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边界的扩展:自利还是利他?——《慷慨的力量》序言
赵晓
“市场边界的扩展:自利还是利他?”,相信在无数读者心中,看到在下的这个题目时,答案其实早已不言自明,那就是自利一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市场扩展的动力所在。在多数人看来,关于这一点,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已在《国富论》中说得清清楚楚。而在现代经济学教科书中,特别是刚刚去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等引领的主流经济学里,自利更是成了一切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
然而,自利只不过是理论分析的起点而已。正如经济学家张五常所指出的,自利只是经济学展开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学提出政策主张的起点。这意味着经济学的自利假设并不等于经济学非要认定人性就是自私自利的不可(经济学完全可以利他的行为的存在),也并不等于现实中一定是自利而不是利他才是市场边界扩展的动力。
事实上,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利他而不是自利才可能是市场边界扩展的原因。
第一,利他而不是自利带来人的更加强大的扩展事业的动力。虽然,亚当·斯密讲过,面包商给人们提供面包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出于好心,也就是说,为他利润最大化有时候我们也是非常有动力的,事实上,野心甚至生活的不幸都可以成为人奋斗的动力——就像《慷慨的力量》一书中的“经纪人”那样,他为自己赚钱与成功而努力奋斗。但是,人如果只是为自己去赚钱、去成功,那么这个动力一般来是,终归还是比较小的,并且因为有形的东西(包括钱财)通常比较容易得到,因而在所难免地会出现经济学上所讲的奋斗动力的边际效率递减。
从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论,我们可以证明,一切物质的、有形的动力都比较渺小,也比较容易得到满足,因此除非有无形的、更加伟大的动力出现,人的奋斗动力才能持续,人才能有不断去奋斗、做事业的动力。而“利他”(即书中所讲的“慷慨”)正是这样的伟大动力。当然,这个利他,不仅是利人,甚至可以是利神。按基督教信仰的说来说,就叫“荣神益人”。《慷慨的力量》一书很好地阐明了,为了感激上帝、为了报答上帝、为了让上帝喜悦以及为了得到上帝的奖赏,一人基督徒如何具有超越一切的行动力量。
许多人以为市场经济是出自自利人的“贪欲”,却忘记了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公正与创新的经济,恰恰需要人类能够克服自身的贪欲、享受欲、虚荣心以及坏心眼等去辛苦努力地创新和积累,因此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其实是违背人的自私的生物本性的。因此,除非有一种文化革命的力量导致人类出现一种“文化理性”并足以克服其自私的生物本性,人类才有可能进入市场经济。对此,我们可以参阅韦伯在1905年《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阐述:人类市场经济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有了以工作来“荣耀上帝”,并以此证明自己是上帝选民的清教徒,他们最早成功地克服了人性的固有的弱点懒惰、爱享受、虚荣心以及害人之心,从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持续地、理性地、公正的财富创造活动——这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在《慷慨的力量》中,我们看到,显然是慷慨的董事长而不是自私的经纪人才有更大、更持续、更强劲、更饱满的工作动力。
其实,就连历史上做大坏事的人,比如说希特勒,也不是苟苟于私利的人,而是自以为兼济天下的怀有道德优越感的人们,由此做起坏事来才义无反顾。这可以说是悲剧性的反例。
第二,市场边际的扩展需要集体行动,而人的合作需要利他精神。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是社会(政治)的动物。人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其他人,人要做大事就更是需要其他人的合作和帮助。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自私自利的人很难在这个世界上交到真正的朋友,也很难得到其他人的真心合作与帮助。相反,只有能够考虑他人利益,甚至真心的“利他”的人才有可能凝聚众人的力量,得到社会的支持,因而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社会、政治事业,取得最大的成功。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有一位生于落后地区的企业家,他全心全意地为当地政府分忧解难,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为当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更好的形象和声誉惮精竭力,甚至累得重病缠身,但他换来的却是当地官员与百姓的信任,支持,其结果其企业的资产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创业之初的55元人民币急剧地扩张到了目前的155亿,销售收入达200多亿,在全中国最大规模企业中排118位,在江苏省最大企业中排第12位,江苏省最多纳税企业中排第8位。这位企业家便是江苏悦达集团的当家人胡友林,而他的故事也说明,投桃报李的效应是存在的,一个人越有社会责任感,他的成功之路就越宽广。
新近,营销大师科特勒推出新著《社会责任营销》。他在书中强调指出“好人有好报”的事实,即那些注重企业相关利益者利益,更加讲求社会责任的企业,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的企业,在品牌提升、赢得客户上以及财务表现上都有更为上乘的表现。这证明,利他者而不是自利者不仅在人类市场经济的童年,在今天也仍然是商业社会能够“笑到最后”的物种。
第三,人的幸福更多地与利他而不是自利相联,而人最终是要追求幸福的。“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多数人将信将疑者。在《慷慨的力量》一书中,我们看到,施的人其实只是施去了“有形的”财富,以及无形的时间、恩赐和接触而已,得到的却是更多的“有形的”财富,以及无形的他人的感谢、承认、接纳、成就等等。显然,这些货币非货币的收益有时候会远比单纯的货币收益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来得重要,尤其说,一个人如果只知道追求货币财富的增长,却没有获得其他的幸福时,这些无形的幸福就会显得更加重要。说到底,货币的收益也是边际效率递减的,因此一个人如果只是懂得追求财富而不懂得使用财富,那么这个人的总福利(幸福指数)肯定是偏低的,他的幸福感受的成长也会迅速地边际萎缩。但如果他懂得“受”,也就是懂得在许多方面智慧地、“慷慨”地投入(就像比尔·盖茨以及沃伦·巴费特那样),他就会在许多方面极大地取得幸福的“产出”。这样,他的幸福感受就可能大大增长。
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在意自己幸福的人并且又懂得追求自己幸福的人,一定是懂得松开双手而不是紧紧抓住双手、懂得慷慨利他,而不是只知自私自利的人。
上述这些道理,在《慷慨的力量》一书中已经讲得淋漓尽致。只是,我讲来很是干巴,而该书却用小说的形式娓娓道来,但基本事实又是现身说法,可以说是倍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此书还有一个独特之处,是它是从影响人类文明最深远的《圣经》中去寻找的对于现代人的启示,并且注重从信仰的角度去诠释慷慨、引领人性。这启发我们,信仰的力量原来是人类内心中最伟大的力量,它既是人类远行的发动机,还是自私的消毒剂,而市场经济只有建立在伟大信仰的基础上,才是建立在坚固的磐石上。
书中概括了以上帝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慷慨经营法”五原则就是:祂掌管一切(He Owns It All);每天都是新机会(Every
Day Is an Opportunity);行动是必须的(Action Is Required);记住所蒙受的福分(Remember Your Blessings);感谢祂(Thank
Him)。它们的第一个字母联起来便是英文的“HEART”即“心”字。显然,人一生的果效都是从“心”发出的,而基督徒内心的信仰及由此导引的外在行为非常值得中国的一代企业家们去借鉴和学习,因此我相信本书定能让“有心”的中国读者们大开眼界,在心灵深处撞击出许多火花。
(赵晓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资委研究员)
(《慷慨的力量》 (美)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楚埃‧凯西S. Truett Cathy合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版,定价20元人民币。
(感谢成都以诺在线惠寄)
基甸连线
http://godoor.net/jidian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