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德文中,“散文”一词也有庸俗、枯燥之意,故德国浪漫派诗人常用“散文”喻庸俗。

⑵   施勒格尔:《断片》,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二辑,弟53页。


⑶   E·贝克:《 铁甲中的天使》,1969年英文版,第134页。


⑷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二分册,《德国的浪漫派》,中文版,第37页。


⑸   诺瓦利斯:《断片》,见海塞编:《文艺理论读本》,1976年德文版,第61页。


⑹   施勒格尔:《雅典娜神庙断片》第238节,见《施勒格尔选集》二卷本,卷一,1980年德文版。


⑺  《德国唯心主义的最初的体系纲领》是罗森茨威格发现的被认为是出自黑格尔之手的哲学文献。哲学史家们公认它体现了谢林、荷尔德林和黑格尔三人的共同意图,但究竟是谁写的,难以断言.其中涉及美学的那一段,史家认为出自谢林之手,因为它提出了审美直观是理性的最高方式以及神话的意义,这与他后来的思想是一致的。


⑻   林:《艺术哲学文选》,1982年德文版,第96页。


⑼   谢:《艺术哲学文选》,1982年德文版,第96页。


⑽  据韦勒克的见解,施莱尔玛赫的美学的早期观点是与浪漫派一致的,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论宗教》这一著作中。他后期的美学讲演(他死后经人整理成书)放弃了艺术是通向绝对之路的浪漫派见解。因此,本书在论及他时,不涉及他的《美学讲演》。参阅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浪漫年代》,1976年英文版,第305页。


⑾  《诺瓦利斯文选》第三卷,1960年德文版,第293页。


⑿  《诺瓦利斯文选》第三卷,1960年德文版,第314页。


⒀   参阅维塞尔:《马克思、浪漫的反讽和无产阶级——论马克思主义的神话诗的本源》,1979年英文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