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爱非洲小径-护理先锋雀波曼

张文亮


   第一次,与豹相遇, 是在森林中, 那是一只巨大的黑豹,正站在树干上 作势欲扑; 在这突来的危险中,却有一股平安让人冷静,
   她直视豹的眼睛,慢慢的向后退, 直到退出那片森林。 第二次,与豹相遇, 是在河边, 那是一双冷酷的眼,露在深夜的营火外, 随时突击;
   尽管非洲有多少迷信传说,与这深夜的豹眼有关, 她把帐棚移到溪中浅滩,祷告后 她睡著了。 第三次,与豹相遇, 是在家里, 在狗的狂吠中,她一抬头看到豹正站在窗口外 低声咆哮, 这是生命危险的时候,却有一股力量使她勇敢, 她由墙边抽出一根刺槐的长板,走出屋外, 把豹赶走。
   后来豹又三番两次来光顾, 她还是没有搬走, 坚毅的把福音与护理, 扎根在非洲的土地上。 后来有人问她:「看到豹在家门口,走来走去的感觉是什么?」
   她淡淡的回答: 「就像看到我的邻居。」

   上帝的黑马

      年纪老迈的非洲宣教士泰勒(William Taylor),站在讲台上,大声说道:「非洲探险家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已经逝世了十一年,他所走过的小径,已经被杂草淹没,但是他为非洲人的祷告,依然流传在非洲人的心上。有哪一个人,肯继续他的脚纵,进入非洲内陆?」底下的群众一片安静。泰勒焦急万分,他己经走过许多城市,讲过许多堂道,希望有一个男士,可以进入非洲,接续李文斯顿交下的一棒,但是佩服李文斯顿的人多,要跟上去的人没有。泰勒在费城(Philadelphia)的这场讲道,已经是最后一场,依然没有人回应,难道上帝忘记了非洲人的需要吗?

   泰勒牧师末了大概有点生气了,他低头祷告:「上帝啊!我眼前的这一群马都吃得饱饱的,难道没有一匹马,肯为福音的缘故,到非洲的大地上奔驰吗?上帝啊!难道没有一匹马肯离开他的马厩吗?」泰勒祷告完,又伤心的哭了一阵,等他擦了眼泪,抬头一看,人群中终于有一个人举手回应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而且长得非常漂亮,她的名字是雀波曼(Helen Emily Chapman)。怎么上帝自马厩中放出这么嫩的一匹马?上帝没有开玩笑吧? 寻求一个委身一辈子也不后悔的抉择
      一八六八年四月二日,雀波曼生于美国缅因州(Maine)的小镇新雪兰(New Sharon)。雀波曼六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婚,母亲把她寄养在一家裁缝店后,就离开了。她从小就被人笑是没有人要的「丑小鸭」。雀波曼上学之外就是学裁缝,与出去收帐单。学裁缝使她动作勤快,收帐单使她从小就知道人有多坏。
     
   中学时代,雀波曼已经不是丑小鸭了,她以美丽与淑女的气质被学校选为话剧社的「女主角」。几次公演的成功,使她愈来愈有名。一八八四年,她偶尔参加了一个教会,她后来写道:「愿上帝给我一个值得委身一生的标竿。」这是她的第一个祷告。

   戏剧是非常好的教育法
     
   两年后,她高中毕业,没有到大学念戏剧系,而是到一所学校当老师,该学校有一「问题学生班」,留不住任何老师。雀波曼带领该班学生演戏,愈有问题的学生就演愈正派的人物,他们还出去公演。后来有个学生写道:「雀波曼老师的教育热忱是藏在她眼中的欢愉,与不断的为我们祷告。」两年后这班学生被谑称为「耶稣班」,因为他们都成为基督徒了。教课之余,雀波曼也去念护理夜校,三年后取得正式护理资格,她写道:「成为基督徒护士,使我能以上帝的喜悦,去照顾人的疾苦。」她一直在预备自己,只是没有想到她要照顾的人是在非洲大地上。

   骑大象的护士

      一八九一年二月十四日,雀波曼搭船前往非洲的刚果(Congo)。当时的刚果疟疾很多,外来的人士死亡率很高,被称为「白人坟场」(The White Man's Grave)。护理的知识深深的帮助她,也藉她帮助周围的人。她学会骑大象后,就经常四处巡回看顾土著。她愈熟悉非洲的传染病害,就愈了解疾病只是土著缺乏护理与公卫的观念,而这些观念的革新需要从人心去改变。
     
   例如当地的土著相信青蛙与癞蛤蟆是水源的守卫精灵,所以水源地的蝌蚪多到喝水时也全喝进肚里去。雀波曼疏通水源积水,同时减少了蚊虫的滋生。土著平常不洗头,吃饭不洗手,更不洗澡、不洗衣服,她教土著怎么保持乾净,也为土著开设裁缝班。雀波曼在日记中写道:「护理教育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能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

   收留另一只没有人要的丑小鸭
     
   一九○一年雀波曼进入罗德西亚(Rhodesia),为当地人编「契卡朗加」(Chikaranga)语字典。她首先记录当地土著讲的口音、附上字、编成句,找出句子的习惯文法,然后以圣经马可福音为范本,译成契卡朗加语。她又成立女子小学。一开始都没有学生上门,因为土著说:「如果你要教一个女孩读书,倒不如教只牛说话。」幸好不久有一个没有门牙的女孩雪肯尼(Shakeni)来投靠她。土著认为没有门牙的女孩是被邪灵咒诅的,不能住在家里。雀波曼收留这个无家可归的女孩,教育她读书、写字、唱歌、裁缝。不久,雪肯尼的表现使得愈来愈多女孩子前来就读,雀波曼写道:「一所小学的设立,彷佛是给非洲黑暗大陆一道曙光。」

   成立两所大学
     
   一九○四年,雀波曼再成立男子小学,雪肯尼就是第一位老师。雀波曼很有智慧,她在附近每个村中成立一所男子小学,这样课余时学生还可以帮助家里种田打猎。一九○五年,雀波曼嫁给第一个前来巡回的史宾格(John McKendree Springer)医生,并把他留下来。雀波曼的最大长处之一,是善于招募各样人才。她听说一九0一年南非的维多利亚医院(Victoria Hospital)已经有非洲的第一批护理人员毕业,她就亲自到南非请护士中的一个,到罗德西亚任教,雀波曼还保证「每天煎一个蛋饼给老师吃」。一九一五年,她又听说有个纽约贝勒维医院(Bellevue),有个护产学的高手,有意到非洲来服务,雀波曼就不断地写信邀请她,那个护士爱猫,雀波曼还特别为她买只猫,终于聘到了该名护士。雀波曼知道「护产学」的护士,可以大大的减轻土著妇女生产之苦,甚至拯救她们与婴孩的生命。一九二0年,雀波曼已成立了十五所小学校并且成立了「罗德西亚技术学院」,与在刚果的「刚果技术学院」。后来这两所大学为非洲培育了许多人才。

   暴风暴雨唱诗班
     
   有一天,一个愤怒的刚果酋长,带著一群战士来到学校,他认为雀波曼的教育是在浪费刚果人的时间。雀波曼没有答辩,她搬出了一个手鼓,拿出了一张乐谱,照上面的五线谱打起音乐。阵阵的鼓声,有急有缓,正是该族舞蹈的节奏,愤怒的酋长不仅消了气,还与他的战士们跳起舞来。雀波曼已经长期的记录,夜里响在刚果大地上的鼓声。不久雀波曼与他丈夫所牧养的教会,有一个四百多人的新诗班成立,诗班的指挥就是那个酋长,诗班的成员都是他的战士。他们唱的诗歌也很非洲化:
   「我们是刚果大地上的一片云, 雨下到那里,我们就在那里, 有时似乎乘著暴风到, 有时似乎在雷声中飞翔, 不要怕,不要怕,
   我们永远是你们当中的一员。」

在杆子上分高低总比用刀枪好
     
   非洲的土著之间也常有战争,雀波曼想出了一个方法,她请各部落的酋长来,为他们举行比赛解决争斗。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比赛项目就是「爬杆子」,那是一排直插在草地上的长杆,采用接力方式,看哪个部落最快能爬完所有的杆顶。刚果人擅长爬树,爬杆子比赛正适合他们的胃口。胜利的奖赏也很实用,一只健康的乳牛,或是脚踏车、缝纫机等。不晓得雀波曼是用什么方法,她总能拿到美国最新型的「胜家缝纫机」。

     
   刚果有一个猎人头族,雀波曼亲自拜访该族,并教他们由看星星知道种田的季节,而不需要对南十字星祭人头才能有丰收。当地的巫师挑战她,如果她的天文学那么有用,她能否渡过附近的「魔鬼灌木林」(devil bush),那是一大片的沼泽,密生的芦苇使人不见天日。雀波曼与她的丈夫驾著一辆吉普车,利用指南针进入迷宫,以十二个小时开出「魔鬼灌木林」。不久这个猎人头族派出很多的学生,到雀波曼的学校念「天文学」。

   将疾病灾区转为祝福世界之地
     
   一九三六年轻型飞机可以降落在刚果,雀波曼立刻在草原上开辟了一个飞机场,第一批运送来的补给品,是一辆「救护车」,这是非洲内陆第一辆救护车。一九四0年以后,雀波曼把学校与医院的经营,渐渐地交出去,她与一些土著在刚果河疟疾最猖狂的地方,大量种植能够治疗疟疾的金鸡钠树。如今这里是世界上输出金鸡钠药丸最多的地方。

     
   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雀波曼逝世了,她一生没有小孩,但是非洲大地有三万多个学生叫她「妈妈」。后来这成为刚果的语言,小学的女老师都叫「妈妈」。她被葬在刚果的草原上,她将六十年的岁月给非洲,大力的改革了非洲内陆土著的心灵教育与身体康健。在非洲史上,她是继李文斯顿之后,对中非洲贡献最大的一人。时间证明,上帝没有开玩笑,他爱非洲人,给非洲如此一流的人才。

   我爱那条小径

   雀波曼死后,在日记中,她留有一首短诗: 「我爱非洲的小径! 即使小径通过河水泛滥处,我们仍然平安涉水过, 小径时经沈陷沼泽区,
   多少哩路迂回在这致命的泥泞地, 我们疲惫但仍然能走过。 小径通过乾燥的草原, 我们乾旱的舌头贴上膛。 不尽说不出话来, 连视觉也愈来愈模糊。
   喔!这时前面却出现一个小部落, 一个脏葫芦盛的一些污浊水, 喝来真是又怕又快乐- 不过,我依然喜爱那小径。 夜幕渐渐下垂, 一群接近赤裸的土著,
   有男、有女、有小孩, 或坐、或蹲,在营火旁, 有的边听边抓身上的跳蚤, 有的边听边搓身上的泥巴, 听上帝爱世人,愿意洗净他们的灵魂,
   所有的罪都可以得到赦免, 新的生命,新的生活与复活的能力,都可以赐给非洲人 喔!是的! 我爱那一条非洲小径。」

   资料来源:
    1. Springer, J. M., 1952. I Love The Trail-A Sketch of the Life of Helen Emily Springer. The Congo Book Concern. Belgin Congo. Africa.
    2. Macgaffey, W., 1986. Religion and Society in Center Africa: the Bakongo of lower Zai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U.S.A.
    3. De Blij, H. J., 1962. Africa South.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U.S.A.
   
全文转载自校园杂志)

信仰之门

版权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