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首次複活與千禧年

廿18

這是啟示錄中最困難、最起爭論的一章。我想不應該被這一章的困難,以及不同的解釋剝奪了我們屬靈的益處和福氣,因為這些益處和福氣是從研究它而來。我們知道一部分,我們預言一部分。從基督徒的歷史開始,這段聖經的解釋就有各種不同看法。本章提到一千年的異象,隨后就有聖徒與基督一同作王的異象。在這一千年中間,撒但受某種捆綁或限製,那是記載在一至三節;四、五、六節是聖徒的異象,複活並與基督作王也是一千年。

我們現在要走馬觀花的看一看教會歷史當中,對本章聖經的各種不同的解釋。第一,千禧年前派(Pre-millennial),這意思是說在千禧年成立以前主要來。千禧年在聖經中根本找不到的,千禧年這字是拉丁文millennium,意思是“一千年”。此派主張基督第二次再來的發生,是在成立千禧年國以前,也就是說耶穌來了馬上就有千禧年國。此后我們還要談一談在千禧年前派之中,又有些不同的看法,他們的分歧也很大。千禧年后派(Post-millennial)主張此處所說的事,是在基督再來之前發生的;也就是說,千禧年后派認為基督來以前,有了這一千年和所發生的事;所以千禧年后派是說,那一千年國度之后基督才來。在今日福音派基督教當中,千禧年前派的說法是非常占優勢的,雖然不是全部,但是有壓倒性的優勢,為多人所主張。

我想最初有名的千禧年后派者,就是奧古斯丁(St.Augustine)。千禧年后派主張現在的世界上工作者勢力;傳福音的工作,宣道的工作與基督教的教育,福音的廣傳,將要成功的擴展到世界各地;世界雖然不能全部,但大部分將歸向基督;雖然那些惡人和不信的人還是在那裡流連,但我們終將有一個基督教世界;此后要有這裡所說的罪惡的爆發,那是撒但“暫時”的得意,在這個期間有一個大的反叛,反對基督和他的國度,其后就有基督第二次再臨,要停止這一類的抵抗,然后開始永世,新天新地。這是正統的千禧年后派。現在我且提出兩三個著名人物,他們是在基督教歷史當中持這種說法的︰本仁約翰(John Bunyan),他是《天路歷程》的作者,還有伯特納博士所著《千禧年論》(The Millennium)一書。幾年前在美國有信正長老會死去的凱克(J.Marcellus Kik)有一次對我說︰“你如果是個千禧年后派,則那日就要來臨了。”于是我說︰“不錯,我現在不跟你爭,不過我還沒有信服。”最近由英國蘇格蘭的真理之旗出版社出了一本《清教徒的盼望》(The Puritan Hope),作者為慕雷依安(ILain Murray),對聖經有很深很透徹的研究,也是代表千禧年后派的預言看法。他的意思是說,在耶穌第二次再來之前,必有一個大複興,這個複興是如此的偉大與有效,范圍是如此的寬廣,以至于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歸信基督教。共產主義要放棄他們的主張,相信福音派的信仰等等。雖然這點很難令人相信,但是你要記牢,你不能夠從《時代雜志》上得到你所要信仰的神學。

最要緊的,你要從聖經上得到你需要的神學。在表面上看來,基督教似乎是毫無功效,但這不過是暫時的,上帝為未來所有的計劃,仍然行在我們的前頭,是我們的目光所看不見的,就是論到世界的大複興與全部多數人的悔改,都是在基督再來以前。這種看法是對呢還是不對呢?這並不能,也不應根據目前你所知的時事來判斷。事實是,現代世界是敵基督的,這件事的本身,並不能使你決定不相信預言的千禧年后派的看法。我也不相信,但不論你是什么結論,你應當以聖經為根據,那才是我們信仰與生活無謬的準則。

第三個看法就是一般所說的非千禧年派(Amillennial),這個名詞是語言學上亂造的。你看這外文名字的前面有一個A,這是從希臘文來的,意思是“不”;第二個部分是拉丁文,就是Millennial。這就是語言上的一個雜婚,所以非千禧年就是沒有千禧年。這種看法主張在啟示錄這裡所描寫的,並非世界歷史的發展;實際上這一千年與在督作王一千年,是在複活以前天上一段過渡時期,論到這個世界有聖經的預言,說到基督福音不斷成功,但你也必須將它與聖經預言中說罪惡不斷增長並看才行。惡人和誘惑人的越來越多,時候要到,人們要厭煩純正的道理等等。很多主張非千禧年派的人,說千禧年后派是想越過,或輕看聖經中罪惡要增加的預言,在我們研究本書的時候,已經提到過這一類的事,即獸與假先知等等,我們是在基督再來的時候被處置,似乎並非由于傳道宣教的成功。以上是非千禧年派的看法。他們主張撒但的作為有很長的時間,但大部分受到限製。可是在這長時期的末了,它必須被釋放“一會兒”,可能我們現在就在撒但那“一會兒”的邊緣。我們看見不信與邪惡如此猖狂,達到極點,基督教與聖徒在受教育的知識分子中間的感化力,大大受到挫折和限製。以后我們要仔細討論每一派。

關于前千禧年派,你應當知道分為兩派,就是新派與舊派。一百到一百五十年前,有一位德國學者名斑格(Bengel)和一位英國學者名阿弗亨利(Henry Alford);后者是一個很愛主的人,是英國聖公會的會友,他寫了全部的新約注釋,至今天仍然很有價值;這兩個人都是舊派千禧年前派的,他們的看法是在基督二次再來與審判之前,地上有一千年的國度。斑氏和弗氏以及歐洲的舊派千禧年前派者(多是英國及歐洲大陸人),其主張不象美國千禧年前派,滲入了猶太人的色彩。我認為這是錯的,但比較起來並沒有多大損害。最近市上出了一本書名為《過去的偉大地球》(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代表了美國式的千禧年前派,有非常濃厚的猶太色彩。這種說法主張猶太人將來要統治世界。前《永世月刊》的總編輯巴毫斯博士,是費城人,我在中國東北齊齊哈爾傳道的時候,他曾經來拜訪我們,我帶他到街上觀光,路過一家百貨店,我就說︰“這個店鋪是兩個從俄國來的美國猶太人開的,這兩個人離開東北回美國住了一段長時期,歸化成美國人,持有美國護照,又回到東北來開這間百貨店。他的名字是司特令(Sterling)。”巴毫斯說︰“你去告訴他們,猶太終將統治世界。我領了不少猶太人歸向基督,告訴他們說,聖經預言他們將來要如何如何。”當時我不愿給巴毫斯博士一個難堪,但是我也不打算把這件事情告訴猶太人。猶太人應該知道的,並不是將來他們要統治世界,應當告訴他們的乃是他們是罪人,要流淚悔改,來信基督,這是逾越節上帝羔羊的真正應驗,他是彌賽亞,而非信猶太人將來的預言。這一類的信仰司可福聖經中也有。達秘司可福的見解,通常稱為時代主義派(Dispensationalism)。達秘(John Nelson Darby)是英國人,生于十八世紀初,是普裡茅斯弟兄會(Plymouth Brethren)的。他原屬聖公會,后來離開,因為他不相信教會與政府的聯合,也就是他反對政教合一。有一段時期,他在愛爾蘭天主教信徒中間,作了一些非常驚人的宣教工作;據說天主教徒改信基督教,大約每禮拜八百人,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后來忽然間他感覺到加入聖公會是錯的,他好象使徒保羅一樣進入阿拉伯,這是一種象征性的說法,于是他退修幾年,專門研究聖經。等到他退修完畢,他就發表了達秘派的時代主義,就是把世界史分成七個階段,主張在每一個時代當中,上帝都根據不同的原則來對待人類。這七個是︰無知時代,良心時代,人治時代,應許時代,律法時代,恩典時代,和國度時代。因主張有不同的原則來對待人類,甚至說人得救的方法也各異,這是達秘的看法。達氏的影響極大,著書四十余冊,學問非常淵博。他成為普裡茅斯弟兄會的創辦人之一。這個普裡茅斯弟兄會是一個基督徒團體,中國教會聚會所的創辦人倪柝聲最先與這個團體發生關系。這一派在美國是由司可福(Cyrus Ingerson Scofield)傳入,他是美國南方人。南北戰爭時,他是南方聯軍的一位軍官;戰后他就成為一個律師,在華盛頓執行業務。在他當律師的期間,他是一個酗酒的人,這對他沒有好處。最后他由于另外一個基督徒律師個人的見証而信了基督。當初,這個基督徒律師始終不放過他,直到他悔改信主,于是司可福就成為一個非常堅固的福音派信徒;他自己也閉門一個時期,專門研究聖經。有一段時間他在達拉斯教會當牧師,后來他就離開教會,寫司可福聖經注釋。

司可福聖經就用英王雅各欽定本聖經,但是在每頁的正文之下都有注腳,有的差不多占去半頁的篇幅;其中有些相當有價值,是絲毫不能反對的。司可福藉著另外七個人的協助,出版了這一本司可福聖經。這些人都是受過高深教育的神學家,而司可福本人卻不是;他可以說在神學上是行伍出身。他很聰明,交上這些人,因為他們在基督教思想上比他強多了。 司可福聖經就以這些注釋問世了,其中有些注釋是很不錯的,但在另一方面,其中許多都很有問題,代表著他那七個時代的觀念;同時有些注釋含混不清,好象是說在歷史的不同時代中,有不同的救法。他在律法與恩典之間,在以色列與教會之間放置了強烈的對比。時代主義的銘言就是︰“以色列是以色列,教會是教會”。上帝有屬地的百姓和屬天的百姓;以色列是屬地的百姓,教會是屬天的百姓。另外又說在恩典時代中,沒有律法;在律法時代中,沒有恩典。當你斥責一個時代主義派的人,相信猶太人在舊約中得救是靠行為,他們立刻強烈地反對這一點,並且說除了靠基督的寶血外,沒有人能得救;可是另一方面,在司可福的注釋當中,卻暗示著這一個觀念,剩下含混未予解答的雙關性,他們沒有能力加以解釋。所以到目前來說,其記錄就是這樣。聖經的主題,並不是上帝計劃要拯救他的選民,聖經的主題是以色列人,教會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插曲。

在時代主義派當中有一些著者說,當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的時候,預言的鐘停止擺動,從那個時候,它始終沒有再擺動,等到教會所有的基督徒(一切重生的基督徒)被提離開世界以后,在那一剎那預言的鐘將再度擺動。上帝要把它重新撿起來,也就是在主后卅年所停止的再開始,並對付以色列人。以上這節書在司可福聖經中是沒有的,不過是時代主義派的作者都有這種說法。所以教會就變成為一個穿插的觀念。他們也主張,耶穌把一個屬世的國交給猶太人,但他們拒絕了,所以他們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因之國度的延期,是由于猶太人的拒絕。假如當時以色列人相信耶穌,國度就可以建立起來,以耶路撒冷為京都。這個見解的危害,就是說教會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基督的寶血就不是得救的唯一方法了。不但是我,就是比我更有學問的人,都曾經盡力想法解決這一點,卻未能在司可福聖經當中找到答案。

這一本司可福聖經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發行數百萬冊。某次我在堪薩斯城一個基督徒書局,看見書架上擺著司可福聖經,我就問書局裡的一位女士︰“你們賣司可福聖經賣得很多嗎?”她說︰“先生,我們賣的司可福聖經比其它聖經都多。”從我的觀點來看,司可福的廣告是不道德的;廣告上說這聖經有注釋,由牛津大學書局出版,此外就沒有別的字了。他們沒有提到這本聖經完全注重一個值得辯論的聖經解釋,它只在基督教思想史裡面占少數中的少數。你應當了解,美國時代派,或說達秘司可福派的千禧年前派一類的人,他們的見解是從啟示錄廿章中找不出來的。顯然它許多思想,都完全不能從啟示錄廿章中找到,他們是從解釋舊約預言而得到這些概念,然后他們胸有成竹,到啟示錄第廿章就以他們已經決定了的想法,來講聖經預言的性質與將來的事。不管你是否主張千禧年前派或其它,啟示錄廿章的解釋,確實要靠你對舊約的看法,因為它是從那裡來的。論到千禧年后派也是如此。你怎樣去看舊約預言呢?他們引証經文說到一個理想的國度,就主張神已經應許把這個國度給猶太人,並且主張這必須在地上應驗,而啟示錄第廿章的一千年就是要應驗的時候。對此事一個總括的答案是,舊約的應許是給信徒的︰一切對上帝的應許就是在基督耶穌裡都是“是的”和“阿門”的。神對不信的人或不信耶穌基督的人,從來都沒有應許任何事,因此不信的猶太人正象今日的以色列共和國一樣,不能夠根據舊約的預言要求任何事。預言是對那些與基督有生死關系的人所發的,對千禧年后派的解釋也是如此,多半要看人們對舊約預言的了解如何。獅子要與羔羊同臥;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將槍打成鐮刀,無人學習戰事。大地要充滿耶和華的知識,如同水遮蓋海洋,這是在聖經中所記載的,我可以再引証更多與此相似的經節。當然神的話是真實可靠的,當然神的話要應驗,但一般的千禧年后派人士有一種不知不覺自我假定的僭越行為,就是說這些事情必須在耶穌第二次再來以前的世界歷史中應驗,爭辯之點即在于此。聖經預言的性質,就是可以有多次的應驗,在歷史的時間范圍以外也可以發生,那就是說,在永世裡。這實在是可能的,所以如果認為耶和華的知識充滿全地,如同水遮蓋海洋,必須是在耶穌再來以前,這是無根據的說法,因為不一定是指這樣說的。在聖經中有許多例証,所說的預言只有解釋作永世才通。

彼得斯博士(Dr.Albertus Pieters),在他所寫的《亞伯拉罕子孫》的小冊裡說明了這一點,我想對我們有些幫助。舊約中的預言,往往都是以那位先知活著的當時情況說的。我不以為聖經中有關于飛機的預言,如果有的話,那當然是用馬車一類的名詞說的。所以他解釋說,預言的發出,是以先知當時的情形來用詞,但是在預言應驗的時候,則是用應驗時的情況來形容的。他又說,多年前一個人有一個兒子,他非常愛他的兒子,不愿這兒子抽煙,所以他說︰“兒子,如果你不抽煙,一直到你廿一歲的時候,我要給你一輛馬車和一匹馬,作為你廿一歲的生日禮物。”在那個時代,馬和馬車是很出風頭的。那時你帶女朋友出去,坐馬車比步行要好多了。這孩子很相信他父親,當然更想得到這個馬和車;所以他就遵守與他父親的協議,並等候這應許的來臨,后來就沒有抽煙。等到他廿一歲生日,吃早飯的時候,他父親說︰“你在房子前面草地上,可以看到你的生日禮物。”于是他出去看到一輛汽車。你看,父親應許的時代是馬車時代,但是在應許應驗的時候,已經到了汽車時代了。彼得斯博士說,你想這個小子會這么不識相的回到房裡,向他父親說︰“爸爸,你根本不能這樣作;馬車就是馬車,你並沒有說給我一輛汽車。你答應了我,如果我不抽煙,一直到廿一歲,就給我一匹馬和一輛馬車;我已經遵守了你的話,可是看呀,我所得到的卻是一輛汽車。你知道我是相信預言的字面解釋的,馬和馬車就是馬和馬車。爸爸,我要你把汽車拿回去,還是給我馬和馬車吧。”你以為這個廿一歲的青年,能夠拒絕不領受這部汽車,而甘愿要一匹馬和一輛馬車嗎?你想在那個時候,大家都開汽車去會女朋友,而這個人甘心愿意帶著女朋友坐馬車嗎?我可以告訴你,關于這一類的愚昧,我們可以說太死板了,這一位父親是不是真的應驗了他所應許的呢?假如這個父親真的在汽車已經流行的時代,還給他兒子一匹馬和一輛馬車,我們可以說他對他兒子的應許,並沒有真正的應驗,因不合乎當時的情況。假如他兒子真的從他父親得到一匹馬和一輛馬車,他就要十分的失望而灰心,因為在他十二歲的時候給他的應許,九年以后他廿一歲了,在這個時期,汽車不但已經發明,而且已經普遍流行,所以他父親才給他一輛汽車。我想那是很好的,只要不抽煙便可以得到一輛汽車。這是一個應許真正的應驗,說明聖經的原則,就是說在先知活著的時候,是以那個時候的狀況來宣布預言;可是當預言應驗的時候,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應驗,不管在這個世界,或是來世,或者是在永世裡。所以當舊約聖經說到有關把槍打成犁頭,並一定是說當完全國度最終來到時,他們要到鐵匠鋪裡去把刀打成犁頭;這乃是說到戰爭的止息。同樣地,不能說這僅限于歷史的時期,這是一種未經証實的假想。我曾經在教會聚會的時候,聽到有人敲打著講台說︰“聖經說,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那就是証明將來要有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這將要藉著聯合國來達成。”聯合國嗎?聯合國是無能為力的,連小國間的戰爭它都無法止息。但這可能是指著歷史的時間以外說的,終極的應驗是說到永世的;絕對的境界是在天堂,不是在這個世界。我們是走在成聖的道路上,但是我們不到天堂,是不能完全成聖的。

前面我們已提出千禧年國度的各個不同的見解︰前千禧年派,主張基督再來以后馬上就有千禧年國;后千禧年派主張先有千禧年國而后耶穌基督再來;非千禧年派主張根本沒有屬地的千禧年國。

此外還有一個見解,實在不應稱為基督徒的見解,那就是所謂的偽千禧年后派。此說幾年前在受影響的教會中仍很流行,不過今天來說並不象以往那么樂觀了。此偽千禧年后派的意思是說,千禧年國所包括的事情,就是社會安全的增進,勞資間關系的調整,世界和平,聯合國以及各種有關人類進步的事情。美國有一份刊物在芝加哥出版,名叫《基督徒世紀》,是一份新派的刊物,可作為突出的例子。這個雜志主張,我們沒有理由假定基督會再來,就是他實際被眾目所見地來到;基督天天在勞資之間的關系增進上再來。我本人不相信這種關系的增進,但是《基督徒世紀》是這么說。這就把耶穌千禧年國給曲解了;也可以說這種說法把基督徒的進步,化成了一般性的施政,太注重社交生活並以人為中心,因此不能以神為中心,其目的乃是想改善民族等類的關系。但是有一些事情在教會發生,例如有影響力的團體,可以影響大眾的輿論,因而帶來社會的改變,就好象有些較大的宗派一向嘗試去做的事,但這根本不能稱為千禧年后派。純正信仰的千禧年后派主張者,就如奧古斯丁,本仁約翰,華非德,以及凱克等人相信耶穌基督的再來;他們相信基督會駕著天上的雲親自再臨,正如門徒看見他升天的情形一樣,當他來的時候死人要複活,世界要受審判。信仰純正的千禧年后派相信這些。其實偽千禧年后派根本不是基督徒的觀點,乃是人類進步的觀點,根本與聖經無關,而是與達爾文有關,是達爾文主義,或者說是進化論的一種社會進步觀念,謂人類的進步是蒸蒸日上。偽千禧年后派敗壞了千禧年后派相信聖經的基督徒的好名譽。如果你提到千禧年后派, 馬上有很多人想到前面所說的這一套,就是《基督徒世紀》雜志所代表的思想,那簡直就是以人本主義來代替基督教,根本不是我們所講的內容。

現在,首先我要提出在啟示錄十一章到十四章與廿章之間顯著的平行。在啟示錄廿章這裡我們看到撒但被捆綁,以后有一段很長的時期,一千年或是很長的時期;在此期內它的活動很受約束,因此教會多能自由到各處去傳揚福音,此后就是撒但“暫時”被釋放,在這段期間有一個很厲害的戰爭抵擋神,這就是聖經所說的歌革和瑪各。我確實知道這場戰爭與以前所提到的哈米吉多頓戰爭是同一個,在此以后基督就要在榮耀裡降臨,止息這場戰爭,死人要複活,世界要受審判,這是啟示錄廿章。無論如何,與啟示錄整本書的了解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我們不能斷章取義,只看啟示錄廿章;在本書中我們一再看到這平行的原則。啟示錄的記事是一連串的方式,基督的再來或世界的末了都有連帶的關系。現在我請讀者注意幾件事。在啟示錄十一章到十四章的記載與廿章的千禧年,雖則平行但所用的文字卻有些不同。第一,啟示錄十二5說︰“婦人生了一個男孩子,是將來要用鐵杖轄管萬國的;她的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裡去了。”這節經文與耶穌升天有關。“婦人就逃到曠野,在那裡有神給她預備的地方。”所以,在基督升天以后,上帝是會保護教會的。現在再看十二14︰“于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婦人,叫她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裡被養活一載二載半載。”脫離蛇或是撒但的毀滅力,這是指撒但在基督升天后被捆綁,無法有效地抵擋教會的工作。在十一26和十二14,你可以發現,當撒但的勢力被捆綁的時候,教會就產生長期脫離撒但的勢力的構思。十一25︰“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為這是給了外邦人的;他們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我要使我那兩個見証人,穿著毛衣,傳道一千二百六十天。他們就是那兩棵橄欖樹,兩個燈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若有人想要害他們,就有火從他們口中出來,燒滅仇敵;凡想要害他們的,都必這樣被殺。”(本文筆者認為,這四十二個月或一千二百六十天象征在基督升天和再來之間的整個時期,或者接近整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之內,教會能夠不顧一切困難的去完成偉大的使命。這兩個見証人所作的見証,沒有人能夠阻止,直等到他們的任務達成;脫離蛇的勢力,也就是撒但的勢力受到約束。此后就是短期的逼迫時期,與啟示錄廿章所說撒但“暫時被釋放”相平行。注意十一7︰“他們作完見証的時候,那從無底坑裡上來的獸,必與他們交戰,並且得勝,把他們殺了。”十三7︰“又任憑它與聖徒爭戰,並且得勝。也把權柄賜給它,製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這兩個見証人從地上失蹤了以后,就出現了非常神秘的獸。此后就是基督唯一的一次再來,要審判世界。十一1718︰“昔在今在的主神,全能者阿,我們感謝檷!因檷執掌大權作王了。外邦發怒,檷的忿怒也臨到了,審判死人的時候也到了;檷的仆人眾先知和眾聖徒,凡敬畏檷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也到了;你敗壞那些敗壞世界之人的時候也就到了。”然后十四1415︰“我又觀看,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著一位好象人子,頭上戴著金冠冕,手裡拿著快鐮刀。又有一位天使從殿中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著說︰‘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基督再來的唯一使命就是審判。

 現在我們來看啟示錄廿章,我們將要更詳細地看到兩者之間的平行性。第一我們在頭三節中看到撒但被捆綁,被放在無底坑中用大鎖鏈鎖著,它受到約束,不能再迷惑列國。第二、三節是地上教會長期掌權,並脫離了大逼迫。“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它捆綁一千年,扔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須暫時釋放它。”

主張千禧年前派見解的人,往往照字面來解釋一千年,一千年就是一千年。但是我們也有相當的理由不作這樣的解釋,關于這一點我們以后要詳加討論。我們可以這樣說,十乘十乘十也就等于一千年,我相當相信這一點。就是說,幾乎可以確定,一千年是代表十乘十乘十的。十在聖經中是代表完全的數目,而三是代表屬神的數目;所以神完全的計劃,即教會在地上有她傳福音的時代,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計劃要繼續下去,直到工作完成。這件事就成為三個十或一千所代表。以后我們再看這是一種象征性數目的理由;但這是指著整個福音時代,就是從耶穌基督發布往普天下傳福音的大使命,以后被接升天,眾使徒仰望之際,直等到他再來,也就是在撒但“暫時”被釋放之前的這一段時期。

四節到六節︰“我又看見幾個寶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並有審判的權柄賜給他們。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証,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象,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它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複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這是頭一次的複活。其余的死人還沒有複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在頭一次複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當撒但被捆綁的時候,它也就在地上停止了一切反基督教的活動,與此同時被殺之人的靈魂,他們是一個代表的團體,在天上與基督一同作王,說這話時他們還活著,正如領受頭一次複活一樣。

在啟示錄廿章以后,又提到很厲害的逼迫,第七、八節︰“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撒但被釋放以后,就是一個短暫的很厲害的逼迫時期。撒但率領歌革和瑪各的軍隊,有些千禧年前派和時代主義派信徒在這一點上大事造作,非常地認真,在西伯利亞等地找出一些默默無聞的城市,名字叫歌革和瑪各。我認為歌革瑪各現在已經不複存在了,但是在舊約中歌革瑪各是抵擋以色列的兩個強國,在地理上來說,距以色列的邊境很遠。歌革瑪各的特征,就是它們是抵擋基督教的勢力。我認為要把歌革和瑪各在蘇聯或什么地方給認出來,是沒有意義的,這僅是一種猜測而已,其實也毫無益處,因為靠不住。在這裡說到他們聚集在一起,要抵擋基督教會。或許不一定指軍事上的沖突,而是與屬靈界的事的全面斗爭,或是文化上的,也可能是在政治上抵擋教會。關于哈米吉多頓之戰也是如此。

在啟示錄廿11,我們看見唯一的一次基督再來,這一次的再來是為了審判。有一個白色的大寶座,他坐在寶座上等等。基督第二次來與十一章到十四章所記載的相符相同,現在我們再回到啟示錄廿章的開始。你知道那些堅持按字面解釋千禧年國的人,以為自己比那些不按字面解釋的人更敬虔,且忠于聖經。我曾經聽見有些人,其中多半是一些不太懂的人說︰“聖經說什么我就信什么,從創世記一章到啟示錄廿二章完全按字面接受。”當然他們不可能這樣去作。當耶穌說我就是“門”,當然那不是說他是用木頭造的。在聖經中有的你無法完全按照字面接受,顯然聖經原意也非如此。后來有些人把這種見解加以修正, 聖經應當按字面接受,除非不能按字面接受;如果你能按著別的方法解說,你就那么作,否則的話,聖經所記載的話都要按字面來接受。他們是這樣解說聖經中的話,就如錫安這個字,意思是代表教會;他們說,錫安就是錫安,錫安是在耶路撒冷山上,主耶和華的聖殿要在那裡重建。在新約中如何了解舊約的預言呢?在此將要看出聖靈根據他以前所寫的范圍解說。有關于國度的題目,在預言中論到的,都必須用靈意來解說。錫安的意思當然是教會。並非指在耶路撒冷的小山或大山,新約中也如此使用,並且說到︰“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來十二22)。有些事在聖經中明顯地是可以按著字面來解釋,歷史的陳述原是要按字面來領受的。在創世記中說到最初的人類始祖是亞當夏娃,那意思是說人類的始祖是亞當夏娃,並不是別人。當聖經說到掃羅是以色列的頭一位君王,那意思是說他是以色列的頭一個王。耶穌降生在伯利恆,伯利恆就是耶穌降生的地名。但是關于國度未來的預言,不能只是按字面的解釋。當聖經說到基督要親身帶著肉體的樣式再臨到世界,那意思就是象他在使徒行傳第一章按字面的解釋,“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這話是說得最清楚不過了。所以耶穌不僅僅是屬靈的再來,而是帶著身體親自再來。

啟示錄廿章的記載不應當照字面來解。第一,這天使手中拿著無底坑的鑰匙,並有一只大鎖鏈。無底坑在希臘文是abyss,就是后來所說的地獄,但在審判日以前的時期叫無底坑。天使手中有一條大鎖鏈,你能用鎖鏈來捆綁撒但嗎?這條鎖鏈是用什么造的呢?能夠捆綁魔鬼嗎?你或者想這條鎖鏈是用金剛砂的鑄鋼作的,或者什么樣的鐵鏈才能夠捆綁撒但?明顯可見這裡的意思是受約束。可是魔鬼是一個靈體,它並沒有身體,你不能把一個靈用繩捆綁起來。馬丁路德以為他看見了魔鬼,他是在一種精神緊張的情形當中;有人說這是一種幻覺,我不知道,他或許看見了魔鬼,總之他以為他看見了。當他被監禁在華特堡的時候,他的仇敵在全國各地口口聲聲要除滅他,他以為看見了魔鬼,他用墨水瓶打過去,這瓶在牆上摔破了。如果你到東德游歷,你還可以看見華特堡牆上墨水的污印。無疑這墨水對魔鬼毫無影響,如用以出版基督教的書刊,或許還能阻擋撒但勢力的進行,但不能用墨水當兵器。因此這裡所說的鎖鏈,手中拿著鑰匙來捆綁撒但,不能按著字面來解釋,因為撒但是一個靈體,並沒有肉體。

第二是一千年。我們曾屢次聽見一千年的意思就是一千年,如果你不相信千禧年國,你就是否認聖經的真理。讓我們指出約翰所看的是異象中的一部分,使徒約翰看見了整個千禧年。在異象中看見一千年過去要費多少時間?我看啟示錄廿章的前三件事︰他看見撒但被捆綁,他看見它被捆綁一千年,然后被釋放。你或者說在異象中的幾件事,就算是代表千禧年了,但是你要記得,啟示錄這本書滿了象征與象征性的文字。我僅僅再提出三個象征性的數目︰七4說到以色列支派的封印,以色列支派的總數是十四萬四千。十四萬四千當然是一個象征性的數目,這也許是為神所知道的被揀選和被救贖的人的確定數目。聖經記載這個支派一萬二千,那個支派一萬二千,依此類推,這只不過是一個象征性的數目,不止是十四萬四千。又有幾次,當你看啟示錄的時候,說到三年半,或者是四十二個月,或者是一千二百六十天。當你仔細研究的時候,你就發現這都是指著一件事說的,三年半或者四十二個月。根據上下文,並不止三年半,而是指著一段長時期說的,或許是從基督升天直到他再來,全部基督教時期說的。這些數目應當被看為象征性的數目。另外有三處說到神的七靈︰一4;三1;五6。根據基督教三位一體的教義,神只有一位,神以三個分開的位格存在。位格這個名詞不太合適,最好應當說意識中心,就是三而一的真活神,但這三處提到上帝的七靈。從哪裡來的上帝的七靈呢?回教的穆罕默德說基督教相信三個神,他們是誰呢?聖父、聖子與聖母瑪利亞!從哪裡得到這個七呢?七這個數字在聖經中代表完全。這七的意義大概是如此︰上帝各方面的榮耀與活動和關系,稱為上帝的七靈;這並不是在數目上的七有什么意義。

現在我們再說一說撒但受捆綁的性質︰“扔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須暫時釋放它。”很多人曾經念過這節聖經,就以為撒但受到捆綁毫無作為。假如你按字面來接受鎖鏈、封印、鑰匙的意思,你可以說撒但被關進一個冷藏庫裡,它完全不能動彈,所以它在人間沒有絲毫的活動。撒但及其國度,也就是與它聯盟的惡靈,其中由撒但為首,在各方面影響著人類。撒但能夠試探人,它能夠附在人身上,至少在聖經時代有些人被鬼附著,以致侵害他的人格,甚至于使用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系統作惡;撒但也能夠欺騙列國。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指撒但全部的活動,或是撒但的一般惡行,而是特別指它欺騙列國這個主題而言。撒但就在這一方面受到捆綁,藉著無底坑、封印、鑰匙與鎖鏈,叫它不再去欺騙列國,在這段時期內它不再欺騙列國。所謂欺騙列國是什么意思呢?這可以由它被釋放以后所作的表現出來。它不再欺騙列國,直等到一千年完了,以后它暫時被釋放,如果你再念廿78︰“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此后繼續說到撒但全面攻擊基督徒,是史無前例的。全面的攻擊意思就是說它率領所有的惡勢力,攻擊基督教和真教會,以及上帝的聖徒。那就是它釋放時所作的事,也就是它被攔阻,受捆綁的時候所不能作的事。自從撒但在伊甸園引誘亞當夏娃犯罪以來,今天在這世界中它所作的惡人,是多得不可勝數。但這全面的攻擊基督教,就是當一個人成為基督徒時,就引頸受戮而成為一個殉道者,現在撒但還沒有被允許去作這種事。耶穌有次對他的門徒說︰“我曾經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象閃電一樣。”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升天,使撒但無法施展,叫它所能作的受到限製,它還不能夠全面性的攻擊基督教。你或許說羅馬帝國的逼迫與這事很相近,實際卻並非如此;在主后最初三百年間,情形的確是很壞,有的時候作基督徒非常困難。在另一方面來說,這種情形並非普世的;世界上總有其它的教會享有自由,而且繼續增長,例如愛爾蘭就從來沒有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有時當逼迫沉寂下去的時候,可以說教會絲毫沒有受到損害,或者說有的地方受到迫害,另一個地方沒有受到迫害,所以教會可以生長,正如第三世紀末,在主后二百年時特土良說︰“殉道之人的血是教會的種子,殺了一個十個就出來,殺了十個有一百個出來,殺了一百有一千個出來,為基督的福音殉道。我們是屬于昨天的,然而,在羅馬帝國大小城市中,沒有一處沒有光榮殉道者的墳墓。”所以羅馬的迫害並沒有把基督教從世界消滅。反而是基督教勝過了羅馬帝國,並不是羅馬帝國勝過了基督教。按照世界列強來說,羅馬帝國早已經滅亡了。然而基督教會反而愈來愈有勢力,影響力愈來愈大,一直到最近。

所以我們認為撒但被捆綁的意思,是阻止它不去使用催眠術迷惑世界列國,給世界人民洗腦,或去全面攻擊基督教,對教會來說這曾經是一個長的時期,比給教會傳福音,推行基督教教育,並宣教工作及見証的一千年長得多,而這些工作比一般人所想的要成功得多,這些事情一直繼續到今天。可是有跡象顯示,今天情形有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不要說得太武斷,很可能我們是在撒但暫時被釋放的邊緣;不信在人民的心中越來越猖狂,傳福音的門逐漸被關閉,居高位的人逼迫基督教,世俗主義與無神主義正方興未艾,大有勢力,不象從前那樣;所以我們或許是在撒但被釋放,開始全面性攻擊基督教的邊緣上,也就是說這個時期不久就要來的。這個我也不知道,我不希望這樣,但是很有可能這樣;在這個時候,教會雖然有她的毛病與弱點,可是卻很有能力與影響力。

《昨日與今日的耶穌》(Jesus Yesterday and Today)的作者科維格博士(Dr.Samuel G.Craig)問了一個問題︰“基督教失敗了嗎?”不信者說基督教已經失敗了,他說基督教沒有失敗,而且很明顯地是成功了。如果你要証明,你可以把現在基督徒的一切軟弱失敗和錯誤,與基督降生前來比較,你就可以看出基督教已經造成了很大的不同。第二,把世上基督教傳入很久並有相當影響力的地方,與那根本沒有受基督教感化的世界各處相比較,你就能看出不同之處,你就可以看出來到底基督教是不是失敗了。這是關于某些地方的光景來說,那么我認為有一段時期,撒但的確在這方面受了捆綁。但是這一段時間,被一些自認為對預言有了解的非千禧年派的人,說成幾乎是從基督複活到基督再來時為止。別的人則主張這段時間,是從羅馬帝國的迫害到基督再來時為止。按羅馬帝國逼迫基督教差不多有二百年;當君士坦丁當皇帝的時候,是主后三百一十二年,羅馬停止逼迫基督教。君士坦丁是一個很有問題的基督徒,但人稱他是一個基督徒皇帝,他下了一個命令,叫一切逼迫基督教的事情停止。君士坦丁死后,有背道者朱利安繼位,驟然震怒,這一次的逼迫基督教為時很短,不過一年而已。此后再沒有全面性的攻擊基督教,這或許就是千禧年的開始,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居住的時代。我們現在正生活在千禧年國之內,或許撒但被釋放的時期已經臨近。此時說到一節到三節正是在地上所進行的一切事情,而四節到六節則是在天上同時所進行的︰被救贖者的靈魂與基督一同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