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 天 新 地

廿一18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為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廿一18)

在此我們預先看見了我們永遠的命運,可是由某方面看,也是現在的。在某一種限度中,我們今天就能夠享受這裡所描述的事,即如“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要作我的兒子”,這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是實在的,但是最終的應驗,要保留在永遠的國度裡。今天我們是隔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但是我們享受與神的交通,一切其它別的事情仍然遭受破壞。只要我們在今生活著,我們的周圍環境受到罪的影響,而且罪也仍然存在我們裡面,還有痛苦、疾病、肉身的死等事情,我們命運的至終應驗仍在將來。“我看見新天新地”,有人指出這裡所說的新字並不一定是絕對的新,而是更新;新是新,但並不完全是舊東西的更換,意思不是把舊有的東西完全毀滅,以新的來代替;而是說罪的影響得到完全的更新與潔淨,予以焚毀和移除,從那個觀點來看是新的。我不認為這有什么絕對的定案,我認為在這件事上,須作一個大膽的、武斷的宣布,主張這方面或主張另一方面;當然這是見仁見智的事。在聖經中有的地方是指著這一方面說的,又有的地方是說明那一方面,以后我們要看一看這兩方面的說法。事實是這裡所用的字是Kainos,譯成中文就是“更新”的意思,而非neos“絕對的新”,我們要看兩三處的聖經。首先我們看哥林多后書五17,你可以看出在這裡所說的,是世界系統,或者說是宇宙,或者是地球系統,對每個基督徒來說都是真的,多少都有這個意思。“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假如你是基督徒,你就是一個新造的人,你信主以后成為新造的人,那么你是不是和以前那個人一樣呢?當然你是這樣;當你剛剛生下來的時候,頭一次在醫院裡登記你的名字; 當你成為一個基督徒的時候,在你個人方面來說,你沒有什么兩樣吧!你屬靈的道德生活重新得到調整,被聖靈的能力引導得到一個新的方向。從此你是為上帝而活,不再遠離上帝。你可以說對那些基督徒而言,舊事已經過去,一切都變成新的了。凡是真正悔改的人,沒有一個還愿意喜歡去過在罪中的生活。由于偶而的軟弱,他可能還犯過去犯過的罪,但后來確實是感覺到有罪。舊事已經過去,一切都變成新的了。等到你到了天堂以后,就不再如此了,這類事的開始是在地上,就是當你成為基督信徒的那一刻。這種事情的發生,也許是突然的,也許是逐漸的,但不要忘記,有突然悔改經驗的人,往往推測別的人也應當有同樣悔改的模式,如果他們沒有,就說他們沒有真正的悔改,這是不對的,這是很普通的情形。加爾文約翰是一個突然悔改者,所以他就用突然這個字;神感動了他,使他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大數的掃羅在大馬色的路上,有一個突然間的改變信主的經歷。他離開耶路撒冷的時候,手裡拿著官府的文書去捉拿一切信基督的人,他是一個邪惡的罪人;但是當他進入大馬色的時候,他已是一個被救贖的基督徒了。還有別的人生在基督化家庭裡,在基督教的家庭中長大,他們記不得什么時候接受耶穌為他們的救主;但最重要的,並非是他們悔改信主時心理上的悔改的型態,而是那悔改的事實。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如果你真是一個基督徒,你就有這種經歷。 不一定在今生絕對完全;有些過去的舊事仍然推著你,如果我們誠實,我們就會承認有這種事。雖然我們還不能完全領受那新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期待在天堂裡找到,象啟示錄這裡所描寫的。可是我們應當注意,在個人基督徒生活上面,或就世上整體的生活而言,其間是平行的;舊事已過,都將變成新的了。

神學家們曾經辯論,究竟只是地球的型態要被更新,或者是說型態和物質都更新。這件事情的辯論,但對我們基督徒來說,並沒有多大的關系。神造這個世界是從無中造出有來,要更新也好,再造這個世界也好,這兩樣對上帝都不困難。我不認為這件事對我們會成為一個實際問題。假如你到了天堂,你會因世界是更新而不是重新造的,就不快樂嗎?或者是非要有一個新造的天地,你才快樂呢?我認為我們在天堂要想的是另外的事,而不是這一類的問題,這是一個專門性的問題。一張一百塊錢的鈔票,和十張十塊錢的鈔票,你想要哪一種呢?

有兩處平行的聖經章節與啟示錄這裡所說的有密切的關聯。以賽亞書六十五17(確信當約翰被聖靈感動寫啟示錄的時候,在他心裡一定有這一節聖經)︰“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這裡也不太確定,到底是把舊的重新造過,或者是一個全新的。新天新地是完全的替代舊世界,舊的限製與邪惡將漸漸自心中消失。同時你可以知道這世界上的憂愁痛苦已經過去,如果你在基督裡,過去已成泡影,不再被記念,神在你生活中賜給你快樂的事情,我確實相信你會永遠地記念,但是過去的痛苦、眼淚、一切的妥協等等這些事情,等你到天堂的時候,已經不再記念了,這是天堂的福份之一。把罪惡的事情忘記,就是神醫治地上痛苦的最好方法。另外一處聖經是在彼得后書三13︰“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根據他的應許,彼得毫無疑惑地往后指著以賽亞書這一節聖經;這個應許就是這樣,在舊約中沒有其它章節比這個說得更直接更清楚明了,雖然也有那個意思。但的確彼得是指著以賽亞六十五章說的。我們仰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這是我們永久家鄉的特性;是義人的家,惡人不能夠在那裡存在。如果你看彼得后書上下文,就暗示著新天新地是完全新的事實。那裡說到凡有形體的都被烈火熔化,天既然被火焚燒就消滅了,所有地上一切的事情都被消滅了。天必有大響聲廢去,地上凡有形體的都被烈火消滅,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如果這只是比喻說要潔淨世界,對我來說這是很強烈的話,聖經權威者對這段聖經的解說意見各殊,所以我在此把這個問題暫先擱置。他們在聖經別的地方也是不同意的;例如耶穌說︰“天地要廢去,但是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另外一處我們念到神的話,說天好象衣服被卷起來,但是上帝仍然存在。所以這實在是可能的,但是還有待辯論。

我要指出啟示錄廿一、廿二章和創世記一到三章是對比的。在創世記一到三章記載著原始的天地以及人類,當然是罪的開始,墮落使人與神的關系斷絕,罪被引入及其結果,道德的惡與物質上的惡。在創世記一到三章可以看到人犯罪抵擋神,當然是經由撒但的試探,犯罪得罪神的卻是人。撒但並沒有強迫亞當夏娃去犯罪,如果撒但真是強迫他們兩個去犯罪,上帝就不能責問他們了,撒但所用的,只不過是誘惑引導他們到罪惡。所以你在創世記前三章看見人們因墮落遠離神,而受咒詛,這整個的世界系統也受到咒詛。創三1719︰“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因為人背叛抵擋神,所以受了咒詛,不但如此,就是自然界環境(如果你真想要現代化,當你對青年人講的時候,用社會形態學來代替環境二字),就是上帝所造的是完全的,但是因為人類犯罪的緣故受到咒詛。這世界系統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世界系統倒是沒有什么毛病,出毛病的就是居住在世界的人。上帝造世界的時候原初並沒有這個意思,而是人犯罪所致,這就是環境污染的起頭。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回塵土,這就暗示說,直等到萬物的終局,這世界上的人與自然要有一生之久的掙扎。你知道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犯罪之前,如果他們想吃早餐,他們可以從樹上摘下兩只香蕉,但是此后,“必汗流滿面才能糊口”。聖經沒有說︰“你必汗流滿面以至餓死。”卻是說你要作苦工才能生存,要為生存而競爭;你知道世界有大半的人受到飢餓的威脅,餓死近在咫尺,因很難得到食物,凡能得到的東西,他們都拼命去爭取。

人抵抗自然的這一場斗爭,至終自然要得勝。“直等到你歸回塵土,你從塵土而出。”人必朽的身體將要歸回塵土,因為人是從土而造,那是今生。如果這是聖經的結束而非起始,我們將要絕望,毫無安慰。當然這不是聖經的結束,這只不過是一個起頭,這是出發點。神的計劃是從那裡開始的,但沒有停止在那裡;說“你必要歸回塵土”的同一位神,也打發女人的后裔來毀滅那蛇。這是我們的希望,是被罪所造成的黑暗中的一線曙光;聖經中其余的記載,就說到神如何消除罪所造成的破壞。由于罪所造成的后果帶給人類很大的禍害,非社會工作所能救助,更非政府撥款能辦到;唯有神之子耶穌基督救贖工作才能成功。在啟示錄這裡看見一點亮光,當然與那將來最后要看見的比較,我們就現在的情況中所看到的還是有限。

人因犯罪就想躲避神的面,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避神。最有意思的事就是亞當夏娃想要躲避神,他們象頑皮的小孩子,想要逃避父母的責打一樣,亞當有一個有罪的良心。所以在神與人之間有了隔膜,有了距離,這件事在整個歷史當中一再重演,如果你是在基督裡,你有消除這一點的原則。你是一個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你已被宣布為義,因信稱義(羅馬書五1)︰“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但是罪的影響已經在神人之間放下了一個障礙物。罪使神與人隔離,在亞當和夏娃中有了分野,使人與自己分離;所以在人心中有掙扎,就是舊性與新性的對抗;最后是靈魂與身體的分離,至終是天堂與地獄的分離。上帝的意思要把這種隔離的情況解除,假如你是基督徒,你已經開始了這個過程。但是正如在創世記中所記載的,亞當與夏娃想躲避神,好象頑皮的孩童藏在園裡的樹木中,所以在啟示錄裡人又恢複與神的交通,並且神的帳幕在人間,與人同住。

廿一2提到聖城新耶路撒冷從天堂、神那裡降下,預備好了,就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這裡的新婦與大淫婦完全是一個對照,正如我們在以前啟示錄中所看到的。這是新婦,是基督所救贖的團體,他自己的百姓。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亞當與夏娃想逃避神,罪人始終是想逃避神的面,他們不敢見神,因為那是痛苦的,但當神救贖的工作完成的時候,人與神要絕對的交通、平安,和諧相處。在摩西領導之下,出埃及的時候以色列人所造的會幕,比較今日的教堂來說算是很小,除了祭司進去以外,裡面沒有地方讓崇拜者敬拜神。在聖所的后面有一個幔帳,幔帳之后有至聖所,只有大祭司在贖罪大日的時候,每年進去一次,而且必須帶著血進去,撒在約柜上。約柜是用金葉包的木箱,裡面藏著十條誡的原版,還有以色列歷史中的一兩件東西;在其上有基路伯代表著神的寶座,明顯在歷史某一個時期這裡有榮耀的光輝發生。基路伯代表神的寶座,在他代表道德律的石版上。神的寶座是以公義為根基。大祭司洒血代表神平安和好地住在百姓中間,雖然百姓破壞了律法,因為流血的緣故已經為有效的贖罪預備妥,也就是說為罪有了和解。所以神才能和和平平地在百姓中居住,因為受到侵害的公義已經得到更正,已經贖罪之血就消除,那個血就是牲畜的血(這牲畜的血就代表耶穌基督的血,能救我們脫離罪惡)

在天堂我們看見這一切的應驗。以色列造會幕所用的一切材料都非常珍貴,很多的東西是從埃及運來的。你知道埃及人給了猶太人很多金銀等物,所以他們為敬拜神而建造了會幕。雖然這不過是在地上人所能造的會幕,在其中神屈尊地用了幾年,這其中滿了意義,與以色列人有很多的好處。但是在啟示錄那裡所看到的事情,是出埃及所造會幕預表的實現。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神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這是恩典之約觀念的應驗。我們再回到創世記第十七章,神向亞伯拉罕顯現,第七節︰“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這約的關系是一個不可破壞的宗教的約束,為神所立,並為神所保証;因為他是我們的神,我們是他的子民。

假如我們與神在這種關系中,在今天來說,這就是真的。耶穌在設立晚餐中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新約,另一方面是恩典之約的最終應驗,將是絕對的完成,直到永遠;所以我們在這裡念到︰“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廿一3)

現在看到我們永遠命運的福氣,我在大學曾教過一門課程,名叫比較宗教學,是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研究世界宗教,其中之一就是印度諸宗教。印度是各宗教的出生地,很多的宗教在同時興起;大約在主前五、六百年,印度的宗教特別是“一個逃避的宗教”所教導的,就是如何解脫苦惱而非積極地追求快樂與幸福。他們不認為人生是可以去生活的,而是要逃避的。現在印度的佛教是經過修改了,但是佛教的純淨派說到終極的目標是不再有苦惱的境界;為什么沒有苦惱,因為不再有記憶,不再有感覺,不再有思想,不再有知覺,什么都沒有了。假如你問一個泰國的佛教徒(越南與高棉的佛教多少有些不同),他就要回答說︰“是的,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要用方法減少一切的感覺,一切的知識。”這就好象說我有一輛汽車,但是它沒有引擎,沒有輪子,沒有車胎,也沒有車頂,什么都沒有,可是那是我的汽車,你看這件事情是看不透的;逃避的宗教完全是從人類的苦惱中所產生出來的,他們所要的生活就是一種逃避生活的生活。涅磐(Nirvana)就是一個不再有苦惱的最終境界,就是超脫了,救難,並沒有說到一個至終的喜樂幸福,只是說你的苦難已經過去了,已經得了超脫。印度教(現代印度教已經修改過)也是如此,在遠東,印度別的宗教也是如此,逃避人生,因此他們主要的人生觀就是消極的而非積極的。基督教是宗教中較小的團體,可是在他們的展望上是積極、樂觀的,而非消極的,他們堅決承認人生而非否認人生。耶穌說︰“我來了是要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所以你可以看出基督教與別的宗教之間的不同。

永世裡的福氣是有消極的和積極的。這都是記載在啟示錄中,是在得勝罪惡以后。那是在審判日以后,就是在複活以后,在魔鬼被拋棄在無底坑之中,基督的仇敵最后被處置掉。正如你所知道的,啟示錄這本書有很多事情是重複講的,但我相信廿與廿二章的事情,在今世是看不到的,那是將來的最終結果。

第一,在消極方面,第四節︰“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我們可以歸納起來說,一切的罪惡都消除了。在聖經中罪惡可以分為道德惡與物質惡。如果有什么人殺了人,那是道德惡。如果一棵樹倒下砸碎了一所房子,那是物質惡。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放火把你的房子燒掉,那是道德惡;在聖經中,物質惡其實是道德惡的結果。在一個世界當中沒有罪和道德惡,就不會有物質惡,也沒有疾病和死亡,沒有殯儀館,沒有醫院。你知道這些事是罪的結果,但是聖經中首先對付的卻是道德惡。當耶穌講道的時候,有一個癱子被帶到耶穌面前,很明顯地可以看出,這個人最需要注意的是他的身體,可是耶穌停下就說︰“你的罪赦了。”這就使許多法利賽人懷疑,因為他談到赦罪的事,后來耶穌才說︰“起來,拿著你的褥子起來行走。”耶穌知道在那人心靈深處,有罪需要赦免,比他的身體需要醫治更重要。“你的罪赦了。”你首先必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現在你能夠說物質惡原是道德惡的結果。在一個無罪的世界當中,我們就沒有死亡,死亡是罪的結果(羅馬書五112)。在此我們看見最后的結果,物質惡已經被消除,在前幾章道德惡已經被消除,魔鬼被丟在無底坑中等等,所以就不再有罪惡了。現在提到沒有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或者是疾病、悲傷,或者是心碎。這是神的子民普遍的經歷, 知道神看顧我們實在是很得安慰的。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當然是隱喻的說法,在天上不可能有眼淚要被擦掉;這是值得等候盼望的嗎?實在是值得的,知道神安慰他的百姓是好得無比的。一個小孩子跌倒,受了一點傷,他的母親把他抱起來,安慰他,馬上擦去他的眼淚;母親是一個安慰者,你要了解這就是神的心腸,這就是這節經文所要表達的。

在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第五節。那個坐在寶座上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在哥林多后書五17也說到︰“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這裡所說的並非神話。所以不可以說這是神奇的,的確是實實在在的事。共產黨開我們的玩笑,他們說宗教是人們的鴉片煙,他們認為宗教是統治階級所製造出來的,為的是叫老百姓安靜順服。這完全是胡說八道,這暗示人民先有經濟和政治上的結構,后有宗教(明顯可見這是不當的假定。)無論如何,“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約翰在這裡說得很清楚︰“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這是我們能依靠的東西,這是不會衰敗或死去的。

世界救贖的代理人,並非是普世教會協會一類的組織。人的組織是不能設計出理想社會來的。我想我們能作一些事情來改正罪的結果,我們應依所能作的,但其來源卻是神。第六節說︰“都成了!”其實這就是耶穌在死以前所說的話,“成了”。戰事已經完成,神救贖的計劃已經達到終極,絕對的成功勝利了。

義人所得積極方面的福氣,與約翰福音所記載的完全一樣。很明顯這兩卷書的作者是同一個人。約翰寫著說︰“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按照一般來說,耶穌是萬人之父;因為他創造萬人,他是世人的根源。但按照倫理與宗教的意義來說,他只是被救贖者的父。耶穌對不信的猶太人說︰“你們的父本是魔鬼。”在今天看來仍是真的,基督徒是上帝的兒子,有神兒女的特權;你的名字記載在神的生命冊上,可是你還沒有充分的享受兒子的權利呢。

我不認為亞當與夏娃曉得勝子疼痛有什么意義。他們活得很久,他們一定比今天的人更享受肉體上的活力。另一方面,當來到永世榮耀裡的時候,我們將要有比亞當夏娃那時候更圓滿的生命。我們能說︰“神的兒子為我舍己;”甚至天使長米迦勒都不能說這話。被救贖的人比墮落的人更能夠享受較高較大的生活,這能幫助我們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上帝許可罪進入世界?”神許可罪有他長期的計劃,最后領我們到一個更大的榮耀裡。

最后是可怕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等等,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的火湖裡。假如在聖經中有什么最清楚的教訓,那就是公義與福氣是不可能被分開的,義人一定要蒙福。我們稱為快樂的善與稱為義的善是連在一起的,不可能最后有此而無彼,但那些沒有義的人甚至連享受福氣的能力也沒有。所以那些在今生享受兒子名分,得到驚人釋放的人,就是那些罪得赦免,並且愛神順服神的人;那些吞吃罪惡的人要下到地獄裡。你知道美國人有一個觀念,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能上天堂,這是一種夢話,是一種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