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谢林:《艺术哲学文选》,第98页。
⑵ 诺瓦利斯:《断片》,见海塞编《文艺理论读本》,第62页。
⑶ 尼采:《悲剧的诞生》,见《文学论集》,第四辑,第254页。
⑷ 施勒格尔:《思想集》,第81节,见《施勒格尔选集》二卷本,卷一,1980年德文版。
⑸ 《施勒格尔全集》校订本第二卷, 1967年德文版,第259页。
⑹ 施勒格尔《思想集》第二节,见《施勒格尔选集》二卷本,卷一,
1980年德文版。
⑺ 顺便提及,德国浪漫派美学是极为重视人的教育的。人培养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与上帝近似的存在,这是他们的一条重要信念。参阅鲍勒诺夫:《德国浪漫派的教育学》,德文版。
⑻ 《施勒格尔全集》校订本,第二卷,1967年德文版,第394页。
⑼ 施勒格尔对尼采的影响是很大的。可参阅伯勒:《施勒格尔的<谈神话学>与尼采》,见《尼采研究》,第八卷(1979年),德文版,第199页。
⑽ 施勒格尔:《思想集》,见《施勒格尔选集》二卷本,卷一,1980年德文版,第24节。
⑾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中文版,第277页。
⑿ 谢林:《艺术哲学文选》,第63页。
⒀ 谢林:《艺术哲学文选》,第153-154页。
⒁ 加达默尔:《科学时代中的理性》,1980年德文版,第25页。
⒂ 参阅马丁·布伯的《人的问题》、《我与你》等著作。
⒃ 参阅布伯:《人的问题》,1961年德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