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信仰的动力与宗教的异化-从祈克果、田立克谈起

转贴

在一连串宗教事件频传的同时,关于「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信仰」、「拒绝宗教化」及主张「基督教虽有教会建制,但超越宗教之上」等言论此起彼落,面对这些争论,重点似乎不应被放在基督教究竟是宗教抑或是信仰的表层意义上,反而应该藉此反思宗教的本质为何,以及维系基督信仰的动力何在两项重大课题上。 

异化根源于罪

  无神论者费尔巴哈(Feierbach)曾使用「异化」(或译为「疏离」)(Alienation)来批判宗教,他以为:「宗教使人与自己失和,人把上帝放在自己面前,视其与自己相对,而上帝与人截然不同。」因此,上帝是人内在的对外投射,所投射的源自于人,却与人完全分离,「异化」于是产生。简言之,人与自己所投射的上帝分隔后,自己也成为此一上帝的对象。这样的神人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主客对立的关系,宗教的本质是人自我异化的结果,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可以视作对十九世纪重抽象、思辩之神学观的反动。费尔巴哈因此走向无神的进路,当代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田立克(Paul Tillich)与费尔巴哈一样,对于人的这种自我异化情境深具洞察,但他断言人的自我异化乃是根源于罪,「存在的状况就是疏离的状况,因为人从其存有根源疏离,也与其他存有疏离,又与其本身疏离」,换句话说,田立克认为人与上帝、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疏离都是根源于罪。 

信仰的动力立基于上帝自身

  将两者加以对照,可以发现费尔巴哈认为异化是宗教的本质,但田立克却认为,必须以宗教来拯救人的自我异化,以发现一切存有物的根源——上帝之上的神来作为信仰的动力,这位神超越一切之上,也超越一切主客对立的关系,而人必须在他存在的实况中去发现此一新存有。因为以主客对立来思考神人关系的宗教观,本质上是人自我异化的结果,田立克意义下的宗教却非如此,而是一种对存有本身的参与,「上帝」不是任何一个客体,乃是存有本身。只有积极地面对焦虑、不安、未知等存在情境,才能发现这些体验中所具有的意义,也才能发现存有自身,即上帝自身(或称为上帝之上的神)。 

  同样反对将上帝视为客体,将基督教贬抑为客观宗教的还有十九世纪存在哲学之父祈克果(S. Kierkegaard),他的思想影响二十世纪新、旧教神学理论甚深;祈、田二人宗教观点的独特性,对宗教神学界造成不小的影响。以下我们将分别扼要地介绍其个人的宗教思想观,盼藉此在世纪末宗教乱象中找出一条重建信仰的道路。 

重新了解基督教

  祈克果关于宗教的诠释中,有几个重点颇值得我们重视: 

  (一)宗教崇拜的意义是指每个个人对他所拥有的神、人关系做出极度的表达;是对于他之肖似于神的高度陈述。因此,对于崇拜者而言,神便是绝对的一切;也当是他在今世所能持有超越俗世一切之「绝对目的」本身。 

  (二)就主客分立的角度而言,所谓客观的基督教是不存在的,唯一存在的是主观的基督教。这种基督教以无形的方式存在于虔信者的主观心里。因此,祈克果说:「神是个灵,灵是内向性,内向性即主体性,主体性则是实质上的激情;在极限点上,它是对个人的永福,迳作一种无限的、个人的与激情的参与」。 

  (三)基督教的特徵就是「困思」(paradox),这是因为基督教本身不是一项教义,亦即对神人一体,或主客同一的教义,而是面对神已存在的事实。 

  (四)从存在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必须和人的存在有关,即和正存在中的人的行动有关。换句话说,基督教就是教人往前,朝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而努力,因此祈克果说:「我不自称为基督徒,我只求成为一个基督徒」。 

  (五)人不能从世俗历史中获知关于基督的事,意即人完全不能藉由知识去了解基督。基督,是蕴涵神而为人的相反相成之道;他是只为信仰者而有的信仰对象。 

  (六)为了区分信仰与感性的不同,我们必须持守以下的秘诀,即:启示需藉奥秘来符指;幸福需靠苦难来成就;信仰的确定性是靠不确定性来证成。信仰的知识不像一般知识重视实证性和经验性;相反地,信仰本身的确定性,在于它以超凡的洞见和信心,去抓住那不被肉眼所见的事物。然而,相对于一般知识,所谓洞见和信心,却是不确定之物,这正是所谓的「困思」。因此,宗教生活的安适是由困阻而来;真理则是藉由荒谬来证成。 

  祈克果思想中的基督教不是客观的教会建制,他所著重的是个人对其所认信的神直接作一种激情的参与,以信心的跳跃来证成关于神的真理,这种主观的基督教虽不免招致批评,但其中所揭橥的信仰热情却对二十世纪以来的神、哲学影响甚钜,对逐渐失去信仰热诚、教义中心化的基督教会而言,仍如暮鼓晨钟般发人深省。 

终极关怀的宗教实意

  而田立克对重建一般知识份子对基督信仰的认知戮力甚多,他从祈克果、佛洛依德(S. Freud)、海德格(M. Heidegger)及沙特(J. P. Sartre)等人的思想论述中,汲取不少有关于重新诠释基督教原始信息的灵感,其中最教他引以为傲的莫过于他从中发现了基督教与不信者(包括异教徒)之间的接触点。在田立克的思想中,对于宗教的界说及信仰寓意的阐明,有几点颇值得观察: 

  (一) 宗教是关连于信仰的;尽管在一般的社会政治或艺术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可以找到某些宗教性徵,例如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必须以丧失个人自我的特质或社会地位等为代价。但这些具有表面宗教性徵的活动,因为可以被客体化,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宗教活动,而是一种偶像崇拜。田立克认为真正的宗教活动,必须以「上帝之上的神」(the God above God)作为其绝对信仰的内容或依归。 

  (二)所谓宗教或信仰并不是意指对某种不确定的事物,迳作理论性的肯定,而是对某种超越寻常经验的存有(Being)的接受。换句话说,宗教(或信仰)并非一种看法,而是一种情态,即一个人被存有力量掌握的情态。此存有涵指超越超越一切现存事物,而且是一切现存事物都参与其中的存有-又称为新存有]、新实在、众存有物的基源、存有自身或上帝之上的神。 

  (三)宗教或信仰的界说是,当一个人被他的「终极关怀」(the Ultimate Concern)所捕捉的情态,即以上帝之上(意即超越一切存在的客体或对象)的神为信仰的对象。「终极关怀」涵示个人为了参与存有的行动,例如为了求取永生之道,他就必须尽心、尽性尽意和尽力地投注所有的一切,意即需以无限的注意力、无条件的皈依,以及终究的热情去作无限地关切与投入。 

  (四)宗教的内容包括了两个面向,即主观层面即客观层面。主观面的说法是任何的理念或行动,一旦成为个人愿意为之生、为之死的关切对象时,它即作为他心目中的一种「宗教」;客观面的说法则是,唯有超越的信仰或绝对的信仰,才能履现人的终极关怀。 

  (五)在人的存在情境里,不免会面对命数与死亡、空无与无意义、以及愆罪与被定罪的焦虑,但只要人能够面对这些,并加以接受,便能拥有生存的勇气,一旦拥有生存的勇气,便是信仰的一种表现。 

  (六)虽然人无法有效地证明神的存在,但这无损于神存在的事实,不过在人胆勇的行动中(例如勇敢面对绝望),却可以肯定存有的力量。因为每个胆勇的力量都是「存有物基源」的一种展现,生存的勇气即是通向「存有自身」的主要路径。 

  由以上的陈述,我们不难理出几项明显的脉络,若就人的自我异化作为宗教的本质而言,基督教的确不是一种人间的宗教;但若就田立克对宗教的界说而言,即宗教或信仰乃是个人为存有所捕捉,得以面对生命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并愿意为之献上一切,则基督教是可称为宗教或信仰。 

对当前基督教界的反省

  祈克果所强调的是个人对真神、永福及吊诡信仰的追求及认同,而田立克所关切的,则是个人应勇敢地面对存在的一切,从而以参与及表明真神(他惯称为「上帝之上的神」)的临在为职志,信仰的动力方能于此体现。此二者也几乎步调一致地指出个人唯有倚靠他那个人的、激情的、无限的、无条件的以及终究的心思、情感、毅力或意志,去挹注专属于他自己的未来福祉,才能因此重建自己与上帝的关系。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深省,作为当今世代的基督徒,你、我是否真如祈、田二氏以赌注一生的方式,投入并专一于自己的信仰?我们都想以鱼与熊掌得兼的两全手法来游戏人间,却很难用择此舍彼(either or)的筛选法来精进自己的灵性生活。所谓「分别为圣」、「选择上好的福份」、「要作五个聪明的童女」、,甚至仔细品味「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的信仰要义,如何把握信仰的动力,避免主客对立的宗教异化,是祈、田二氏思想的主旨,这也许可以作为我们反思当前基督教界某些现象的素材,诸如正统、异端之争、强解圣经、怕人不怕神、不肯用心辨明真道、不虚心追求真理,以及徒重视表象而忽略敬虔的实意等。这正是当前基督教会不得不以智慧因应的存亡要旨。 


请著者与本站联系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