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宗教和科学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
何光沪
我以前曾写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进行过一些思考,我是搞宗教的,所以我就以宗教与科学作为话题。信仰分为宗教性信仰和非宗教性信仰。西方语言中,信仰一词常等同于宗教,是正面意义上的,是高尚的,深刻意义上的,叫religion,与其相对的另一个词是belief,翻译成“相信”,“信念”,有宗教性。所以,从西方语言上看,我讲宗教与科学是有道理的,但可能有一点敏感。我尽量讲一些内心话吧,讲空话也对不起大家。讲到宗教与科学,我就想到怀特海,这个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的老师和同事。他有一个观点,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是宗教与科学。如果“科学”一词不是在狭隘的、严谨的现代意义上说,他的话有道理。所谓狭隘的、严谨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从17世纪以来,在实验基础上的,有系统的理性论证的科学体系。但是人类的科学活动,认识自然,描述自然,发现规律为自己服务的活动是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都共有的现象。宗教也是在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所有的文化中所共有的现象。所以,广义上说,宗教和科学是影响人类最大的两种力量。二者关系紧密、复杂,以至于我们可以说人类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宗教和科学二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 这个标题还让我想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真正令人感到神秘的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尽然存在,不是How the world is,而是That the world is。这个语言有些奇怪,“is”一般译成“是”,“在”,后面必须有宾语。而维持根斯坦说这话涉及到一个本体问题,尤其第二句话更明显。“How”,怎样存在是指世界上的事物怎样关联,怎样相互转化,这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从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中,总结出规律,后进行一种理性的描述,通过实验、观察得到一规律,然后再给出第一次现象发生的同样的条件,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是对我们生活很有利的。科学对于世界怎样存在,已知道很多,但也有好多不知道,未知的永远超过已知的。因为世界的联系是无穷的,所以人的认识也是无穷的,已知永远有限,人类的知识加起来也是有限的,已知同未知的差距也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科学或人类知性的、理智的理解能力,原则上说可以认识未被认识的东西。未知的东西是神秘的,一旦知道就不神秘。神秘是超出人理智外的,而科学的秘密是象征意义、比喻意义上的,因为原则上已以知,一旦认知就不再神秘,这是我对科学的一个大致说法。可以说,科学就是利用理性的工具来认识世界上多种事物的相互联系,了解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以便为人们服务的学问。真正神秘的是世界存在本身,在谈这个问题时,维特根斯坦是把世界的存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不是在讲一个一个的现象,而是在讲所有的现象、事实的整合,即世界的整体、宇宙的整体。他提出世界为什么存在,而不是未存在,这个问题莱布尼茨几百年前问过,为什么有一个世界,而不是没有这个世界。这个问题好象是一个哲学家无聊的问题,但是也许是人生在某个时候会想到的。从日常语言上看可能无聊,但从哲学上看,是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意义就是两种命题,关于我们世界的判断的命题,是一个分析性的,叫分析命题。它的特点是必然的,反面说法不能成立。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属于这种,是必然的,分析的,其反面说法是自相矛盾的,荒唐的。另一种命题是事实命题。关于事实的命题,只能说是偶然的,其反面不是不能成立的。现在回到维特根斯坦,他把世界当做整体。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也这样看。宗教起源与这有关。因为把世界作为整体。世界存在是事实,这属于事实命题,其反面不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自相矛盾的。我们设想没有这个世界,也不是荒唐的。中西方思想家均谈到过。老子谈“道”即“无”,印度的佛教认为世界本源为“空”,所以,人类无论哪个民族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这是个追究世界本源的问题,许多宇宙学家作过论述。我们追溯历史,无限往前追溯,这与宗教学家论述的相似。再往前,时间、空间也趋近于零,这在科学上是指没有度量的,没有意义的,所以趋近于零。这自然令人想到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西方的奥古斯丁被质问,上帝创造世界以前是怎样的,他说上帝创造世界以前连时间都没有,哪有什么前后。追究世界作为整体的本源是形上学的,不是科学的。亚里士多德论述过。科学研究的对象的转化不是无中生有,只是转变了新的形式、结构。而形上学的从无到有违反科学。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证明人不是从无到有。科学研究事物怎样相互联系,而对世界本源的追问,把世界作为整体来看,怎么能从无到有?人对这个问题过去、现在、将来都不知,这是宗教的态度。因为这不是对世界的描述,而是人对有世界抱有正面的态度。相反的是萨特的态度。所以,科学是探讨世界怎样存在,找到规律为人服务;宗教是承认理性有限,去接受世界尽然的存在所表现的生活态度。 以上我们可以说引进了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一些观点,所谓分离论,二者不相干。对这个理论论述的最好的是蒂利希。另一个理论,是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不仅是分离的,是由对立发展到对抗关系。对这个理论罗素讲的比较好。第三种理论是科学与宗教相互关联,也是相互影响的。霍根对这个理论讲的比较多,弗兰克·海森堡等也这样认为。蒂利希认为二者分离,科学只能同科学冲突,或者同冒充科学的宗教冲突。基督教认为创世论不是讲世界怎样来,而是本体论上的存在。反之,科学同宗教冲突,它是把对事物的描述上升为哲学理论。所以,科学同科学冲突,信仰同信仰冲突。布鲁诺受火焚主要原因是其神学、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同当权的宗教观发生冲突。他死于泛神论,当时属异端。前苏联的沙哈诺夫并不是因搞科学受迫害,而是因其政治学说与苏联领导人的政治学说不一样。再补充一点,日心学说同教会冲突时,是与教会所接受的另一观点——地心说发生冲突。当时反对日心说的既有教会的人也有科学家。日心说是当时包括教会在内的大家所接受的科学观念冲突。对于第二种关于宗教与科学相互对立的学说,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多说。第三种理论是科学与宗教相互关联、影响。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有道理,但同时也有缺陷。西种东西同时在世界上发生作用,人的头脑里可能同时有两种成份,怎么能不相互影响呢?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冲突,也可能和谐。关于冲突,举个例子,上古时期的宗教,包括犹太教和中国宗教,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宗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神圣的。这与上古的万物有灵论有关,限制了科学的发展。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子,很多17、18世纪的科学家认为研究世界是认识上帝的最好办法,因为依据圣经,上帝创造世界把它交给人类管理,这使世界世俗化。这种观点认为上帝创造世界让人去管所以其研究科学,同时,研究自然界可认识上帝,知道上帝的奥妙,这促进了现代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这是宗教与科学密切联系的表现。但是,有的宗教观点,同科学的观点可能相互限制。科学的观点只能是尊重事实,而不是从理论出发。科学与宗教是相互影响的,二者应进行对话。从60年代后期,西方世界已有许多专著出现研究二者对话问题,许多机构、组织、协会在研究。剑桥大学等设立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学科。这种对话关系对人类有好处。因为,科学需要伦理指引,而伦理同宗教信念有关。比如克隆,按照宗教信念绝对反对,因为人是有尊严的,许多国家坚决反对,禁止实验,因为有一种道义的、伦理的规则来指引科学,所以科学研究需伦理指引。在这个意义上说,宗教同伦理的对话应该对人类未来有好处。 中评网:www.china-review.com 版权所有:中评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