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准备好研读选来宣讲的经文。从预备讲章的角度来研究一段圣经经文的过程称为释经。释经的过程通常被纳入讲章预备计划中的第二步骤。这个释经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 阅读经文段落
- 研究经文背景
- 观察归纳经文
- 分析经文
在这四个不同的经文研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重复之处。例如,所有过程均要求阅读经文。这样的重复阅读是讲道者必须事先设想得到的,事实上,重复阅读有许多好处,它可以不断的增强及累积研读的果效。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这样的研读过程不只是应用于讲道解经的过程,而是研读整本圣经时,都应该经过这样的研读过程。(传道者若不是要逐次讲完整本圣经,当他达到研读经文过程的最后一阶段-分析经文,通常在准备一篇以释经单元为主的讲章时,已绰绰有余。)
阅读经文段落
在宣讲之前必须好好的阅读经文。而且要念许多次。据说G. Campbell
Morgan 在宣讲之前,常会将经文念上三、四十遍。但光是阅读并不够,我们还要花时间好好的沉思默想经文的意义。
阅读经文建议
我们阅读经文的目标包括:1) 获取对圣经的整体了解。这意味我们需要定期阅读整本圣经。2)
获取对特定圣经书卷或经文的了解。
因此,Warren提出以下阅读经文建议:
- 研读书卷或经文而不作笔记。
- 不中断的阅读。
- 阅读不同版本圣经,如字义本、意译本及当代语言的译本。
- 独处一角、大声朗读经文。
Adler/Van Doren的阅读法
此外,笔者建议传道者采用Adler 和 Van Doren在「如何读一本书」所提倡的读书方法。
这本书提出有关于阅读的两个基本假设:第一、阅读可以是活泼的,也可以是不活泼的,越活泼效果越好。其次,通常人们是为了某些目标而阅读:a)
有的单为了享受而读书;b) 有的是为获得信息;c) 有的则是为帮助了解。最好的目标就是为求得了解而阅读。
阅读可分成三个层次,基本的阅读、视察的阅读以及分析的阅读。
基本的阅读
一个人在学习基本、初阶的例行性事物时,需要作基本阅读。在这一阶段的阅读中,阅读者单要问的问题就是:「这句话在说些甚么?」
视察的阅读
这阶段阅读目地在迅速获得对一本书的整体认识。在这一阶段阅读的目标多为获取信息,除了继续问道:「这句话在说些甚么?」之外,视察的阅读其实是种「有系统的略读」或是「表面的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或是浅读
- 初次略读,提出以下问题:
- 作者是谁?
- 读者是谁?
- 书卷的格式?
- 开头经文有何重要的讯息?
- 结束的经文有何重要的讯息?
- 仔细检视看起来记载主要争论因素的章节经文。提出以下问题:
- 共有几章相关的经文?
- 共有几段相关的章节?
- 你需要花多长时间读?
- 内容的格式后一致吗?
- 有没有摘要性的陈述?
- 有没有提及关键人物?
- 有没有一些记载,指出这本书写作的场合及因由?
- 翻翻圣经,随意看看几处经文。在注意本身对这段经文的感动时,也找出一段经文主要的观点。
表面的阅读
表面的阅读并非意味肤浅,而是指着在阅读时,不要即刻的停下来思考不太懂的经文教导。其实圣经经文常需要不中止的阅读好几遍。
分析的阅读
这种阅读的目标在求深度了解一本书。
- 归类写作的格式。看看是属于叙述文、诗歌、预言、书信或者启示的格式?
- 以一句话或一段短文写出这本书的重点。
- 连贯书中的主要段落,看看它们如何组织成整体内容。Grassmick建议五个线索帮助我们找到书中的主要段落。
- 作者直接宣告他要开始一个新的段落。
- 文字结构的线索,如行文间的连接词(例如,所以....)
- 改变文章的格式(例如由叙述格式变为诗歌格式)。
- 一些文法格式的改变及重复,例如位格、时态、语气及语态。
- 主题、逻辑及思想型态的转变。
- 找出作者面对的是甚么问题。每位作者都有他的写作动机。他以一系列的问题开始,而他写的书信就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牢记在心的是,一定有些来自读者或作者的原因,促使作者写作。
研究经文的背景
圣经中任何一本书,或是任何一段经文的背景均是依附特定的历史情境,这样的背景支配及引起经文的写作。任何一本书的教导唯有透过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才能获得了解其意义的正确观点。因此,Tenney主张:「著作采用许多当时的事件、地点、趋势、风潮及疑问等,这些均须随时加以解释,以阐明清楚著作的思想。」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归纳,对经文的解释研究者而言,研究著作的历史背景是不容忽视的。藉此可以获得了解经文原始意义的正确观点,也可以避免读者倒读出非神心意的教导。
从事背景的研究
步骤一 - 选择圣经书卷或经文
一个人选择希望研读的书卷或经文,然后开始收集参考工具,准备从事研究。(就理想而言,这段经文已在订定宣道日历时选好了)
步骤二 - 列出参考数据
以下的参考工具是在这种研经时不可或缺的。这些参考工具包括:圣经字典、圣经百科全书、圣经手册、圣经地图以及圣经导论。
步骤三 - 从研读地理环境中获得了解
当一个人在研读圣经时,研究地理学方面数据,他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尽其所能学习经文背景中的土地、城市、水源分布和人们居住的位置,以及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简而言之,在研究中,不断的问道:「当时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我现在研究的这段经文?」
步骤四 - 从研读历史环境中获得了解
研读旧约经文时,必须了解以色列国及其邻近国家的发展历史,研读福音书时,必须了解耶稣事工的阶段,而研读使徒行传时,则必须了解早期教会发展以及保罗的宣教旅程。在研究圣经时,需要不断的问道:「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何影响我所研究的这段经文蕴涵的背景?」
步骤五 - 从研读文化环境中获得了解
在这方面,我们尝试尽量了解整本圣经,或特定经文中所提及人物的生活型态。文化通常包括人们的产物及活动,这些包括他们的信仰、道德、艺术、法律、风俗及手工艺品等。
步骤六 - 从研读政治环境中获得了解
Warren提及:「许多发生在旧约的以色列,新约中耶稣、保罗和其它使徒所处罗马世界的事件,都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也因此,当我们研究圣经时,也必须研究一段经文后面的政治情境。
步骤七 - 归纳研究所得
回顾整个研究过程,至此,就该作出研究的结论。研究者必须提出以下的问题:a)
这些背景资料如何帮助我,使我更了解研读的经文?b) 这些因素对我所读的这段经文形成何种影响?
步骤八 - 作出个人的应用之道
当一个人使用研究背景的方法时,可能在找出应用的办法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应用之道,他可能不应该再发展下去;反之,他的研究可能会发掘到极具应用性的圣经真理。Warren在如何写出好的应用之道方面,建议以下四个要素:
- 它必须是个人化的,以单数第一人称写出来,"我"。
- 它必须是实际的,反映出一个人可实际去做的。
- 它必须是可能完成的,一件人们知道他们可以达成的。
- 它必须是可证明或明显的,所以一个人可以自我评估自己的应用成果。
观察综合分析经文
有些称研究圣经经文的方法叫"观察法",另外有人则称之为"综合分析法"。我想强调两者所拥有的特色,所以我称这样的研究步骤为"观察综合分析经文法"。无论怎么表示,这个观念就是将一卷经文当作一个单元来研究。
观察指出研究一本书的目标在获得整体观念。综合,则在于充份研究后,了解经文的意义。观察
帮助我们了解整体中的部份,综合则把所有的小部份集合在一起。综合会忽视细节,以整体观念了解经文,它的目标在透过整体观念解释一本书,并将研究结果整合成为有意义的协调一致的观念。
观察归纳经文
步骤一 - 阅读书卷
在探所及分析的阅读中,这本书卷已读了好几次。然而最起码的目标还要再读五次。如果可能一次快速的读完它,而且读两种以上的不同译本。
步骤二 - 作些简单的笔记
- 区分文章的格式
- 写下第一印象
- 写下钥字
- 写下钥节
- 记下情绪表现
- 记下内容的结构
- 写下主要的人物角色
步骤三 - 研究背景
这有别于背景研究法,主要想了解的是促成写作的直接背景。研读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 作者是谁?
- 作者的情境如何?
- 这本书在那里写的?
- 这本书在何时写的?
- 这本书是写给谁的?
步骤四 - 以水平图方式画个暂时的内容大刚
这个步骤的目标是要标明内容重点,也显示这些重点彼此的关联。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画个水平图标示这些重点的关联。
- 给每段经文一个简短摘述的标题
- 找出整段经文的次段落
- 找出段落间的主要分界。
- 联贯两段经文与其分界的关系。
- 比水平图表现经文段落的分界。
综合研究所得:整合部份所得成为完整观念
步骤一 - 作个新的段落标题
在这个阶段,个人可使用自己经常研读的圣经,在英文版圣经中,新译本圣经的分段就和钦定本及修订本不同,而且它的节数也比较多,较容易读、容易了解。
步骤二 - 作个仔细、完善的经文大纲
- 将相同的段落连成一个片断。
- 将相同的片断连成一个小节。
- 将相同的小节连成一个单元。
注意:每个段落在这个大纲上要成为一个点。(作成以后编写讲章的点。)
步骤三 - 写下书卷的概要
概要是简述书卷的主要论点。这些论点就是作者用来完成他写作目地,具有逻辑发展次序的观念。具有写出概要的能力表示一个人已掌握了经文论点的发展脉络。
步骤四 - 列出领悟点的摘要
列出从阅读、研究及观察经文所得的领受,归纳出此段经文书卷的主题及结论。这些是属于个人的领悟,而非从参考书籍中所得的领悟。
步骤五 - 写出应用之道
这个应用之道必须出自于观察及归纳的过程。它必须是清楚而且可供衡量、评估的。
以上三个步骤,阅读、研究经文背景以及预备观察归纳经文所得,可以帮助传道人了解圣经作者书写本段经文的目标。以下将研讨经文分析的步骤。
经文分析
分析,就其定义而言,它的意思是,"将整体分解成部份"。对圣经研读而言,分析的意义则是仔细的研读整卷书卷的一段经文,通常是一段或两段。这里的重点放在这由一段或几段经文组成的解经单元。单元的长短端视采用内容的长短。
分析经文的步骤
分析经文时包含几些重要的步骤。应该把握这些经文分析步骤的重要性,是值得我们再三强调的。这样的研究正是获取"信息",并在后来编排成讲章形式的基础。请跟随以下步骤:
- 选择经文。
这样的选择不是选择整本书卷,而是选择个人有意宣讲的讲章单元。这样的选择可能已依据讲道日历预先选择妥当。
- 意译经文。
意译就是以个人本身的用字,透过简单、清楚的语言表达,来重述一段经文。这可说是一个摘要或提纲契领的简述。意译经文时,其位格及时态都保持不变。
- 制作一个机械式的图表。
一个机械式的图表包括一个对照意译经文的经文重写或重新安排。这样的图表尝试安排经文,好让人一看就了解经文中句子、子句、词组及文字彼此的关系。以下是制作一个机械式图表的步骤。
- 列出并写下主要子句及重点,让这些重点容易被看出。
- 将主要论点写在纸张的极左端。
- 将形容子句放在它所形容的词句的上下方。
- 将形容词组及词句放在它所形容的词句的下方。
- 将形容子句、词组、词句、平行的观念以及平行的架构以相关位置连在一起。
- 强调重要的连接词,像是 - 但是、以及、仍旧、为了、因此以及然后。
- 制作分析性大纲
分析性大纲基本上以圣经经主。也就是说这样的大纲,多少必须跟随已依照机械式图表写过经文的序及内容。当然一个经文图表与大纲不太可能完全吻合。例如,一个好的大纲强调重点的平行,有a点就必需有b点的对应,有第1点就不能没有第2点的对应,而机械式的图表经常缺乏这类的平行对应。
在完成一段经文机械式图表后,接着就是依照以下步骤建立一个分析性的大纲。
- 将平行及对等的观念排列成行。
- 将经文的观念依逻辑次序或种类组成观念群。
将主要观念排列成行。这些观念可以从经文分析笔记中最左边的笔记中找到。
将次要观念排列成行。这些观念经常可以从经文分析笔记中列出的独立子句中找到。
将再次要观念排列成行。
- 用你自己的话(不是圣经经文的话)以大纲方式,摘要陈述依逻辑次序表现的观念。这样的大纲必须以你自己的话陈述经文包含的历史性真理。
- 决定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这段经所要表达的内容,一个概括性的观念。虽然决定主题没有一定的原则,一般而言,都以一个字来表达这个主题。
- 决定题目
题目是将主题进一步发展或细述而成。题目是主题的一个部份,透过订定题目,传道者可以将整体的观念发展得较具体些。就主题而言,通常以一个字写出,题目通常则由三个字或更多字写出。
- 界定每一句话的意义
分析一段经文时,不只必需发现它的单一思想(主题及题目),也必须发现组成这段经文的几些次要点。因此,传道者必须找出在这段经文中,所含句子的完整观念。
句子是由子句组成,不论是附属子句或个别子句。在决定作者的意思时,个别子句比从属子句重要。句子可以区分为单一句子、混合句子、复合句子或者兼有混合及复合的句子。
传道者必须开始找出他所研究经文所含的句子,并依文法结构分析经文。若要在界定每一句话的意思,则须跟随以下分析步骤:
- 列出每一句子。
- 将句子区分为单一句子、混合句子、复合句子或者兼有混合及复合的句子。
- 界定那些子句是附属子句,那些是个别子句。
- 以摘要叙述每一句话的完整意义。
- 决定钥字的意义
解释者如果不懂得每个字的意义,他就无法正确了解一个句子。因此,他需要知道如何辨明经文中每一个字的基本意义。一个字可能有许多意思,而了解使用这个字的经文上下文,就能了解这个字的意义。
有三种型态的字特别值得考量。
- 第一种是难以了解的字。
这些字就是难以了解它的意义的字,是常令讲道者困扰的字。当然,这个人觉得困难了解的字,另一个人可能不觉困难。
- 第二种是关键的字。
这些关键词常是一段经文的中心。就像腓立比书1:5中的同心合意,希伯来书6:1的完全,马太福音5:3的天国等。除非一个人了解这个字在该段经文的意义,否则他将无法了解该段经文的基本意义。
- 第三种是深奥的字。
这些字有的是生动描述的字句,有些则是表达独特的神学真理。对传道的目标而言,这些字颇有戏剧化效果。他们易于将抽象观念以具体方式表达。例如,死的毒钩、罪的权势等字句。
基本上,可透过两种步骤界定一个字的意义。
- 第一是透过演绎法。
在这种方法中,解经者透过各样圣经文字研究工具来了解意义。这些工具包括,字典、神学辞典、经文汇编、经文图解及圣经注释等。
- 第二种则是透过归纳法。
归纳法的目标则是要找到这个字的所有可能意义,以及在这段经文中的特殊意义。根随以下的程序就可以作个简单的圣经字句研究。
1/ 使用经文汇编,在不同经文中找出这个字。
2/ 界定这个字在每一处经文中的可能意义。
3/ 将各种不同的意义归类。列出各种不同意义的相关经文。
4/ 尽可能精确的说明这个字在这段经文的意义。
- 作成应用之道
传道者必须列出这段经文一些可能的应用之道(最少每一节一个应用之道),以及和个人有关的一个整体应用之道(放在结论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