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的局限性与有无神之争的界限(兼回方舟子) 作者:李杜韩 |
原载网易宗教版 2005-03-19 |
方舟子《杰出的美国科学家几乎全都不信神》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religion/scientist.txt 我首先再次表明(这种表明不知有多少次了):我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一窍不通,我没有这方面的专长。 我对科学的了解是通过一些著名的科学史专著、科学方法研究专著而获得的,我的关注点也是我自以为可以明白的是科学研究范畴、范式的哲学本质和方法论特征。因为在二十世纪哲学之中有一门“科学哲学”,同时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也是极讲科学方法在哲学思考上的运用,所以无论主观客观,都提供了一些给我了解和思考科学的途径和便利。 方舟子这篇文章我不是第一次读到了,也不是我第一次谈这方面的认识。 我还是坚持这样一个观点: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无论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都要充分注意的。科学的范式与有神论信仰上的异同,把两者加以客观的同时也是真正科学的鉴别都是极为必要的。 例如,我个人始终认为,科学方法和科学可以判别真伪的领域是“现象界”,科学只能依据“物质”反映出来的信息,在人类已有的鉴定模式中获取所需数据,形成知识,而不是物质的、可重复、可观察监测、可量化、可计算的地方,科学无能为力。 如果有朋友反对我这个对科学的识别的,欢迎提出理据。 因之,上帝问题根本不在科学可研究的范畴之内。首先,上帝不是“物”,不是那些可监测、可量化计算的人类行为或某个领域的现象。那凭什么关涉到科学的事? 有一门科学是研究上帝的吗? 有一门科学是鉴别神的真伪的吗? 谁举得出这样一个世界公认的、科学界也一致承认其为真正的科学的科学研究出来? 所以,我认为,科学与宗教本来是两家的事。各不相属。 好了,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在科学家中,不相信上帝的人肯定有很多,而且不排除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因为科学内部有一些原则使得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内得心应手:如简约原则、与数据相符原则、可预测的准确性原则、解释问题能力的原则、经受测试的能力的原则、知识衍生能力的原则、可重复实验原则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使得科学研究显得非常严密和高度准确,也高度自洽,即在事实的占有、事实的解释上显有非常精严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使科学家往往容易自信地在世界的存在的问题上选择了“简约性”——在满足了可预期测可分析和准确的前提的同时,简约性是最有效率的——把科学研究才适用的方法,运用到非科学的、人生、信仰的活动上来。 而这种运用对任何来说,稍不留意都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毫无问题的。问题恰好发生在这里了。 当科学在具体在研究自然时,它的研究是建基于“局部的自然”,即某一类、某一种现象上的,是一个“单称命题”,而当一个科学家说“我认为不存在上帝”时,他实质已经把它转为一个“全称命题”了。那么支持一个全称命题的事实,必需是“全体的事实”,但是非常明显,科学可以提供“全体的事实”吗? 美国科学家Hugh.G.Gauch.Jr在《科学方法实践》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假设: 如果我们说:“这本书的存度是几厘米”与“这本书的存度是几千米”,是可能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检测的,其结果肯定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但是如果我们说“物质世界,包括这本书和尺,是存在的”却是两个假说所共同认定的(我的理解,物质世界作为总称,在逻辑上与书、尺,并不是同一种的词项),而这一点,科学是没有能力加检验的。一位的科学家卡尔丁就说:“自然界是有秩序的,这样的信念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科学的预设”。(见中译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我个人认为,我们为什么相信科学,为什么相信科学的结论呢?因为我们在信念上相信“自然界是有秩序的”,既然有秩序,那就一定能作定量定向的研究考察,肯定能产生相对稳定通用的数据了。 而这个信念的产生和理据,上书的作者认为是“超出了科学的范围”,就是说科学研究不可能给这种“信念”提供完全科学的、符合科学方法的结论。 人类是一个好发问的动物,我们可以追问:世界为什么有物质?物质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世界总是“有”而不是“无”?为什么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因果世界,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世界? Hugh.G.Gauch.Jr认为,如果我们再追问这些问题,“那么其答案就只能求助于某些宗教、哲学,或者世界观——关于事物究竟是怎么回事,作出某些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述说和叙事。”(同上书)也就是说,我上面追问的这些问题,在科学之内不可能找到完全科学的答案。我们在科学之外,凭借信念说话就是不可避的了。 我从前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谈了许多次我的一个重要观点——无神论也好,有神论也好,本质上都是信仰。无神论不是科学! 所以,科学即使不断地发达下去,只要科学的本质、方法和实践模式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对世界的总体存在的可能性回答,都不会是科学之内可以获得的。科学可以给我们以某些极为重要的启发、证据和指引,但是科学永远不会获得百分百是“科学的”答案。这是科学的局限性所在。 Hugh.G.Gauch.Jr在谈到科学的局限性时总结了他认为最明显的两条: 1、科学家永远也不可能观察到物质世界的所有事物,永远不可能知道物质世界的所有事物,永远也不可能解释物质世界的所有事物。相对于人类的理解能力和理解范围而言,世界所固有的复杂性是无穷无尽、无限巨大的。 2、科学并不能完全地满足它自身的伦理道德要求。 既然如此,科学能不能证明到底有没有上帝存在呢?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1989年提出一个影响广泛的主张:科学方法不能证明也不能反驳超自然物的存在,理由是超自然存在物与自然物之间没有可以观察到的交互作用。只要没有这种作用,科学就不能获得观察值,没有观察值,那从何判断其是有,是无,如何解释其对世界的影响并赋予意义? 这个立场很明显,是“不可知论”立场,而不是无神论立场! 如果一个始终不渝地科学地谈论上帝存在问题的科学家,更可能是一位“不可知论者”而不是无神论者。 所以,我可以回答方舟子先生这篇文章了,我个人推断:不信上帝的科学家中,更多的是不可知者,而不是绝然地否定上帝信仰的无神论者。因为作为一名科学大师,获是了诺贝尔奖的大家,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问题的“科学回答”该是什么模式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科学的“适用范围”。 所以我甚为怀疑在科学家中无神论到底在什么程度被认为是主流。方舟子看来是把凡是不明确宣布信神的,就称为“无神论者”,这个说法不我赞成。 我介定的无神论,是明确地认定“没有上帝”的人。 科学家Caldin,在1949年就说过:“从自然科学里,我们不可能学习到物质的本性是什么、物质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存在,而且,为什么它竟然还有一些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只是基于广泛地观察有些人从哲学和神学的使它明晰起来,有些人运用诗歌具体加以表达。” 因之,我最后的回答:无论有多少科学家是信神的,有多少是不信神的,都与科学研究本身无关。科学最公正的立场是不可知论,因为实在它无法完全在科学的范畴内知,要它表态那是难为它的,是不公正的。 因之,“有”与“无”说到底都是信仰。你相信,所以你认定。这不是科学可完全可以支持的事情,永远不可能。 |
(感谢著者惠寄基甸连线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