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給非拉鐵非教會的書信 三7─13 |
這是啟示錄七書信中的第六封。與其它的六封書信來比較,我們來看一看這封書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這七封書信當中,有二封與其余的書信是不同的。你能夠說出來這不同點是什么嗎?他們有什么做得不對嗎?一點都沒有。在以前的書信當中有沒有同樣的區分?有的,那就是給士每拿教會的書信。給士每拿與非拉鐵非教會的書信,與其它五封書信有顯著的不同,這二封書信完全是受贊賞的;沒有提出任何可以指責的事情。 這實在是令人注意的一件事。在非拉鐵非的教會既不大,也沒有什么設備,但卻受到主完全的贊賞。你對“非拉鐵非”這個名字有什么認識呢?我們在啟示錄這裡所看到的非拉鐵非,是在小亞細亞的一座城市,再正確一點說就是羅馬的亞細亞省。非拉鐵非的意思是弟兄之愛,但非拉鐵非這個名字是從一個名叫非拉德夫(Philadelphus)的王得來的,而並不是因非拉鐵非居民有弟兄之愛而命名。這個王原來的名字是優門尼斯(Eumenes),本來是別迦摩的王,似乎因對一些人存有弟兄之愛的態度而得名,尤其是對他自己的弟兄,那是附近的另一個王,名字叫阿特拉斯(Attalus)。所以這座城就得到了非拉鐵非這個名;我們不知道此名是不是這個人自己取的,但是既然得到非拉鐵非這個名,就是要紀念弟兄之愛。 此城位于山谷之中,好象一個敞開的門戶,是進入內地之門。經地中海東行,非拉鐵非的財富與繁榮就是由那內地而得來的。主后17年,該地發生強烈的大地震,非拉鐵非遂遭毀滅,被夷為平地。此事的發生是在耶穌年輕的時候,或許那時他正在拿撒勒的木匠店中工作著。那次地震非常強烈,全城都遭到毀滅。不但如此,當人們以為地震已經過去,誰知不久地震又再度發生。每一次地震發生以后就要回去重整家園,重建被毀的城市,不久又有一連串的地震發生;這種情形繼續不斷的下去,使人們至終完全失望,所以就不回到他們的城市,大多數的人因而遷到田野去,搭帳蓬住在那裡。他們白天回到城市裡做買賣,晚上出城到他們的帳蓬中去睡覺,這樣比較安全;假如有地震發生,最多也只不過有帆布帳蓬落在頭上,而不致被二層的水泥、磚頭的建築砸死。還有些人住在城裡,但是一聽到隆隆的地震時,他們就趕緊出城跑到帳蓬城那邊去。所以非拉鐵非的人雖然在各方面生活上有所享受,但是因為有不定期的地震災禍,所以人們時常在掛慮與緊張的氣氛當中。我知道在加利福尼亞州和日本,與人們談話的時候,最好是不要提起地震這個題目。因為地震是那樣的可怕,那樣的不可預期,那樣的不能為人所控製。地震什么時候來,沒有人可以事先知道,或者為地震的來臨做適當的準備。時常發生地震的危險,實在影響非拉鐵非的性質,這件事成為在城市中教會光景的一個比喻,比喻其前途與態度。非拉鐵非從很早以前就是一個希臘的城市,這個城被建立的時候有一個意思,就是想成為希臘文化傳播的中心地;所傳的並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而是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后所要傳播的希臘文明與文化的“福音”,因為他想要把希臘的一切傳播到世界各地。希臘語言、希臘文化、希臘生活方式、希臘的教育、希臘的哲學,甚至希臘的體育,更不用提希臘的宗教。所以欒維廉稱非拉鐵非為傳道的城,而非拉鐵非把希臘的文化的確傳遍了許多窮鄉僻壤。 在非拉鐵非后面的腹地,就是昔日呂底亞與呂加王國,在文明上來說遠低于文化進步的希臘。非拉鐵非是進步的希臘生活方式的推廣中心,在生活方式上來說,希臘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在世界中是第一流的。所以非拉鐵非在這一方面可以算是一個宣教的城,遠較基督教開始為早;事實上,非拉鐵非在這一方面也是十分成功的。 關于非拉鐵非這個古城在基督教時期之前,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就是這城的名屢次被改為新名。“非拉鐵非”是使徒約翰寫啟示錄時唯一的名稱,但在古時最低限度也有三、四個不同的名字,每一次改新名,都因特別的時機,有特別的意義。有的時候是獲得勝利,有的時候是遭遇試煉,有的時候是得到榮譽,于是當時的皇帝給這城一個新名字以作紀念。這新的名字反映出這個城市的性質,它的成就,這城市的居民當然引以為榮,為他們所領受的新名字而感到愉快,這在非拉鐵非教會的歷史中也有所反映。在12節這裡我們看到提出三個不同的名字。“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 這裡在七節的開端,主介紹他自己,“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這裡所說的“真實”,在希臘文來說並不是普通的“真實”;這個字可翻譯為“真正”或者“真的”。這個字比一般用于分別真偽的那個真實是更有力的一個字,這是說到主是那位真正的聖者。 我們可以看到新約論到基督的時候,是用何等高尚而強調的語氣。在新約的篇幅中並沒有一處貶低了耶穌的位格。有些人把耶穌和柏拉圖、亞裡斯多德、孔子列為同等,我認為這些人的意圖就是想把耶穌看做世上的偉人、聖者一樣。實際上來說,認為耶穌基督是歷史中的偉人之一,是有污損他的神性和位格的,這在現代新派教會中是司空見慣的事,他們說耶穌是一個好人,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們對耶穌的承認只限于此;他們不承認他為神,永遠的聖子,聖經說耶穌基督遠高過地上的君王。若說耶穌是人類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這不是基督徒對耶穌基督是誰,並他做了什么事的看法。啟示錄以及全部聖經都把基督當得的榮耀、地位歸給他。他是那位真實的聖者,他有大衛的鑰匙。 為什么在這裡提到“大衛鑰匙”呢?聖經中告訴我們大衛是以色列頭一個善良的王。你記得以色列人如何向神呼求一個王,他們要求一個王基于兩個沒有價值的理由──擊打仇敵,並且與其它國家一樣。結果他們得到了掃羅,掃羅做王失敗了,而且結局非常悲慘。此后他們又得到了大衛,聖經描述大衛為合神心意的人。可是大衛是完全的嗎?當然不是,他有他的罪。在他所犯的大罪中之一,就是他數點以色列的人數 ,當然他的動機是錯誤的;然后就是他與別示巴的那一件可恥的事,他殺了赫人烏利亞。雖然大衛后來深深的懊悔,但是我們不能夠說大衛所過的是毫無指責的生活。然而他仍然被神稱為“合乎神心意的人”。大衛屢次在聖經中被引用為基督做王的預表,這並不是說大衛是完全的,只不過是說大衛表現了神所說的做王的真諦是什么。所以在啟示錄三章並沒有提到有關大衛品格上的弱點,而是如神所期望的那個樣子。所以耶穌基督就應驗了大衛的鑰匙所預表的,這個大衛的鑰匙,也可以說就是指神賜給耶穌基督完全為王的主權。 幾年前有位主教說︰我們不應再談論神的國度了;今天我們相信民主政治就等于說到神的民主政治。你對這個論點的看法如何?我們是否就不稱基督為王,而投他一票做世界或是宇宙的總統呢?哦!神人之間的關系不是自由民主。神是主,耶穌是王,當然是一位毫無瑕疵的王,拿著大衛的鑰匙就代表做王的權柄。他有至高無上的權柄超乎神的國度之上,馬太廿八20中說的大使命也將此事表明出來。我們在弗一20─30中也看到神給了神人間的中保耶穌基督至高無上的權柄, 超過天上地下所有的。這是為了教會的利益,教會便是他的身體。請注意,不僅僅是“在教會裡做萬有之首”,而是“為教會作萬有之首”,就是說為了教會的益處,他的王權是絕對的,是無所不包的。 我知道有人站在教會崇拜的會眾之前,宣誓為教會會員時,說他們愿意接受基督做他們的救主。我永不能靠近去看個清楚,當他們說話的時候是否真誠實意,但是不久之后,就很明白他們的意思是只接受基督做他們靈性生活的主,不包括他們事業上的生活,社交生活或是政治生活;只是他們的屬靈生活而已。但是聖經裡說到基督是在所有的事上至高無上,而非僅限于宗教生活。耶穌基督是位絕對的君王,他有權柄。影響教會的生活與幸福的最后決定,不在于世上的統治者、君王、總統、國務卿、世界性教會的會議、聯合國、或其它任何人,而是由耶穌所成就的,因他超越萬有之上,並且管理萬有,所以無論他們做什么事 ,都能實現他的旨意,而且至終要成就他子民的幸福。 在第八節進一步的說到基督開了門就沒有人能關,關了門就沒有人能開。我們的教會從前在土耳其有一個廣泛的傳道工作,今天卻已全部結束了;最后一批傳教士必須離開時,當中有一個人是幾年以前才去的,他要看一看是否能搶救一些在那裡的不動產,當然這都是由美國的基督徒奉獻所買下的。他發現把賣土地和建築物的錢放在土耳其的銀行是可能做到的,但絕不可能帶著一塊錢離開土耳其。唯一得利的方法就是去住在那裡。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埃及、印度及其它各國。今天,全世界傳道機會的門就要開了,在另一方面,某些地方要開啟新的門。上回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共之后不久,有人想要組織一個千人布道團,派傳教士立刻去中國傳福音。此事沒有下文,當然,任何一個對中國共產主義略懂一點的人已經能夠預測其結果了。但耶穌基督能夠再次開啟赤色中共的門。不要以為那扇門關了,他就沒有辦法;當然關閉中國大陸傳福音之門是惡人決定的,但耶穌基督才是能開關那門的;因此,我們企盼他開門做神國度的工作。“投靠耶和華,強似依賴王子。”要依賴神,不要依賴政府,也不要靠聯合國或是普世教會協會。基督有真正的鑰匙,可以開門、關門、他有權柄和能力使之成就;他是王,不是乞丐。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納粹德國,馬丁•尼摩勒牧師(Rev.Martin Niemoeller)在傳福音的工作上,有堅強的信念,他拒絕接受希特勒政權的命令;于是他被囚禁下監,並可能被槍斃,但是因為他在世界各地是相當有名氣的一個人物,所以他們都不敢冒險去槍殺他。當他在獄中的時候,當局曾給他一個獲得自由的機會,那就是假如他愿意在一張紙上簽名,允諾以后不再傳道。尼摩勒注視著那張白紙,但拒絕簽名,他們也無法使他簽。后來就派了一位墮落腐敗的牧師到獄中去說服他。這個人踏進尼摩勒被關的小囚室中,說︰“馬丁弟兄啊,為什么你會在監牢裡?”尼摩勒久久的注視著他,才說︰“某某弟兄,告訴我吧,為什么你不在獄裡呢?”這便結束了這次的晤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我們在中國的東北有傳道的工作。日本占領后,當局命令每一個教會立案,得到許可証方可存在。我們拒絕申請立案,如果立了案,這就意味著承認日本天皇是教會的元首。后來偽政府又命令每一個教會在牆壁上掛一幅小型日本神道教的神龕,尺寸可能象一個布谷鳥的自鳴鐘那么大,在每一次基督徒崇拜的開始,要向太陽女神鞠躬。我們這些教會沒有接到任何的命令,因為我們的教會根本沒有立案,所以被視為不存在的教會。我記得有個日本軍官當面對我說︰“我們把你當作美國傳教士設立的不存在教會的牧師。”請想想這句話是何等厲害!最后,所有的教會都被整肅了,但我們的教會比那些掛神龕的教會拖得更長一些時日。 在這裡所特別強調的就是忠心。宣道機會與敞開的門戶並不是為一個富有人數眾多的教會所獨占的,乃是屬于一個忠心的教會。主對非拉鐵非教會說︰“你的力量實在微小。”中文聖經翻的是你略有一點力量,但是在希臘原文所特別強調的是“小”字。“你的力量實在微小。”他們沒有多大的力量,他們在物質方面或是在人數的統計上沒有那么龐大,但是他們對主卻是非常的忠心。“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或許有人在這裡會問︰教會的實力如何?根據我們所知道的非拉鐵非教會,並沒有任何統計上的數字。主說他們的力量很小,但是主卻給他們一個敞開的門是沒有人能關的。一個教會的實力乃是她忠實的為神的道做見証,並不依仗外部的裝備。有的教會凡是用金錢能買到的一切現代化的設備,無一不全,但是他們中間沒有神的能力在活動。按照世人的眼光來看,有些教會是軟弱的,但是他們卻有一個生動活潑的信心,有人悔改歸向主,藉著他們的信心而得到救恩。 這並不是說我們的教會不需要任何現代化的設備,這是不對的;若是主給我們經濟上的能力,叫神的仆人在現代化的設備上有所應用,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要信靠神,並藉著他的話所工作的能力,我們所依靠的並不是機械方面的助力。撒迦利亞書四6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耶穌說︰“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並沒有說︰“你這又良善又成功的仆人。”在主的工作上,盡忠的本身就是成功,不管外部的統計結果,以及數目上的表現如何。忠心就是成功,正如主對事情的判斷一樣,可是我們今天所處的世代與此正相反,人們所注意的就是外表上的事,把忠心不忠心都丟在腦后。我們相信教會裡真正的實力就是聖靈的能力,可是今天的教會若不受時代精神的影響,恐怕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教會要不把握住傳福音的任何傾向,以為教會的能力是憑政治壓力的團體游說,抗議的游行以及教會聯會,而忽略了教義上的同意或反對,這是極大的錯誤。現代有教會聯合運動,有人以為超級教會組織才是成功的秘訣;教會裡的能力是人的能力,人的能力集中同一方向發動起來,就可以完成神國的大業。老底嘉的教會正象這樣,以后我們將要看到。他們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但是主說︰“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 非拉鐵非的教會並沒有美好的設備與豐富的資金,更談不上屬世的能力與人事上的關系,但是主說他要賜給他們一個敞開的門戶,是世界上任何的勢力不能關閉的。所以你看見了沒有,教會真正的實力就是神的能力,並不是人的能力。主也將一個敞開的門戶應許給今天的教會。可是我們也看見了這個潮流,就是一個忠心而默默無聞的教會漸漸轉向,失去了忠心,成為人人歡迎的教會。在各處你都能夠看見這一個潮流。人們不愿意背起十字架甘心屬于一個信仰堅實而不時髦的教會,所以他們離開了這個小教會而加入一間大而信仰松弛,但為人所歡迎的教會。他們要離開非拉鐵非教會而加入老底嘉教會,但這並不是主所吩咐所推荐的。他吩咐我們要忠實,這裡面包含著受苦與受到人的藐視;這也包括了為神的真理站立起來做見証,這個不通俗的真理是人們所忽略所棄絕的;這裡包括我們為神的真理做見証的時候有所犧牲,前途多難。看我們是否得到主的祝福,這裡才是標準。 你的力量實在微小;但是你看他們的信心不是在人身上,而是在全能的救主身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他了。如果我們在生命上與他聯合,那么我們就一定與上帝全能的根源相連接。在這一點上我們當然是同意的,今天教會的實際需要,並不是供應現代化的工作綱領,並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組織,不是更多的設備,不是更多的什么方法(雖然這一些都有它們的地位功能),但是教會實際需要的是基督更生動的聯合,有聖靈所賜更多的出去為主工作的能力,為了反應這個號召,我們要更忠心的信靠神的話。 多年前筆者在紐約市聽到了一位很屬靈的牧師講道,他說每一個人都談到需要更多的禱告。他並不是否認我們需要更多的禱告,但是他說我們今天教會真正的需要,即最大的需要,就是要更多的順服神的話,聽聖經的吩咐。主所應許給忠心的教會的不僅僅是安全,也是勝利。在第九節就說到勝利,“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 ”我認為這裡所說到的撒但一會的,就是非拉鐵非基督徒猶太人團體,這一個團體就是反對,也可說是逼迫在那裡的基督徒的。他們稱自己為“猶太人”,上帝的選民,但是主說他們是撒但一會的人;他們稱自己為“猶太人”,是偽稱,因為凡“猶太人”或“以色列”所代表的每一件事情,他們都拒絕。明顯可見這些人不僅是非基督徒猶太人一會的,實際上他們是非常活躍而苦毒地逼迫基督教,處處攻擊基督教,並勸人不要信耶穌、成為基督徒。主說就是這一群人要悔改,到非拉鐵非基督教會中敬拜上帝,使每個人都看到神愛基督徒及非拉鐵非教會。從屬世的眼光來看他們是軟弱的,是默默無聞的。這並不是說他們要崇拜非拉鐵非的基督徒,但是他們要在非拉鐵非基督徒的面前來敬拜神。一個人能悔改信基督,的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但是當一個聲名顯赫的抵擋福音的人悔改了──在大馬色路上的掃羅──這就更特別的顯示出神的能力在傳福音的事上工作。逼迫基督教的掃羅一變為基督徒的保羅,這是人的力量所能辦到的嗎?絕對不是,這是神所做的。在當日基督徒的勁敵一旦悔改歸向耶穌基督,而且在基督教整個的歷史當中,成為最偉大的宣教士,並成為新約大部分書信的作者。不要以為主今天不能夠改變一個罪大惡極的人歸向他。如果主愿意,他就能夠改變任何人。 要記住,敞開的門戶是應許給那信實又忠心的教會。你對我們目前所有的敞開的門戶盡忠嗎?有些傳福音的門已經關閉了,象敘利亞、中國大陸、北韓等等。塞普路斯島就是下一個要關閉的門戶嗎?假如我們更關心主的事工,主要保守現在仍然敞開的門戶不致關閉,或許把一些已經關閉的門戶再給我們敞開。 說到安全,這就是指著非拉鐵非教會要在受試探的時候得蒙保守。這或許是指羅馬的迫害,乃是指面臨拜偶像的試探,主要賜給他們力量,在崇拜羅馬皇帝該撒為主的試探面前,保持對基督的忠心,而不向該撒的祭壇燒香。在這種恐懼下生活是不是會使你的神經緊張呢?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試探。主免去非拉鐵非教會在這一件事上受試探;他們被保守免去了這一場的試煉,叫他在神的殿中作柱子,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 當非拉鐵非城被地震夷為平地的時候,有一件很令人值得注意的事實,那就是希臘式建築的大圓柱仍然存在,雖然其它一般的建築物都被破壞了。我想在非拉鐵非城地震時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坐在圓柱的頂上!希臘的建築師設計的這些大圓柱是非常周密、平衡的,雖然經過了大地震,他們還是屹立無恙。在近東一帶,你能夠在許多地方看到古代的許多城市淪為廢墟,可是那些希臘式建築物的大圓柱,到處都可以看見,在那裡聳立雲霄,不受當時震撼的影響。 主說非拉鐵非的基督徒必不再從那裡出去。這些人總是處在一種掛慮的狀態中,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地震忽然間來到,他們就要逃離他們的城市到鄉間空曠的地方去;他們的生活是不安全的,是掛慮的,因為有不可預期的地震隨時會來到。主並沒有應許基督徒免受地震的災害,但可免于其他更狡猾、更具毀滅性的事情,而有真正的安全,那些才會引起經常不斷的緊張和掛慮。他不再從那裡出去,基督徒有了保障,那是世界無法給的,也不能奪去的。他應許了他將免除掛慮以及害怕突發的災難。那末,他們如何能得到這項利益呢?不是靠把他們放置在不知道誘惑是什么的地方,而是讓他們定睛注視耶穌基督──在基督裡有堅強的信心,和他有更深生命的聯合,以致他們在基督裡將是安全可靠的。基督徒的保障不是來自自我欺騙,不是來自自我催眠,更不是來自社會意識的樂觀主義,乃是把眼目提得更高,一直到耶穌基督那裡,因為他在天堂。這種安全的保障,是世界永遠都不能供給或保証的。 幾年前一位牧師問我,我們做基督徒的是否贊成革除美國政府,而建立一個世界性的政府來預防原子彈毀滅可能造成的普遍死亡。我想他向許多朋友都發出這一類意見征詢書。我決定給他一點震驚,所以我回答說,我比其它任何人更不希望被子彈殺死;但我仍然不考慮原子彈的毀滅是所有可能發生的災禍中最壞的。至于我,寧愿被一顆原子彈炸死,而不愿在失去所有的自由,以及失去人性和洗腦后的情況下生活著。你了解嗎?如果一顆氫彈被丟到匹茲堡上空,這個三角州的地區幾秒鐘內便會燒成碎片,我們都要象世人所謂的“一命嗚乎”。但如果你是基督徒,那就不能真正的傷害你;即使你整個身體都被核子爆炸所蒸發了,但你頭上的一根頭發都不會損壞。世界最可怕的東西卻無法真正傷害一個基督徒。當主說非拉鐵非的基督徒必不再從那裡出去,必然就是這個意思。他們不必活在經常恐慌和掛慮,或是總在逃離危險的威脅的狀況中。教會中有一位老教友對我說︰“我不希望活得太久。”我回答說︰“某某先生,你是基督徒,你將永遠活著。”而他回答說︰“哦,我想大概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