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給老底嘉教會的書信 三14─25 |
這是給七個教會使者的第七封信,是寫給老底嘉教會的。這封信除了斥責以外並沒有任何的稱贊,我們可以說這封信是寫給富足而其實是貧窮的教會,正如士每拿是貧窮的教會,其實是富足的一樣。當我們開始研究這一課的時候,我就希奇或許我們以為這一課與我們絲毫沒有關系,或許我們要采取法利賽人與稅吏比喻中的法利賽人的話說︰“上帝啊,我不象他。”最低限度在許多方面我們不象法利賽人,但是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內。據說從前美國最有名的布道家慕迪先生,有一次去訪問一間監獄,當他經過一間囚室的時候,他看見一個面目凶惡的人。慕迪注視那人並且說︰“若不是神的恩典,我慕迪也會坐在這裡。”所以,假如我們在屬靈的光景上不象老底嘉的教會那樣,這應不是因為我們有什么長處,而是由于上帝恩典的堅固,我們應當本著感恩的態度來承認這件事。從前有一位剛從神學院畢業的青年牧師,來到他第一個教會任職,滿懷著熱心與理想,可是他不久發現會眾並不接受他的熱心與理想。可以說他是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無法施展胸中的抱負。會眾只是希望他們的小孩子受洗,死者得到適當的喪禮,青年人在教堂舉行適當的婚禮,主日崇拜繼續規規矩矩地有人主持,他們根本不希望有人來打擾他們的安寧,也就是說不愿有任何人來做什么事使他們感到不舒服。最后有一個主日,牧師走上講台宣布唱詩,然后說請會眾起立唱詩,唱詩后請仍然站立等候祝福!散會之后執事部派出一位代表去見牧師的太太,說,恐怕牧師的神經有點錯亂吧!我們的教會愿意出一點錢幫助他去看一看精神病專家!后來牧師的太太就對她丈夫說︰“喬治,你這個天大的玩笑已經開完了,現在我看你還是收收心重整旗鼓,恢複舊業,他們要你怎樣做你就怎樣做吧!”結果這個牧師就聽了太太的話。這位牧師所做的工是死的,是形式的,是沒有真正果效的,根本在教會中也沒有人希望能結出什么果子來。這就是道道地地的老底嘉教會! 主向老底嘉教會介紹他自己說,他就是阿門,那誠信真實的見証。“阿們”這兩個字意思是“真的”。耶穌屢次說到︰“我實實在在的對你說,”在新約聖經的原文是︰“阿們,阿們,我對你說……”基督就是那阿們,誠信真實的見証,這與世界上的人完全相反,因為世界上的人可能不肯說實話。所以在這裡我們看見老底嘉教會以及老底嘉信徒的廬山真面目,這也不僅限于老底嘉的教會,其中的警語也是給歷代以來所有的教會,那些自以為富足其實是貧窮的教會。 至于在老底嘉古城發現的一件事就是他們有一個溫水源。因為在老底嘉附近根本沒有水源,所以他們必須修築導水管,把遠處的水引到老底嘉城。這些導水管的殘余已被發現──從石塊中間鑿出圓孔,然后再一塊塊的粘接起來築成導水管。在那個地區有三間教會,其間相隔有數裡之遙,一間是希拉波利教會,座落在溫泉旁邊,因而有熱水供應,另外一間是歌羅西教會,在那裡有很好的冷水源。可是老底嘉教會兩樣都沒有,沒有熱水也沒有冷水,所以他們必須從熱水泉源取水,等到熱水流到老底嘉,熱水已成為溫水。 老底嘉的人因富足與繁榮而自豪。老底嘉城于主后六十年因地震而部分被毀,那是大約在使徒約翰寫啟示錄前四十年。羅馬帝國政府撥出巨款急于幫助老底嘉城的重建,但是市民傲慢地拒絕接受這一筆助款,他們說︰“我們不須要任何政府的幫助,由我們豐富的儲備金,我們自己可以維持,我們是富有的。”于是他們把被毀的城市再建起來,甚至以沒有從羅馬帝國政府領受分文而自豪。我認為他們在重建城市上這么做是正確的,但是老底嘉教會信徒的問題,就是在屬靈的事上也采取同樣的態度,他們覺得不需要從主來的任何幫助──無論什么事他們自己都能做。從前有一位女士說︰“當主救我的時候,其實他並沒有費太大的力氣。”明顯的看出她把自己看得太高,我認識許多人就象這位女士一樣。保羅在他沒有悔改以前,當然也是抱著這種態度。保羅從前曾經訪問過老底嘉的教會,大概老底嘉人是從以弗所接受福音的。據說亞細亞全省都是從以弗所得聽真道。這並不是說保羅親身到過全亞細亞各處,乃是基督徒們往來,把福音信息帶到羅馬的亞細亞全省,而以弗所為中心。在歌羅西書二1,保羅提到他對老底嘉的基督徒特別關心。“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並一切沒有與我親自見面的人,是何等的盡心竭力。”保羅在歌羅西書四12─16也提到一個名叫以巴弗的人,是保羅的一位同工,他也深深地掛念老底嘉的教會並且時常為他們禱告。 在老底嘉的醫學院裡,有一立案特許的眼藥膏的處方,被認為是當時世界最好的眼藥。我不知道那藥是否真正有效,但希臘人確是科學醫術的先鋒。我記得中國的漢醫開的這些藥方,好象用磨成粉的鹿角或老虎的骨頭來治風濕症,還有一些他們偶然發現的藥方子。雖然他們有些東西真是有果效的,但這些都是在科學發明以前的事。而希臘人是首創以科學的方法製藥,在老底嘉的這所醫學院特別以他們的眼藥膏著名。 韓瑞森博士(Dr.Hendriksen)稱老底嘉這個城是百萬富翁、股票經紀商、金融專家、有錢而且以財富自傲的人。很明顯的,那裡的教會在屬靈的情況上也抱著這種心情。因老底嘉城依賴金錢,老底嘉教會的會友們便靠他們的“好行為”,或自己動手的成就,來請上帝接納。這一點非常象耶穌那時候的法利賽人。 主評論老底嘉教會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韓瑞森說,這是在聖經中唯一的地方記載著耶穌憎惡的情緒。主沒有稱贊他們,主也沒有定他們的罪,主只是憎惡他們。韓瑞森接著又說對那些冷若冰霜的人,也能有所作為;你可能到異邦之地傳福音,他們從來沒有聽過耶穌基督的名字,可是在他們中間總有些人對耶穌基督的福音熱烈地接受,我們都多次地經歷到這件事。有些人總是對福音有熱烈的反應。保羅在腓立比的河邊傳道,並不是聽見他講道的人都悔改了,但是論到呂底亞來說,主開導了她的心,她就成為一個基督徒。 對那些冷淡的人你能夠做一些事情。宣教士在非洲對那些拜偶像的異邦民族傳福音,比在敬拜一神的回教徒中有更廣泛的成功。拜偶像的異邦人容易看見他們需要救主,但是回教徒極其驕傲──他們認為他們自己是宗教界的精華。我知道聖靈能在回教徒中間作工,但是要叫一個回教徒悔改信基督的確是一件難事。我認識一位到埃及工作的宣教士,他辛辛苦苦工作了十五年才帶領第一個人信主(埃及是回教國家)。雖然說一個靈魂得救勝過一切的努力和時間的犧牲,但這也的確是一件令人氣餒的事。非洲拜偶像的外邦人能做一個很好的基督徒,但是如果他們接受了回教成了回教徒,他們的心腸就變的好象鐵石一樣,將永遠抵擋福音。這確是一件很奇特的事實,即對冷淡的人傳福音反而比對不冷不熱的人容易。韓瑞森又說,你對那些火熱的人也能做一些事,就是那些被聖靈重生,而且認識基督又有活潑基督徒經驗的人。忠心的牧者們能給予這些人屬靈的領導,與這些人同工可以成就美好的工作。 你對那些火熱的人工作,對那些冷淡的人工作,但是對那些不冷不熱的人怎么辦呢?假如你要喝水,可以把水龍頭打開水就流出來,但有時我們到公園去野餐很難找到水喝,你多次壓杠杆才有一點水從井口上來。如果你離開一會兒回來水就沒有了,要重新壓上幾次水才又上來。有許多基督徒缺乏一種屬靈的自發力。若是牧師不去拜訪他,他就不會到教堂敬拜神;牧師拜訪了一次,他就到教堂參加禮拜一次,牧師要是不來拜訪,教會裡就沒有他的影子。我認識一個人,除了聖餐禮拜到教堂以外從不來教會;他是一個會友,可是除了聖餐禮拜以外從來不到教會;假如牧師不事先通知他,連聖餐禮拜他也不參加。早禮拜之后,他回到家裡等下一次有聖餐禮拜的時候再到教會去。我想他把聖餐禮拜當作宗教的保險單,這個人就是不冷不熱的,他只對某些特殊的刺激有所反應。一個福音使者要想激發一個沒有悔改的人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是最令人頭痛的事了。假如這個牧師要是成功的把這一類的人拉進教會來,他只是助紂為虐,使法利賽黨的人數更加多了。這些人所需要的正象尼哥底母所需要的──需要聖靈的重生。要打算讓那些在靈性上無生氣的,不冷不熱的人,也來過基督徒的生活,那實是一件令人挫折毫無指望的事。我想這就描寫了老底嘉教會大部分的情形。論到那些不冷不熱,自滿自足,自以為義的人,你可怎么辦呢?耶穌說他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當然這意思是說到那些自以為義,自欺,以為他們是義的人。基督來是要召罪人,那些知道又承認他們是罪人的人才需要一位救主。 那做真實見証的基督把老底嘉教會,及其會友一切真實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基督對這個教會的反應就是憎惡。有一位作者說溫水唯一用途好象就是引起嘔吐的藥物。基督教是以需要的感覺開始的,這是一種特殊需要的感覺︰感到有罪需要一位救主,知道無法自救。 明顯可見這是老底嘉教會的信徒所缺少的,十七節說︰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這就是老底嘉教會教友的自我形像,我們是富足的,我們的財富增加,我們是一無所缺的。這種傲慢的態度與古代歷史中老底嘉城及其人民的態度相似,以他們自己的成就和財富自豪。在十七節下半主看他們是︰“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在各方面看來主對老底嘉的教會及其會友,與他們所說的完全相反。當他們看自己的時候,他們把自己評價的過高。所以我們可以總結說,這些人如果不是假冒為善者,就是自欺欺人的。只要他們是瞎眼,他們就不能正確的明了基督教的真理,也不能看見他們自己本來的面目。你帶著一個雙目失明的朋友到故宮博物院去,把最美麗的古畫,以及其他藝術品指給他看;關于你所看到的這一切,可以解釋給你的朋友聽,但實際上他不能欣賞,因為他受到盲目的阻礙。在靈性上瞎眼的人可能談到接受基督,過基督徒的生活,終身得救等,實際上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在實際上對那些事他只不過是一個門外漢,不知所談的為何。 假如這種人經歷到在腓立比呂底亞所經歷的,那么基督教就不再是紙上談兵了,因為在那裡顯出一個人真正得救的憑據。主看出老底嘉教會那種可悲的情形,假如你我還沒有真正得救,主也照樣看我們象十七節下半所說的情形。但主並沒有因為這些人是毫無盼望的,就把他們一筆勾消,畢竟這也是基督的教會。雖然目前的情況是無望的,但總還有一線希望。主說︰“我勸你向我買……”假如你已破產,拿什么來買呢?你知道,老底嘉教會的人用盡所有的錢,都不能夠買那個東西,那不是這種錢所能買的。既然屬世界的金錢是買不到屬靈的東西,你怎么又能買公義和救恩呢?或買一顆新心與聖靈呢? 在使徒行傳中有一個人名叫西門,是行邪術的西門。你可記得他想用錢買一種可以控製聖靈的能力,使徒彼得對他說︰“你和你的錢一同滅亡吧!”老底嘉教會需要神的恩典,而這恩典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但是主還勸他們買,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買東西而不需要付錢,你了解到這個意思了嗎?我知道了,這就是現今人們用的信用卡。在聖經的用語上這是什么意思呢?我認為去買的意思就是占有,這個東西就是你的了。假如你沒有錢呢?讓我們看一節舊約聖經,以賽亞書五十五1︰“你們一切干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 ”你看見了沒有?你買是買了,但是白得的。我們的得救是白白的,但這救恩是由基督的寶血所換來的,使之成為白白的救恩。正如有的人說,這救恩是基督寶血最后一滴,我們雖然白白得到,但卻不是廉價救恩。老底嘉的信徒是不能為救恩付上代價的,可是卻白白的得到,所以我們也能得到;但是你必須將你自己完全交托給主,成為屬他的人。 耶穌在娶親筵席的比喻中,說那個沒有穿禮服的人可以白白得到一件禮服,因為這個禮服是娶親筵席的主人白白送的。但是因為他藐視這件禮品而拒絕,所以他從筵席中被趕逐出去。主也對老底嘉教會說︰“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這是說到靠主的恩典,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實況,感覺到我們的實際需要,並要悔改。悔改是一個人在根本想法上向后轉 ,再去想到神以及他與神之間的關系。 基督站在老底嘉教會的門外,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假如老底嘉教會情形正常的話,主早就站在門內了。當然這是一種隱喻的說法︰“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我認為這裡所說聽基督的聲音,不只是用我們的耳朵來聽。約翰在他的福音書五25中透露出這個意思︰“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這不是指著基督再來時的肉身複活說的,因為那件事在別處經文中另外提到,那就是28、29節;在那裡並沒有提到“如今就是了”這個短句。主並不是僅僅說到“死人”,而是說到“一切在墳墓裡的”,那就是死了被埋葬的人。但是在25節,正如在啟示錄三章中所說的,我認為是聽見神子的聲音就活了,意思就是指一般我們所謂的重生。重生也可以說是“有效的恩召”。如果“聽”見神兒子的聲音,意思是重生,那么開門,就是那個人對基督聲音的反應,那就是改宗(Conversion)。 所以你看,做基督徒的第一階段就是承認你是一個貧窮、無助、瞎眼、可憐、赤身露體、滿有罪孽的罪人,要取得屬靈的黃金和眼藥來醫治你,此后你的一切就都要改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