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子的異象

920

在第九節約翰告訴讀者們,為了上帝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証,他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拔摩島現在還在那個地方,你可以去尋訪一番,但看不到太多的東西。這島占地約有二十五平方公裡,到處都是岩石和不毛之地,稀稀疏疏的住了少數的居民。它的位置距離現今土耳其亞洲部分的海岸僅數英裡,就在土耳其和希臘之間的海上。在約翰那個時代,這個僻遠荒蕪的地方屬羅馬管轄,用作拘禁那些有叛亂嫌疑,或是違法之人的監獄,我們現在稱那種人叫政治犯。約翰告訴我們,他在那個地方有特定的原因,他是為了上帝的道並為給耶穌作見証,也就是因為他滿有信心的為耶穌作見証。

如果你愿意附合目前得勢的黨派路線,與之妥協,或是接受這個世界的基準,你總是能免受迫害的。但是,一個真正忠于基督的人,將會遭到別人的反對。在我的神學院有位教授叫梅欽博士,他說︰“你若指出這人從沒遭到任何人的反對,我也就能指出他可能不忠于他的主了,”我們的救主也說過︰“當每個人都稱贊你的時候,你就有禍了。”“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不讓他那基督徒的見証消失,而保持緘默以致犯罪,所以他才遭受迫害。有個故事講到在德國有位敬虔的基督教牧師,他在希特勒的時代,被納粹政府逮捕入獄。假使他想獲得自由,就必須在紙上簽字,保証以后絕不再傳教。牧師拒絕這么做。后來,納粹方面派了一位腐敗墮落、妥協的傳教士,來勸他簽署這份文件;這人進來,對他說︰“弟兄,為什么你會被關在監牢裡呢?”那位受到迫害的牧師,輕蔑的看了他一眼,對他說︰“弟兄,告訴我!為什么你不被關到這裡呢?”就這樣結束了這次的面談。

你若忠于基督,就將招來反對,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會受到怎么樣的迫害;或許你不象約翰那樣,被囚禁在一個小島上,或真的被處死刑,但這也並非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然而,約翰卻在一個偏僻荒涼的拔摩島上;我們不知道他受到何種的待遇,但僅僅待在那種地方就是一個很大的困境。他又說︰“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有些作家認為此處“主日”的意義,指聖經中若干地方所稱“主的日子”。在舊約裡,這句話出現了許多次。新約有一資料是在帖前五12︰“主的日子來到,好象夜間的賊一樣。”毫無疑問,這是指基督第二次再來說的,他來的時候要象夜間的賊一樣,給邪惡之人一個大大的震驚,甚至也可能讓不冷不熱和再次墮落的基督徒們極其詫異。你能找到更多處記載“主的日子”的經文,是指世界歷史的終了,基督第二次再來,是與複活、審判等事情有關。有些人說啟示錄一10這裡的意義,認為那是指約翰及時被聖靈提到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日子裡;那主后九十年或不管是哪一年都消失了,約翰被帶到數百年或數千年以后的未來。因為看見啟示錄后面見証的異象。這事發生在約翰身上的確是相當可能,但是說這就是啟示錄一10的意義,那就有疑問了。主日是每周第一天,我們慣稱之“基督徒安息日”。明顯可見,在每周的這天,開始將這啟示錄顯給了約翰。“被聖靈感動”的意義,由上下文記載有關的章、節顯示出︰絕對更甚于一般性的敬拜或禱告,約翰受聖靈感動、或說聖靈降在他身上,他才得到神的啟示。他被“聖靈感動”是說聖靈與他相聯系,便成為接受啟示的對象,而在這卷書其他部分裡的確記載了這些啟示。

整卷書是在受到啟示的心理狀態下寫成的──毫無疑問,那是相當有趣,但並不十分重要。有關從上帝來的特別啟示,重點不在傳達方式如何,而在來源問題──啟示是從誰而來的?近代對聖經裡的預言所持的看法,認為那是眾先知心智或意識的產物。持這意見的是知識分子,就好比新聞分析家,或希臘哲學家一樣,他們嘗試去理解事物,並且很快的就提出答案。但聖經明明的表示,眾先知的確是從上帝那裡得到這些信息的。他們透過許多方式得到啟示──異夢、異象、聲音、天使等等。有時舊約裡的先知凝視將殘的火焰,或聆聽淙淙的河流,而集中他們的意識,忘掉散亂的思念和周遭的嘈雜,所以就出現清楚的途徑,能得到上帝那兒來的信息。這些技巧本身不能帶來什么啟示,但可以消除上帝啟示方式的障礙。可能你有這樣的經驗,參加某個夏令營,和其他人或坐或站的圍繞著將熄的營火,注意聽某人講的信息或所做的見証。你對周圍環境失去了知覺,不尋常的是對正在進行的交通而開啟心門。這種情形並不能使你成為一位先知,但可以說明有時啟示如何臨到古代主的眾先知。

所以我們可以說主日是每周的第一天、基督徒的安息日、主複活的日子。約翰“被聖靈感動”,而且聽見在他后面有大聲音如同吹號。出埃及記十九1619記載,在賜下十誡之前,有驚人大聲的號角聲,而且聲音越來越響(19),然后有上帝清晰的聲音出現(19節末)。在啟示錄這裡,吹號的聲音不僅是抓住約翰注意力的方法──主早已吸引他的注意──但那象吹號的聲音是有力、大聲、不能逃避的,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你所看見的,當寫在書上。”可能約翰在親臨其事時,想寫也實在就寫了這卷書;另一種可能性,他經歷過這些令人驚異的事情之后,才坐下來寫完這卷書。但在書中到處都可找到証據,顯示異象進行時,他就記下來了。例如在十4,一再的命令他寫下這些事,比較一下,就可看出他所寫的,都是依照經歷過的異象和聲音。

約翰寫的這卷書,是要達與亞洲的七個教會。這當然不是指整個亞洲大陸,也不是指著小亞細亞的大半島說的,僅包括羅馬人統治下的亞洲省份,即安那托利亞(Anatoria)沿海地區,也稱小亞細亞。又列出七個教會的名字;我們現在也知道它們的位置了,有一、二個城市仍然有人居住,好些派別的教會也還存于其間。我想,約翰寫信去的那些教會在羅馬政府的迫害之下,雖然曾被毀掉過,但有新的教會后來又在原地重建起來。無論如何,在羅馬統治亞洲省的時候,這卷書曾達七個教會。

有些人認為這七所教會,以及達與教會的七封書信,是從約翰那時代起到主第二次再來為止,是教會歷史的整個過程的預演;所以約翰是活在以弗所的時代,今天我們正活在老底嘉的時期中,有悖逆、不信、不道德、反叛宗教的現象。顯而易見,我們這個時代存有若干老底嘉教會的特性,但是卻無法証明出我們的的確確就是在最后一段的時期內,而你也可以看見我們還在歷史的起步階段──歷史還不到結束的時候。惟有一位上帝,他真正能從起初就看見末后的事。我們怎能知道,接著這個時代之后沒有另一個更糟的時期臨到呢?而它更象上古的老底嘉教會呢?有些人在一千年以前就持有主要第二次再來的看法,這些少數人認為︰寫給七個教會的書信就是教會歷史全部過程的預演,持這種看法的當然不只限于他們而已。但大多數人都持另一種看法──我在此所提到的都是指相信聖經的人;我不考慮那些持反對態度的批評者,他們總是把全局扯遠了──有信心的學者們大致的看法是,第一︰這七個教會在約翰寫這卷書並發信給他們的時候,確確實實是存在于那些地方。第二︰這七個教會代表了每一時、地,各種型態教會的樣本。你可以指出所發現最好的機會,那裡總有一些事是和所說的老底嘉教會相關聯。有些教會完全切合七個教會中的某一個,而有些教會則更適合于另一個教會;但沒有一所教會能聲稱與七教會的傾向毫不相干,最低限度也自稱害怕陷到其中不好之景況中,所以七教會是一個橫斷面的抽樣,或是用來測驗每一間教會的,只要情況相同,就能適用。假使不合適,我們就該感謝主的恩典,也繼續保守其他的事。無論如何,我們為教會要求一張無瑕疵的健康保單以前,必須相當確定︰壞現象不合于我們和我們的教會。當其他教會越象老底嘉教會的時候,可能有些教會更象非拉鐵非教會,但在七封書信的適用性裡,沒有一封被限製在歷史上任何一時期,任何一所教會。既然這七封書信最初是達與特別指定當地的七所教會,我希望以后在研究這七封書信時,能看見它們與當時那些城市的地理與歷史有相當密切的關聯。蘇格蘭考古學家威廉•欒維廉(William Ramsay)爵士踏遍了整個地區,挖掘、探測那地,把所發現的東西給聖經這一部分帶來豐富的亮光,在我們讀到時就能看出了。

現在講到從上帝來的光。一根蠟燭除了發光以外,還有什么其他的用途呢?若一根蠟燭不能點燃也不發光──假定它不是用蠟製成,只是一支塑料製作的蠟燭,是用來做擺設的,它可有什么用處呢?有許多基督徒就象塑料蠟燭一樣──他們不發一點的光芒。在耶路撒冷的聖殿,還有聖殿以前所用的會幕裡,都有一座七個燈架的金燭台,而且我們也知道它的形狀。這是因為羅馬人在毀壞這地之前,從耶路撒冷聖殿裡把燭台先偷了出來,由提多總督帶著它凱旋回到羅馬,這可從紀念提多拱門上的雕刻看出來。但此金燭台的下落已不可考,但在羅馬、提多的拱門上的雕刻,已顯明其形狀──正中間有一支筆直站立的台子,一邊有三支,另一邊有三支,每一支台子都有一個燈或蠟燭可以發出光來。在聖經裡,七是代表完全的數字,所以七座金燈台表示完美的照耀,其間便是基督自己。耶穌基督曾說︰“我是世上的光。”這個黑暗的世界裡,非常需要基督的光。在另一處,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假如基督是世上的光,我們怎能是世上的光?我記起有一首押韻詩,說︰“基督無手但做我們的手”,我不敢確定它是否正確;但通常主藉他的子民來工作,這事是千真萬確的,並且藉著教會傳福音、見証、布道工作,把福音的光輝帶到世界去。並不是教會照亮了世界的黑暗處,而是教會反射、傳遞基督的光芒。若說還有那么一段時候需要基督的光,就是指在使徒約翰寫啟示錄的那個時候。英國詩人及評論家馬太•亞諾(Matthew Arnold;逝于一八八八年)並不完全是新教(福音派)基督徒,但他寫作的造詣很深,曾作了一首詩,描繪福音進到這個世界時的氣氛與平靜。蘇格蘭的布魯斯(F.F.Bruce)寫了一本早期基督教的歷史,書名是《擴散的火花》;第一章的題目是“光輝照在黑暗裡”,第二章的題目是“黑暗並未滅掉光”。那個世界就很象我們現今的世界,一般人的情緒感到幻滅、厭倦,一種受到挫折的感覺,並且缺乏認識生命的意義,而這一切導致了悲觀的思想和徹底的失望。人們已經失去了根,好象船沒有停泊處一樣,而樂觀主義的背景似乎也消失了。馬太•亞諾抓住這個時代的情緒︰這是段黑暗時期,自殺極為普遍。他描述一個羅馬貴族,看來他幾乎擁有一切的東西,財富、顯貴、社會地位、高樓大廈,並且有仆役侍候他那經常反複不定的脾氣。但這個人對生命卻感到憂愁、沮喪,他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去“打發時間”。亞諾這樣描述他︰

這個頑固異教徒的世界多令人心煩

他的隱密不情愿地被透露出去。

並且陷在欲望裡、深深的厭倦

使人類的生活就象地獄一般。

在他陰森的大廳裡,有一只枯槁的眼睛作伴

這位羅馬貴族躺下了;

帶著狂暴的舉止騎上馬出去了

馳騁在亞皮恩大道上。

他享用大餐,猛烈地沉醉于酒,

在他頭上加了鮮花之冠。

這些無用的時間,

無法更容易、更快的消逝時間。

假使你想用兩個字來概括全文,那就是黑暗,指靈魂的黑夜,從上帝來的亮光卻穿透了這黑暗──基督教所散發的光芒,給人們帶來安慰、自由,腳步穩妥邁向前去,並且帶給他們生命及永生的盼望。

燈台上的七個金燈台意為從上帝來的光,世界的黑暗不能把它熄滅。的確,從過去到現在, 世界極需要這個光。請看第一章最后一節︰“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台的奧秘︰那七星就是七個教會的使者;七燈台就是七個教會。”注意“奧秘”這個字──用在聖經裡的意義,和我們習慣的用法有幾分不一樣。它可以用在兩個不同的意義裡。第一︰是指天生難以理解的事。一個偵探故事被稱為神秘的故事,就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之前,你不知道結果如何。第二點︰聖經用“奧秘”這個字,意為上帝將心中所隱藏的事,在后來啟示給人。保羅在給以弗所的書信中,提到外邦人將和猶太人一同得救,同為后裔的想法被稱為奧秘;就是指,先前完全不知道這事(或作先前所知道的,不如后來顯示出來的事那樣完整)

上面所說第二個意義,可能就是啟示錄第一章裡“奧秘”這個字的意思。那七個教會的使者有什么意思呢?有人提出一種看法,說到每一個教會都有一個特別的守護天使,是眼看不見的,但以大權柄的靈來眷顧那個特定的教會,看著會眾行事正直,廣行善事,在靈性上滿有信心,但這種說法在聖經裡找不到確實的証據。而天使照字義上來說是有“使者”的意思。如果我們把這裡的“使者”視為真正的天使,馬上就面臨困難。你怎么能給天使寫信,如何郵寄,如何傳遞呢?主告訴約翰要將這些書信達與七個教會的使者。我知道曾有一些小孩寫信,寄給聖誕老人;有一個小孩坐在一家百貨公司裡的聖誕老人的膝上,說︰“你真的沒有收到我寄給你的信嗎?”我們甚至不相信要對天使祈禱,那怎么能把信寄給眾天使中的一位呢?

一般認為這些“使者”是指這些教會的傳教士或牧師們,或許也應該包括所謂的牧師及有治理權的長老;這兩種主事者現今比較起來,並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司可福聖經建議︰這七個教會曾經派了七位使者到拔摩島去和約翰商議,因此他們也在場,約翰就寫了這卷書,然后交給他們。也是有這可能,但是聽來太過于牽強──你不會“寄”信給一位當時就在你身邊的人,並且約翰受命要將信“寄”出去。所以我們可以說︰使者意指這些教會靈性上的領導者,他們負責使教會發出光來,並且他們為主也成就了組織系統和計劃的功能。

約翰在聽到聲音之后轉過身來,就看見七個金燈台,燈台中間有一位好象是人子。有關“人子”這個稱呼需要討論一下,這是耶穌在他早期傳道時所喜愛用的自稱;耶穌稱自己為“人子”,除了一、二次例外,就沒有其他人這么稱呼他了。司提反在被人用石頭打死之前,他說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徒七56)。另有一處記著某人引用耶穌的話,問道︰“這位人子是誰呢?”除了這二個例子外,耶穌自己才使用這個頭銜,其他人在講到他時,都不曾用這個頭銜。他們稱他為拉比、夫子、或主,而不稱“人子”。這是為什么呢?我聽過許多次講道或演講,也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小冊子,他們認為“人子”是指基督的人性,以別于他的神性。據說基督既是神子也為人子。這話聽起來好象蠻有理的, 但是不正確。在基督一位裡面有三種特質,如同聖經所教導,七個教條所証實的一樣,但特別把“人子”的稱呼和他的人性相關聯,那就不對了。可以肯定的說,這點絕不是真正的意義,還有比這推論更普遍的說法。耶穌並沒有發明這個稱呼,他是從舊約裡采取來的,舊約聖經多處使用此稱呼,而在但以理書七1314特別記著︰“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象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等。”這裡說到超越性的、全宇宙的權勢和榮耀。在但以理書,這“人子”的尊稱是給那位永世的彌賽亞。請注意這也是他第二次再來的異象──注意與天雲聯合這點。不是強調他的人性,他肉身低微的身份,而是他第二次再來,在高舉的地位上有超越性的榮耀。因此提到的耶穌就是彌賽亞,沒有一點點強調他的人性,乃是說他是一個整體人。若你想與這點有一相對的比較,那就與保羅稱基督為“第二位亞當”(或“末后的亞當”)相似。

這又引起更進一步的問題︰耶穌為什么采用這個特別的名稱來稱呼他自己呢?這名稱本是舊約用來稱呼彌賽亞的,但是一點都不普遍。在舊約通常對彌賽亞的稱呼是“大衛的子孫”,而耶穌在大多數場合用“人子”來取代“大衛的子孫”這個稱呼,可能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在那個時代,“大衛的子孫”這稱呼已被曲解為錯誤的政治理想和公會組織,他們認為大衛的子孫是要把羅馬人驅逐出去,能使猶太民族重獲自由和獨立的那一位,但是耶穌來並不是要做這件事。他來主要是背負我們眾人的罪、受苦、釘死並要複活。既然︰“大衛的子孫”這稱呼已被普遍的人誤解,如果耶穌在一般的場合還以這個名稱來稱呼他自己,那他每一次在講道的時候都得停下來,用十五分鐘的時間來解釋︰他用這個名稱和他們眾人心中所想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或許就是這個原因,耶穌通常用“人子”這個稱呼,這也是絕對合乎聖經的,當然也與彌賽亞的榮耀有關,而又能擺脫屬地上、屬世界的政治理想,就是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有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彌賽亞就是大衛的子孫。

耶穌約在三十三歲的時候被釘在十字架上,值得注意的是亞歷山大大帝死的時候也是這個年紀;這二位年輕人都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驚人而流傳久遠的深刻印象,但卻是兩樣不同種類的深刻印象!亞歷山大大帝在世的時候,用鮮血浸透了世界,來滿足他個人的欲望和野心;而耶穌流出他自己的寶血,成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

可能在十二個門徒當中,有好幾位的年齡都比耶穌大。耶穌算是一個年輕人,但是在拔摩島上,約翰所看見的耶穌基督,乃是他在天上的榮耀裡的真像。這事之前,約翰和彼得、雅各在耶穌變像的山上,也曾看過一次(太十七19)。在啟示錄這裡,耶穌顯現的容貌好似超乎時間之外的。整段的描寫所傳遞給我們的印象︰穿著長袍子,腳好象白顏色的熱銅,聲音如同尼亞加拉瀑布,或是地中海的海浪擊打在拔摩島岸的聲音,眼目如同火焰──都是感動人、甚至令人驚嚇的,但是這一切都指明可畏的權柄和超時間的時代。大多數人看見被釘十字架之前的耶穌,和現在這位是多么不相同啊!

約翰認識他。這位是耶穌,絕對沒問題,的的確確是耶穌。回想就在主複活之后,有二個門徒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行走,耶穌遇見他們,和他們談話,他們也感到有興趣,並且心裡火熱,然而卻不認識他,直等到擘餅的時候,才認出他來。我相信有些象他的樣子,有關他的問安,以及一些其他的習慣他們都猜測到而他們的眼睛明亮的時候,他就去了。還有馬利亞站在空墳墓旁,聽見有人對她說話,以為是一個園丁,等了一、二分鐘以后才認出他是耶穌。

只有當我們到天堂時,可以認識人們真正的面目,因為那時已除去今生罪惡的限製。只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看得到耶穌真正是什么樣子;我們現在看,仿佛隔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但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當然,耶穌在世生活並沒有罪或受罪的限製,但他的榮耀卻在他謙虛的境況中被遮蔽。而在天堂,將要公開顯示給他的子民看。約翰在拔摩島上看見耶穌的時候,並不是透過朦朧的玻璃來看,而是真真實實的看到。在地上曾受人蔑視、遭人反對的耶穌,在天上我們將看到他的真實和無上的榮耀。對約翰來說,能看到他是一件多么值得安慰的事。看到榮耀的基督之后,至于誰是羅馬君王、君王的政策如何,都無關緊要了。當任何一個人看到真實的基督,羅馬的帝王就再也算不得什么了,只有耶穌基督才包括一切。如果你在基督裡面,萬事都互相效力,叫你得著益處,就用不著理會象羅馬皇帝多米田那種邪惡的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