇一一九是圣经中经节最长的一篇,许多经节都已成为“金句”,其实,“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一零五节)“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九节)这一类的话原都是指着律法说的,整篇诗歌原是歌颂神律法的诗,第一节诗人便说:“行为完全,遵行耶和华律法的,这人便为有福。”律法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是生活的准则。
  
  另一个与律法有密切关系的生活指引是智慧。在箴言第八章,作者说智慧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是神创造的“工师”(三十节,参伯四十二:1-6),也是人在世间当追求的,“因为寻得我,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三十五至三十六节)。这智慧的开端,是在“敬畏耶和华”(箴九:10;诗一一一:10);在生活上,人智慧的实行便是将上帝的律法应用在日常的生活申,以上帝的眼光衡量世上的事物:例如,“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箴三:27-28)这是不取利息的人正面的实际生活。
  2. 生活的特点
  这一种智慧所产生的生活,其中一个特点是获得在罪恶世界中的生活艺术;这智慧不是给人一些千古不变放诸四海皆准的条例,而是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原则,在箴言二十六:4-5“不要照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这两句话单独看起来都极有道理:放在一起,却让我们感到罪恶世界中生活的矛盾,因为它的功用是形容与愚昧人来往所带来的绝望。同样,约伯的朋友拿玛人琐法对他说:“当知道上帝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伯十一:6)这话本身极有道理,诗人也说“他‘神’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诗一零三:10)然而琐法将这话应用在约伯的身上,却被上帝责为愚妄(伯四十二:7-8);因为在罪恶世界中苦难的来临不一定是由于个人犯罪受神追讨,传道书表面上是告诉我们人生毫无意义,因此人生最好是吃喝快乐(传二:24,三:13等),可是最终却告诉我们一生的行动要向神负责(传十一:9)。
  
  生活智慧的另一面是信徒在苦难世界中向神祷告敬拜。诗篇可说是这一类教导的代表作。我们可用几篇著名的诗篇做为例子。诗篇第二篇是一篇“君王的诗”,新约中曾多次引用,主题强调神已经立了那将来要统治世界的君王,世上任何人与他反对都是枉费工夫,注定失败,因为敌挡他就是敌挡神。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接纳这位神所膏立的王。诗篇中特别刻划反对者徒劳无功的可笑。第二类的诗或者可用十九篇为代表,这是一篇赞美的诗,描述神的伟大与特性,特别是神在自然界与律法中启示,整首诗歌中满溢着快乐爱慕的心情。诗篇六十九篇则是另一类型的诗,开始的时候诗人在神面前诉苦求告,在一段很长的求诉之后,诗人跟着求神主持公义,咒诅仇敌,最后却是一段赞美歌颂的诗,因为他知道无数被欺的人祷告必蒙神垂听。由于诗中的咒诅,许多人常觉得难以接受。其实,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一个信靠神的无辜者在受苦时的心路历程。诗篇二二八篇则是一篇感恩的诗,诗人显然也曾受害,被人弃绝,但是他经历了神大能的拯救,看见了神的作为,因此他歌唱,他感恩。
  
  II)新约信息:耶稣的福音
  新约开始的五卷书都是历史记述。从这历史,我们可看到福音先在一个纯粹犹太人的环境开展,后来又从一个罗马与犹太传统混合的地方(安提阿)发展到一个纯粹希腊罗马文化的环境,当代帝国的首都罗马。因此,在这一大段中,我们使根据这历史与地理的发展,将新约圣经分为二大段。
  
  一、从伯利恒到耶路撒冷:福音的根基……福音书
  在旧约先知的信息中,先知们已提到神所应许的救主来临后,上帝的国度要遍及全球,新约给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个现象。四本福音记载耶稣基督的降生,一个重要的重点,便是指出他的降生是由于神要成全他救恩的应许(参太一:1-2,22-23;路一:54-55,68-73)。
  
  1.耶稣的画象
  新约四本福音书都记载耶稣基督的事迹,每个福音书都记述他工作的开始,发展,也提及他被自己的门徒出卖,被自己的同胞弃绝,但却是复活了。在这些共同点之下,四本福音书对耶稣基督的记载又都不一样,有时候某一福音书记载的,在其他福音书找不到;有时候同一事迹,细节上甚至次序上都不大-样。在这些异同中,四本福音书的作者们为我们勾画出四福音耶稣基督的画像。
  
  马太福音告诉我们:那基督是神所应许的王。在第一章,马太便给了我们了个族谱: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他就是以赛亚所应许的以马内利。在第二章,他借着来朝拜的博士们的话告诉我们:他生下来是要做犹太人的王(太二:2)。在最后结束时,马太用耶稣自己的话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二十八:18)。因此,登山宝训是王的宪章,带有极大的权柄要世人遵守(太七:15,29,二十八:2),耶稣基督自己有权柄医病和赦免人的罪(太九:6),他的门徒也是从耶稣得权柄宣告罪的得赦(太十六:18,十八:18)。
  
  马可福音所描写的耶稣是受苦的神子。他一开始便以一连串简短的故事记载耶稣的工作,每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也经常不一样,好像是要借着这一些似乎是片断性的照片告诉我们他的劳苦与忙碌。他连吃饭也没有工夫(可六:31)。但是,他却又是大有能力;他的道理新奇(可一:27),连鬼魔都认识他(可一:34)!可是,马可福音又用大半的篇幅记载耶稣的死,马可这样记载,是因为耶稣是一位大能的神仆,“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
  
  路加福音所记载的耶稣则是一位怜悯人的完人。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一开始便让我们看到“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一:37)但是他也告诉我们,上帝的能力却也是顾念马利亚那样的卑微的人,“他叫有权位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一:52-53;参六:20-26)。他认为耶稣基督来是要成就旧约所应许的禧年,(路四:18-19)由于神的同在,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参徒十:38)。
  
  在约翰的眼中,他所认识的耶稣是荣耀的神子。在序言中,他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莱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14)这样的一位荣耀的神子,在世上行了许多神迹,为的是要人可以相信他;在十字架上,他更是充分地彰显了“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参十二:32)荣耀的神子是爱人为人舍己的耶稣。
  
  2.耶稣的信息
  从耶稣这个人,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所要传播的信息:从他自己所讲的话,这信息就更加清楚。
  马太,马可二位福音书的作者都一口同声地说耶稣开始传道的信息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可一:15;太四:17)。路加与约翰虽然没有这么直接的记载,却也假定了这么的一个信息。路加记载耶稣对门徒说的话,指出这是他在世必须做的工作(路四:43),而约翰讲到耶稣与尼哥底母的对话,也假定耶稣曾谈及“上帝国”这么一个题目(约三:3-5)。从耶稣信息的主题,我们一样可以看到旧约所关心的一件事:大卫的国,继续在新约出现。
  
  世人怎能认识耶稣就是这国度中的王呢?耶稣的答案是:借着他言行一致的行为。他在世上所行的一切神迹,表明上帝大能的圣灵在这世上工作,是上帝的国来到这世界上(太十二:28);寻找上帝的国的人,不必东奔西跑,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你们中间”(路十七:21),只要有慧眼,就可以看到。因此,约翰又记载耶稣的话:“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约十:37-38)。
  
  这不是说上帝国来临的时候,世上的罪恶仍照旧存在。耶稣在世赶鬼医病,正是证明上帝的禧年来临(路七:21-23),他也清楚地指出,上帝的国在这世上完全实现之前,善恶之争要更加激烈,罪恶必要从这世上铲除(太十二:36-43,二十四:1-31),他虽然遭人弃绝,却终必“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二十六:64)。他的复活证明他胜过罪恶,死亡与撒但,他再来要消灭这些仇敌。
  
  耶稣认为上帝的国现在可以看到,而实现却要等待于将来。因此,当他宣告天国临近时,他也同时告诉人要悔改。马可告诉我们,耶稣说悔改的意思,就是“信福音”(可一:15)。倘若神迟早一定审判世上所有犯罪的人,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逃避,若不悔改,都要灭亡(路十三:1-5)。在神的恩典中,有些人好像不结果的树暂时留着,享受更多的恩典,但不结果的树终必被砍下(路十三:6-9)。悔改相信的一面,就是离开罪恶,另一面就是遵行神的话,信靠那慈爱的天父,并在世上以他的慈爱为原则而行事;有口而无行的人,终是不能进上帝的国。这是耶稣在登山宝训(太五至七章)清楚的教训。
  
  二、从耶路撒冷到地极:福音的扩展使徒行传与新约书信
  新约圣经除了记载耶稣的事迹之外,也记载了初期基督徒如何在逆境中将福音传到罗马……当时罗马帝国的中心,也是福音传到地极重要的一环(参罗十五:28)。这个发展过程记在另一本历史性的书:使徒行传之中。除了这本历史书,新约其他部分,包括启示录(参启一:4),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写成的,针对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所面临的内外问题说话,或责备,或劝勉鼓励,或指导。
  
  1.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复活主的大能
  这一段的事迹,可以说是使徒行传前半(一至十二章)的主题,新约其他部分很少提到,但却是很要紧的一段时间。在整本使徒行传,路加所要叙述的,是耶稣继续在世上行事(参徒一:1)因此,他首先告诉我们圣灵如何在五旬节降临,应验了先知约珥的话(徒二:16-21),然后他告诉我们使徒们靠圣灵的能力在世上像耶稣一样的医病赶鬼与传道,因而建立了一个蓬勃而满有爱心的团契。
  
  路加又告诉我们,耶稣复活后赐下的圣灵有极大的能力。初期教会发展极为迅速,以致使徒们无法处理一切的事务,需要别人来协助。这不是说没有人反对他们;有人反对,但他们的工作是出于神,所以没有人可以借逼迫阻止他们的进展(参徒五:27-42),即使是有人把司提反,雅各杀了,上帝反而让这一些逼迫把福音扩展至犹太全地,远至安提阿,而且让大批的外籍犹太人信主,又开始带领罗马的一位军官……一个被犹太人划在救恩圈外的人……相信了耶稣(参徒八,十两章),而更奇妙的是,那个主持逼迫基督徒的保罗也被复活的耶稣改变了,这是许多初期教会的信徒不敢相信的神迹(徒九:1-30)。
  
  2.从安提阿到罗马:突破与落实
  保罗不但在神的恩典下信了耶稣,而且他也成为第二段发展的主要人物。路加在使徒行传中,让我们看到圣灵的能力借彼得继续主耶稣在世的工作,圣灵也同样借着保罗如同彼得一样行神迹奇事来宣扬神的救恩。但是,保罗与彼得工作的地区与对象却不一样。保罗首先与巴拿巴在一个犹太侨民集中区小亚细亚(现今的土耳其)传道,而且在那里得到一些有双重文化背景的年轻传道人(如提摩太),跟着他又在圣灵奇特的带领下将福音传到欧洲,建立了以外邦人(非犹太人)为主的教会。在这一个过程中,教会把握住信仰的中心教义(因信称义的真理),没有要求非犹太人根据旧约的方式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突破(参徒十五章和加拉太书)。
  
  对保罗而言,文化的突破是一种基督里得自由的表现(加五:1),但是,基督里的自由并非放任胡为,也不是沿袭旧俗。在帖撒罗尼迦书信和哥林多书信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保罗与外邦的基督徒讨论信仰与生活的问题。外邦的基督徒必须放弃一些神所不容许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性行为方面的放纵胡为,更必须在处世为人与教会生活上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以爱心为一切行动的准则(参林前十三章),又必须根据因信称义的真理,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林前一:1831)。这一切都是信仰的落实。
  
  3.从罗马到地极:生根与仰望
  当福音发展到外邦人中间时,我们又再次看到基督徒和教会也是一样遇到内忧外患。在教会内部,基督徒的生活与信仰始终需要追求,在教会外部,基督徒的存在也引起了非基督徒的反对。新约书信中我们便看到许多这种满了内忧外患的现象。
  
  以内部而言,腓立比书,歌罗西书,教牧书信(提摩太书信与提多书),彼得后书,约翰书信,犹大书等都让我们看到第一世记下半叶的教会领袖们都要应付一些异端的问题。这些异端一方面是起于基督徒对圣经的误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仍带着自己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形下,这一类的书信都一再警告离开真道的危险,注意到新一代领袖们的责任,要信徒们一方面以正确的解经和基要的信仰(特别是有关耶稣基督的神人两性与复活)为信仰的根据,另一方面坚守着信心爱心不可分割的原则,在行为上显出真假福音的分别(参提后三:10-17;约壹四:1-18等)。
  
  至于外来的逼迫,第一世纪下半叶的新约书信提及的有提摩太后书,监狱书信(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腓利门书),彼得前书,希伯来书和启示录等。这些逼迫的来源不一样,严重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要基督徒放弃信仰,而基督徒感受到的,则是生命的威胁。圣经作者们针对生命的威胁,都不约而同的提出耶稣基督的榜样:他经历死亡而胜过死亡(腓三:10-11),是被杀的羔羊(启五:6-10;彼前二:21-25),是走天路的先锋(来十二:1-3)。他们也指出,在逼迫之下,基督徒终必是得胜者,因为神必定主持公义,让基督徒在今世及基督再来之时经历死而复活的真理(提后二:9-13;来二:6-18;彼前五:11;启二十:4-6等)。因此,在新约最后一本书中,在死亡威胁下的基督徒能够高唱:“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于羔羊。”(启七:10)。
  
  习作:
  1.试找出本章的内容与你个人对圣经的了解有哪些不同之处。
  2.本章的内容有哪些是你不同意的,为什么?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