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wq1.jpg

召唤使徒马太
油画 1592-1602年 323×340厘米
藏罗马路易吉·德佛朗西斯教堂

作品简介 据《圣经·福音书》所载,使徒马太原是税吏,因从事这种职业常受人憎恶和鄙视。福 音书上告诫说,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卑贱和被唾弃的人要胜过那些心地伪善的法利赛人,所 以耶稣要在贫穷的或被唾弃的人当中挑选税吏马太作自己的门徒。画家从中汲取的是它的民 主主义成分,并用一间徒有四壁的昏暗房间作为背景,展现了这个宗教故事场面: 一伙收税人正围坐在未铺台布的桌子旁,桌上有钱币、帐本和墨水缸,在桌子的右侧, 是两个佩剑青年。显然他们是帮助收税的政府代表。刚从门外进来两个人,即是耶稣和使徒 彼得。耶稣用手指着,他的身子虽被彼得挡住,但头上淡淡一轮圆光,表明着他的身份。有 趣的是,围桌而坐的人物穿的是与卡拉瓦乔同时代的服装,而走进来的耶稣与彼得却穿着古 代服装。 光线从进门的两个人的身后投入,照亮了墙的上部,也照见了桌旁几个转过脸来的人的 脸庞。在那个戴饰有羽毛帽子的青年和左边一个散着头发、戴着夹鼻眼镜的老人的中间,即 是马太。他的脸正好处在光线中,他用左手指指自己的胸口,似乎在问:“是指我吗?”另 一个背朝着观众坐着的佩剑青年,惊异地转过脸来把目光投向耶稣和彼得,他使两组人物的 联系密切了。自右而左的光线和自左而右的几个坐着的人的视线,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 突出了马太这个真实可信的农民形象(据《圣经》上说,马太做过农民)。他的皮肤粗糙, 有皱纹,头部谢顶,脚掌还有老茧。此外卡拉瓦乔是采用明暗对比色彩方法来处理这幕“戏 剧”的。由于光线明暗对比强烈,观众首先从昏暗的房间中看到了高处一只指向马太的手, 让观众沿着手指的方向去搜索主要形象。使画面故事性更加鲜明了。卡拉瓦乔用写实的手法 提示这一主题,并没有使之失去艺术的概括性,这是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功之处。 1606年5月,卡拉瓦乔参加了一次斗剑游戏,因发生口解,引起决斗,不慎把对手 打死了。身负重伤的卡拉瓦乔,只好离开罗马逃亡,在那不勒斯、马耳他岛、西拉库兹、墨 西拿、马勒摩等地流浪。他性格倔强,不善于忍让,经历坎坷,生活潦倒,仅活了37岁, 最后客死他乡。死后,他的风格被各国现实主义画家所继承,人们把这种画风称为“卡拉瓦 乔主义”。 

背景说明 卡拉瓦乔是16-17世纪之交意大利现实主义画派的卓越代表。他所生活的年代,正 是意大利面临着经济衰退,内乱外患,国势减弱的时代。这位画家的生活历程也充满着苦难 和失望。他的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风俗画的传统,由于不善于美化圣经人物,过分 真实地描绘自然,当时很难找到买主,有时竟弄得穷愁潦倒,不得不依靠同行的周济来维护 生活。 卡拉瓦乔(1573.9-1610.7)原名米开朗基罗·迈里西,“卡拉瓦乔”是他 的绰号。他出生在伦巴第省卡拉瓦乔小镇一个建筑师家庭。11岁时全家移居米兰,后来进 入西蒙·培德查诺的画室学习,约于1590年前去罗马。贫困没有使他在真挚朴素的现实 主义艺术道路上改弦易辙,去迎合宫廷艺术的胃口。1597年,他终于得以红衣主教德尔 ·蒙泰的赏识,顺利地获得了3幅大画的订件,让他在罗马圣路易斯·弗兰契齐教堂内的康 塔列里( Contarelli)礼拜堂制作几幅“圣徒马太行传”的故事画。这时他的生活与创作 上的转折点。《召唤使徒马太》(也称《圣马太传》,作于1597-1600年)即是其 中之一,它是准备用来装饰小礼拜堂侧面的墙上的,此画有323.9×340.4厘米大。 

[Next >>]